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贺国
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迅速风靡全球教育,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效,更延伸出互动学习、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每一门学科,每一个教师,合作学习都能起到殊途同归的妙用,小学英语这门特别注重情境激发的非母语类语言学科更是受益颇丰。本文主要基于现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对合作学习常规落实和巩固进行阐述,以期配合新课程下的学生主体性理念。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合作学习
1?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缺乏语用环境,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巩固加强。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是近20年来才新兴产生的语言学科,尽管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加速而日益显现其重要性,但就语言学习的基础而言,尤其是语言类学科所需要的语用环境而言,小学英语学习的情境设置还相对匮乏,尤其需要合作学习的加强和巩固。小学英语学习,或者说整个英语科学习环境中普遍存在一个困境,那就是,除了课堂上教师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之外,学生在课外极度缺乏使用英语的契机。因此,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课堂之内的英语学习更具有效性,更可以使英语学习有效延伸到课堂之外,从而创设非英语课堂的语用环境。
2?郾小学英语课堂注重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需要合作学习的竞争与合作。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对于英语学习关注方向的转变,关于小学英语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当多的探讨和争论,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设立在注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个班级的课堂上,教师永远只能是少数派,通常小学英语的教师与学生比例会高达1∶50甚至更低,在如此悬殊的比例面前,一位小学英语教师想要完全通过自身力量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显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好合作学习这件利器,就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同时参与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来,通过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发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力,从而达成英语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容易形成两极分化,需要合作学习的弹性伸缩。
笔者在三至六年级(笔者所在学校使用教材为新PEP教材三年级起点)多次问卷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呈递减的趋势。一方面固然是难度有所加深,兼之作业量的增加,但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两极分化的提前出现,并呈现出加剧的趋势。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互帮互助的合作形式,辅以小组竞赛的良性竞争模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可以起到组间同化教学和组内弹性教学相结合的伸缩教学作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铺设具化的学习道路,从而大大减缓两极分化的出现。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小组的分配
关于课堂教学中合作小组的分配,有一种常见的方式叫做组内异质,即根据班级正常座次,将前后四人或者六人形成合作小组,这种分组无需将学生特别分层,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操作比较简便,无需打乱正常课堂安排。如果能够辅以组间同质,即让每个合作小组的总体实力相若,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合作模式,相信能够让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直接将自然区域的四人小组定义为合作学习小组,然后又不加以引导和示范,在小组内没有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不能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这样做,不仅违背了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定义,而且不能达成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的目标,从而直接导致了合作学习的低效甚至反效果。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常规落实
1?郾课前预习。
对于小学英语的预习作业,不少家长和教师都觉得有些头疼。从表象来看,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指导不够全面细致,另一方面也是家长的认知和监管不足,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动力不足。如果能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加以布置利用,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促进作用。以日常小学英语课堂伊始的freetalk(口语交流)为例,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进行duty report(值日汇报),但如果将任务下放到各个学习小组,无论是轮换交替还是提前抽签的方式,都可以促使组内其他成员对于本次预习的监管和协助,从而让汇报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学优生)重视该项作业,较好地完成本次预习。此种方法还可以用在每日预习朗读作业的完成上。在没有合作学习小组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班级范围内抽查朗读作业的完成情况,且每个学生只需要对自己的预习作业负责,即便没有完成,教师也未必能够发现,并且无需背负责任。如果有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只需要在各个小组内选择性抽查,各个组员都需要对小组负责,且人人背负监管的义务和完成预习作业的责任,相对而言,完成的预习效果就会更佳。
2?郾课堂互动。
一般情况下,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形式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种,而生生互动落实到合作小组内又可以分成组内成员互动、组内成员对外汇报互动、组间竞争互动三个方面,并且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倾听朗读、提问讨论、评价反馈等多种方式展开,从而进一步达到从行为互动转向思维互动和情感互动的升华。
在互动中,对话可以使输入语言更容易被理解,并促进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谈习得目标语言。关于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学生非常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同伴的评价甚至比教师的评价更能激发其动力,影响其行动。纵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陪伴状况而言,同伴的比例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亲近程度上都超过教师不少。
因此,从课堂互动的层面,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展示机会,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期望度,尤其应该照顾到后进生的学习情感,以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度。
3?郾课后作业。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后作业形式也在逐渐由传统作业的听说读写向实践性作业转变,这也为合作学习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实践性作业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特点。以新版PEP第三册“My Friend”单元作业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实践性作业:画出一幅好朋友的肖像画,运用所学词句改编课文或chant,以短剧或者作文的形式展现,也可以改编成谜语的形式,第二天进行小组汇报。如此一来,擅长绘画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会唱歌和表演的可以有展示的空间,至于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不仅要负责文本的编排,更重要的是教会组内其他成员表达和输出。合作学习因为有了团队协作,自然更加其乐融融。
基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的合作学习常规落实,是新课程下生本理念的具体展示,也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小学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的交流功能,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潜能,从而打造一个更具魅力的学习团体。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滨兴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