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合作学习 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2015-09-24 19:36范国强
新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语言

范国强

合作学习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课改初期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那时,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几乎是课课有合作,有的甚至是一课多处合作。但是,这种“滥用合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弊端,不久后便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与质疑,于是,合作学习一度受到冷落。直到当下,人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采用也是慎而又慎。其实,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主要在于使用的恰当与否,所以,不管是当初的一哄而上,还是后来的一哄而下,抑或是当下的慎而又慎,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对合作学习的研究,特别是应用、操作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因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公布实施,新课程改革逐渐走向理性、成熟和深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来重新讨论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本文拟就小组合作学习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类别归属:以学科学习的合作为主体

根据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论述,合作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正式的合作学习与非正式的合作学习,也分别被称为科学研究性质的合作与学科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前者指为了完成较为艰巨的任务或较为巨大的作品中的合作,它具有合作团体比较稳定、合作时间比较长久、角色分工比较明确,甚至是专门、单一等特征。课改初期,不少理论研究者提出的合作学习中,也多指此类别。这种合作学习的目标,既是为了完成研究任务,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心态、意识和能力。这种合作学习非常接近科学研究中的合作,他们大多被运用于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中。就语文教学来说,也多适合运用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所以,新课标在“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很显然,这种合作学习很难全部、机械迁移运用到语文这样知识性学科的学习中。知识性学科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该是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其特征是:合作的对象不那么固定不变,合作时间也都比较短暂,除了必须有当值的组织外,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也是比较模糊和灵动的,合作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也是临时性的,合作的结果或结论虽然也有吸收了同伴的见解或意见,但是仍然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为主,合作的最后成果也多为个体所拥有。而且,合作的主要目的、起码是显性目标,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主,并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当然,在为了学习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同样享受到了合作的愉悦和同伴的智慧,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而这只能算是隐形的目标。很显然,阅读教学中,我们所能够运用和应该倡导的合作学习,便是属于此类。

这种非正式合作学习,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必须通过两人或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学习操作,如,阅读教学中的对读、分角色朗读、情境表演或情境朗读,甚至同桌之间互相听写与检查生字词等等。这种合作学习在我国语文课堂教学中其实有着较长的使用时间,其技术操作也比较成熟,只要与学习的目标相对应,一般都做得较好。为了论题的更加集中,这里不展开论述。还有一种是问题解决中的合作讨论,这种合作方式在课改之前的课堂教学中较少运用,甚至受到较大程度上的排挤。而且,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所提及的合作学习多属此类,它是本文的主要论题。

二、时机把握:以个人的独立思考为基础

和任何一种学习方式一样,合作学习的采用也必然要涉及使用时机这一问题。这种时机,并非硬性地规定是在一节课的哪一个时段,而是指在学生学习的哪一种状态。合作学习的滥用,首先就在于不问时机和需要,动不动就合作讨论,一开始就讨论合作。那么,阅读教学中,高效率的合作学习最恰当的时机是什么时候?笔者以为,应该以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独立的思考并形成一定的见解为前提和基础,而且,学生要把独立的思考贯穿在合作学习中问题讨论、交流的全过程,以促进更加深入的思考、形成更加成熟的解决办法或结论。强调个人独立读书思考与见解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符合个体参与群体问题解决的基本的形态。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或结论没有任何思考和见解的时候,其所谓的参与集体合作讨论,要么毫无话语,要么胡言乱语,其最后的结果是,只能把自己的脑袋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在更加没有主见中失却自我,表现在阅读中就是造成对文本的假性阅读和假性理解。

语文课标把“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并列在一起进行倡导,从中我们不难领会到,这三者的基本关系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过程或手段,探究才是主要的目的。而这里的“自主”,既含有积极主动的意思,更含有个体独立的意义。针对课改实验中出现的合作学习的弊端,也为了强调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新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的一些表述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一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这句话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学生个体钻研文本、独立思考对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作用,也间接地强调了独立思考对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二是“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句话虽然是要求教师要“珍视”,但它的前提是学生要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非得靠个体的独立的读书思考不可。三是“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句话的后半句是新课标中特别添加的,它所针对的就是课改实验中出现的忽略学生个体独立读书思考为前提的集体讨论,更加明确地指出了个人独立读书思考与集体讨论之间的辩证关系。

无论是从人在解决问题中的一般形态,还是从新课标的特别强调,我们都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都必须以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独立思考为基础。

三、内容选择:以难度较大的问题为对象

问题与任务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对象,因而,对问题与任务的选择应该非常慎重。那种在课文内容的表面、学生按图索骥就可以轻易找到答案的问题,不需要讨论,也提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只有那种难度较大的问题,才有合作讨论的必要。这种问题主要指那些含蕴深刻、需要紧密联系课文整体,而答案又往往是多元化、多层面、甚至恰恰相反、观点针锋现对的问题。即使是同一个语段的阅读理解,教学目标的不同,也会决定这是否采用合作讨论的必要。下面结合笔者近期指导设计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人物语言”的教学进行说明。endprint

1?郾感受王熙凤语言的表层意思。

课文中除了描写王熙凤的衣着服饰外,很多地方还写到她的语言,请浏览课文,把凤辣子所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想想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生读后交流,师板书:热情,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敬老爱幼。

2?郾品味王熙凤语言的深层含蕴。

鲁迅说,人物的语言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那么,王熙凤果真是同学们说的这样的人吗?请各小组选一处她的语言,结合语境仔细体会,看看她所说的这些话语中还有没有更深的含蕴和目的,我们又能够从中读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注意及时记下新的发现与感悟。学生读书讨论,教师下组辅导。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出示句子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谁来说说这些话说了几个意思?你是根据什么理解出来的?引导学生逐句品味话语的含蕴:第一句,夸黛玉天下最漂亮(天下,今儿);除了黛玉外,谁听了心里最高兴?(老祖宗);第二句,夸黛玉的气派像嫡亲的孙女儿,说得哪些人也心花怒放?(黛玉、三春、两位夫人,而最高兴的人还是贾母);第三句话,除了说给黛玉听,这所有的人中,谁最可怜黛玉?这话最合谁的心思?(老祖宗)。

小结:这段话表面上是说给黛玉听的,其实都是表演给贾母看的。真是口齿伶俐、拍马逢迎、圆滑至极。

(2)出示句子二: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只管告诉我。

师生分角色朗读:老师当王熙凤,你们当林黛玉,我们来对话一番。教师以较快的语速朗读,使学生想回答但是没有回答的机会。读后采访学生(林黛玉):你回答了她的问题了吗?为什么不回答?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虚情假意、炫权)。同桌一个当王熙凤,一个当林黛玉,表演读这段话。

3?郾总结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妙。

读到这里,我们回头看课文,王熙凤这种热情善良、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的外表下,隐藏的是极善于拍马逢迎、圆滑至极,又虚情假意、炫耀权势的性格,一个人说的话和她的内心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我们说那是多么——虚伪(板书)。王熙凤的这种性格我们是通过什么解读出来的?(人物语言),作家就是通过这么一种极其巧妙的语言,让王熙凤活灵活现地走到我们面前,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这个教学片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王熙凤话语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的决然不同,来感悟她的性格特征,同时领悟经典作品中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妙。王熙凤语言的表层意思,是浅层次的,学生稍微浏览就可以体会。所以,执教者只让学生找出人物的语言后,直接汇报自己的理解结果。而王熙凤语言的深层意蕴难度较大,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当时的环境才能领悟。所以,在学生个人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基础上,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讨论,而且还花费较多的时间下组个别辅导。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整理自己理解的结果才能与同伴交流,也可以从同伴的发言中获得启发,加深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只要有当值组长的主持,只要大家有前期的思考与准备,所有小组成员应该都是发言者,也是倾听者,更是记录者。

当然,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除了上文所论及的分辨类别、把准时机、选好问题外,还牵涉到学生合作的心态、技巧,甚至课桌椅的排列等其他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公共性内容,因为本文讨论的是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为了节约篇幅,这里从略。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标阅读教学语言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