《徐悲鸿励志学画》二问

2015-09-24 02:30姚年旺
新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画芬奇徐悲鸿

姚年旺

问: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有这样一句话:“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句话中的“天堂”怎么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

答:这是一位外国学生因为徐悲鸿受到达仰大师器重而心生嫉妒,以言语当面侮辱徐悲鸿时说的一句话。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去法国学习欧洲人擅长的西洋画,不被看好甚至受到言语侮辱是可以理解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非常大,它与后文“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相互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中国人的才能不容小视。因此,多数教师都把这句话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天堂”一词则成为教学的难点。

这里的“天堂”怎么理解?先找它的本意。在中国文化和民间信仰中,“天堂”是指人死灵魂升天以后居住的地方。在基督教中,“天堂”是唯一神祇与众天使、圣人居住之地。一般人类若怀有敬虔之信仰心,一生无罪无垢即有可能进入此地。

显然,仅凭本意是讲不通的。那就用它的引申义来试试吧。在汉语中,“天堂”还指美好的生活环境。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我们就把“天堂”理解为“学习条件最好的地方”,那么,那位外国学生的话的意思就好理解了,可以理解为“即使把你们中国人送到学习条件最好的地方去,你们也成不了才!”。

问:网上有篇叫作《无声的竞赛》的文章,与《徐悲鸿励志学画》情节大同小异。其中也写到了一位法国学生因为嫉妒徐悲鸿,而以言语当面侮辱。那句侮辱的话是这样的:“别以为有达扬(即达仰,笔者注)先生亲自指导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就是天天让达·芬奇手把手地教也成不了才!”我觉得这句话表达的效果更好些,教学时可不可以出示《无声的竞赛》这篇文章?

答:有比较才有鉴别。笔者也认为,《无声的竞赛》中的那句话表达效果更好些。

首先,学生容易理解。达·芬奇是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作为四年级学生已经知晓。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就不难理解了:你们中国人啊,笨得很,就是让比达仰水平更高的达·芬奇天天手把手教,你们中国人也成不了才,就别说达仰大师了。相反,《徐悲鸿励志学画》用带有宗教色彩的“天堂”一词来强调学习环境,与那位外国学生嫉妒的内容(即有达仰亲自指导)不符,有“跑题”的感觉,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

其次,符合人物身份。那位外国学生(其实就是法国学生)拿他们敬佩的绘画大师达·芬奇来说事,也是顺理成章的,相反“天堂”的说法倒是有点“中国特色”,显然是不符合人物身份的,显得突兀和牵强。

话又说回来,教材都是经过编者改编过的,苏教版的编者这么改说不定也有他们的意图。在教材还没有改编之前,我们还得按照教材来教。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出示《无声的竞赛》这篇文章,将那两句话列出来让学生做个比较,一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摇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画芬奇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一起学画人脸
学画有悟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学画录
达·芬奇 下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