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境中“活学”词语

2015-09-24 02:27吴聪娣
新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肖复兴人教版语境

吴聪娣

当今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不重视词语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语用”体验,或者“蜻蜓点水”,或者“一蹴而就”。学生对词语的学习只停留在记忆字面意思,无法感受词语的鲜活生命,更无法做到活学活用。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关注词语的“语用”价值,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联系语境促理解、走入语境悟秘妙、迁移语境促活用,才能真正提高词语教学的效果。

一、联系语境促理解

1?郾联系“文本语境”。孤立的词汇只有一般的词典意义,只有在特定文本的语境中,词语才被赋予具体的表达意义。所以,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促进学生对词语内涵的感悟。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师可抓住“理所当然”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而后设问:“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想想,对家乡人来说,哪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回味一幅幅温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后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让人回味无穷。如此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词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2?郾联系“作者语境”。教学中,联系“作者语境”能够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获得真切的感受。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作者肖复兴这样写:“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笔者请学生交流对“意义非凡”的理解,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对肖复兴来说,15岁时的那个夏天有很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对肖复兴充满了关心和鼓励,使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后来也成了一位作家。对他来说,15岁时的那个夏天非常有意义。”笔者补充了两份资料,一份资料介绍了肖复兴走上作家的成长之路,另一份资料介绍了他被评为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后的感言。学生从资料中了解了肖复兴的成长历程,走进了他的内心深处。联系“作者语境”,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意义非凡”的含义。

3?郾联系“学生语境”。除了作品和作者的语境外,学生本身也有自己的语境,包括个人阅历、性格、爱好等。所以,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促进对词语的理解和内化,为词语的活学活用打下基础。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时,学生对“雪中送炭”的字面意思比较清楚,也能较好地理解这词在文中的意思。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在生活中经历过或看过哪些雪中送炭的事。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活用身边的事例,发言十分踊跃。由此可见,联系学生语境,词语的理解就会变得鲜活起来。

二、走入语境悟秘妙

1?郾再现“文本语境”。教材中的一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耐人寻味。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再现语境,引导学生感悟词语表达的准确性。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时,学生对“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感到有疑问:为什么游船、画舫是“慢慢地滑过”,而不是“慢慢地划过”呢?教师请学生观看一段游人乘坐画舫在湖面上游玩的视频,并思考:你认为文中的句子应该用“滑过”还是“划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比较,认为“滑”比“划”更能突出湖水的宁静,用得特别准确。这样,不仅体会到“滑”的含义,也体会到了课文用词的精准。

2?郾体验“文本语境”。每个词语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蕴和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等方式,引导他们在体验中走入语境,感悟词语表达的情感性。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得意扬扬”这个词触动了学生的心。笔者问学生:你觉得洋人撞死人后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学生认为,洋人应该道歉、赔款……笔者请他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洋人的表情和动作,想象他当时可能在想什么。学生展开想象,说法十分丰富。有的说:“你看,洋人脸上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好像在示威:你们能拿我怎么样?中国警察不是也在帮我吗?”……学生在文本语境的体验中,不仅感受到洋人的无耻和旧社会的黑暗,更激发了他们内心的愤慨之情,同时,也深深地感悟到“得意扬扬”所表达的情感性。

三、迁移语境促活用

词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达”,学会准确地运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1.借用“文本语境”。教师可以借用“文本语境”促进学生对词语的迁移运用,提高表达能力。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句后,出示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座铜像,你的内心一定会有很多感慨,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请你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文中的词语。(出示词语:杰出、爱国、阻挠、要挟、毅然、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满天、攀山越岭、竣工)学生自由选择提供的词语,结合平时的语言积累,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詹天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妙用“学生语境”。在“学生语境”中进行词语的迁移运用,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兴趣。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表达的其实是她童年时的那份快乐和自由。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是的,如果一个人是快乐的、自由的,那么他眼中的一切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你们也一定有过这种感受,你也能像作者一样写出这种‘快乐或者‘自由的感觉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描述自己的独特感受,展示了一幅幅“快乐”“自由”的画面,趣味盎然。

3?郾迁移“相关语境”。相关语境的迁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还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表达能力。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如“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比较这些词语和平常表示颜色的词语的不同之处,感受这类词语的形象性。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积累同类词语,如“柠檬黄”“西瓜红”“橄榄绿”“葱绿”等。而后,教师出示了一幅幅生活中常见的画面:校园的花草;商场的衣服;夏日的天空……要求学生运用这类颜色词描述其中一处景物。学生在相关语境中,用富有特点的颜色词描绘了身边多彩的景物,语言也变得生动、形象。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肖复兴人教版语境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鱼鳞瓦(节选)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肖复兴:青出于蓝,博士儿子“引领”作家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