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背景下的导课策略诊断及创新

2015-09-24 02:22刘友乾
新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西沙群岛指向语言文字

刘友乾

阅读教学的新课导入往往直接关系到起始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对整节课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导入环节,理所当然地要做出改变。这种转变要从教师的“教”开始,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上。

一、诊断:传统导课的特征与缺陷——以内容分析和情感体验为主

以内容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课的开始往往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去分析描写的对象——文中人、事、物,让学生对这些人、事、物产生好奇,进而进行详细分析;以情感体验为主的阅读教学,课的开始往往想方设法触击学生已有的情感基础、情感经验,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的导入,从一开始就忽略“语言”的学习,不利于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些课例加以说明。

1?郾指向描写对象,轻视语言载体。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激趣导入”:①展示中国地图。提问: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上,你能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吗?②播放多媒体风光片。这节课我们一起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美吗?一会儿我们读了课文,大家将会有更美妙的感受。这个导入的指向很明显是了解西沙群岛“这个地方”,从美丽的西沙群岛入手,引导学生感悟西沙群岛是富饶的,而作者是怎样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郾偏向理解难点,忽视教学重点。如《给予树》的“激趣导入,引出课题”:①多媒体展示圣诞节场景,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欢乐气氛;②预习已知的内容,了解金吉娅给大家带来的礼物。这个流程设计意图是“缩小文化差异的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以为,激发阅读兴趣是没有错的,但这里激发的是了解圣诞节的兴趣,着力点是故事情节,不是描写故事的语言。

3?郾引向活动内容,忽视语文能力。如《一次成功的试验》的“游戏激趣,导入新课”:①学生分组游戏,比一比哪一组将玻璃球从瓶中取出所用时间最短;②参加游戏的同学交流成功和失败的原因;③教师小结导入;④出示课题,教师问:对于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这个导入的意图是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要求,初步感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为突破教学难点铺垫。导入但围绕着“活动”转,把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分内事冷落在一旁。

4?郾带向文本事理,忽视语言形式。如《掌声》的“游戏激趣,创设阅读动机”:①游戏:举起你的双手,按照“×—×—×”的节奏击打;②揭题谈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掌声,它给人以激励;给人以信心,以勇气,以奋进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9课《掌声》;③出示课题,齐读课题;④质疑解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怎样的疑问?课的导入不能说不精彩,可惜的是指向的是“掌声”的力量,而“表达”的力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创新:“语用”背景下导课的特征与方法——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取向

导入要从指向描写对象和审美情趣转为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种转变不是对传统导入的彻底否定,是加以改进。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导入同样要轻松、有趣、简洁、轻巧;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导入还是要从文中的人、事、物、理入手。当然,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导入更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关注文本语言,为后面的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基础。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些课例谈谈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导入的设计。

1?郾开门见山,关注作者表达特点。课的导入不必追求花哨,可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告诉学生学什么。如《母鸡》的导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描写身边熟悉的事物的。又如《白公鹅》的复习导入: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是俄国著名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板书课题:白公鹅。这样的导入简洁、明了,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让学生自觉比较两个作者不同的描写手法,感悟不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郾寓庄于谐,关注文章表达方法。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导入可以寓庄于谐,在貌似不经意间,要求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如《蟋蟀的住宅》的“激趣导入”。①师(课件出示蟋蟀):认识他吗?他还有一个曾用名是——②师:“蟋蟀”这两个字不好写,说明蟋蟀不简单,小家伙有大本领,是建筑高手,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家伙的住宅呢?寥寥数语,既提示了学习内容,又点明了学习重点。

3?郾巧妙渗透,关注文本语言。如《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采用对比手法呈现故事情节,进行生字预习检查时,将两组词语进行对比展示,给学生感觉上以直观的暗示,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①板书课题、读课题。

②出示词语,比较阅读。

鲜花盛开 鲜果飘香 绿树成荫 草翠花开

狂风大作 冰雪覆盖 雪花飞舞 鲜花凋谢

③轻读课文,在以上词语中选几个说说主要内容。

这样的导入,紧扣主要内容的把握,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如《观潮》一课的导入。

师:“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钱塘江卓绝奇特的江潮,千百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我们今天就与作者一道去领略钱塘大潮的雄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一句话,既让学生知道钱塘江潮千年前就倾倒游客,又让学生感到诗句特有的魅力。“与作者一道去领略钱塘大潮的雄奇”能激发学生探究钱塘江潮的欲望,又能提示学生要从文本的语言入手。这样的导入看似简单,却富有语言魅力。

导入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要从文本语言特点出发,尽可能地提醒学生、暗示学生,甚至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课文语言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着眼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沙群岛指向语言文字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
语言文字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