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海的气息 育海的情怀

2015-09-24 19:34林报忠傅书基
新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海海洋特色

林报忠+傅书基

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小学创建于2011年9月,学校从校名“乐海”着手,结合沿海特色及学校濒临大海的特点,接驳“海洋强国”战略和福建精神,深入挖掘海洋的精神元素,将海洋内涵定位为统筹学校全局、长远发展的特色教育。2014年9月,学校“基于‘海洋教育的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获得福建省普教室立项,并将于2015年10月承办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海洋教育论坛。无疑,作为一所新校,坚持了海洋特色教育,提高了学校的品位。

一、望海而“规”,确立“乐海蓝图”

1. 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文化。

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它不仅是引领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的旗帜,更是凝聚全体师生合力的黏合剂。我校的核心文化由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乐海精神、校训、培养目标和乐海校歌所组成。1?郾办学理念:在快乐中享受幸福,在纳海中成就自我;2?郾办学思想:质量为舟,特色为桨,快乐为帆;3?郾学校精神:博纳灵动,汇智修德;4?郾校训:海纳百川,乐舟远航;5?郾人才培养目标: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知识像大海一样渊博,体魄像大海一样刚健,创新像大海一样奔涌。为了让乐海特色的“精神符号”能真正走进师生心灵,丰富内容形式,学校力求“三化”,即主题雕塑象征化、文字固化和旋律动态化,从而凝聚全校师生的共识。

2. 确立指引特色发展的乐海发展框架。

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我校明确了海洋特色教育分阶段的“乐海发展框架”,包括三步阶段愿景和四大支撑体系。三步阶段愿景:第一步,做实海洋科普教育;第二步,做精海洋人文教育;第三步,做好“乐海”教育。四大支撑体系:海味浓郁的环境特色,学海而用的管理机制,海纳百川的德育模式,海中乐探的课程体系。经过近三年的不断理解、熏陶和实践,“乐海蓝图”已然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生目标,成为逐渐推动我校前进和特色、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依海而创,营造海洋氛围

1. 倾力打造“海洋长廊”,让廊廊呼应彰显海洋特色。

赋予廊壁、柱子以生命,让墙壁“说话”、柱子“发言”,并使其成为弘扬海洋文化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一楼长廊是海洋诗词与海洋知识的长廊,三、五楼是西方艺术与书画艺术的长廊,此等名人佳作与楼梯双壁的学生海洋主题画,白墙为底,蓝海为缀,墨迹为珠,相得益彰。三号楼(济海楼)消防栓是海洋生物与植物的知识介绍。长廊外侧,精心布局宣传广角,让广角处处洋溢海洋气息。

2. 用心设计特色教室,蓝蓝相映彰显海洋探究价值。

为丰富学生知海、亲海、玩海的空间,提升学生的海洋探究能力,我校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设计了具有独特海洋特色的微型海洋科技馆,以深蓝、浅蓝的渲染营造独特的“海洋蓝”,使学生一走入该馆就有种从“夹板”走进“海底世界”的感觉。此外,我校的卫生间环境布置“海味”也格外突出,一号楼(学海楼)为“海藻类”,二号楼(涵海楼)为“贝壳类”,三号楼为“舰艇类”,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海味的熏陶。

依着大海,乐海人要把浸染着“海洋蓝”的海洋环境做得更精更有味。下个阶段我们要把这样的环境文化外化为固定的校本文化手册,让特色环境进入课堂,发挥环境熏陶教育的更大价值。

三、随海而动,塑造海洋人格

1. 以“包容”为主题词,彰显大海人格教育。

为凸显“海”字,塑造学生“大海包容”品格为目标,建校伊始,德育处通过扎实开展“水滴石穿,日行一善”“做一个有道德、有包容的人”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体会“海纳百川”的内涵,在实践中培养具有“包容”海洋人格的乐海少年;通过结合海洋特色教育,积极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提炼“乐海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海洋类节日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爱海”等富有成效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海洋环保意识,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真正展现乐海学子的“海洋”风采。

2. 以“开怀”为目标,创造性开展师生“心海飞扬”健康活动。

为凸显“乐”字,实现为师生“心灵导航”(敞开心怀)的目标。我校以“心理咨询室”建设成果为新起点,全力发挥“心海咨询室”的作用。一是优化“心海”团队:为达到“大海胸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学校采用“1+X”的组队原则,在第一阶段组建以一位专职心理教师为主,三位心理骨干为辅的“心海”团队。二是明确“心海”重点:现阶段,学校根据校情,将随班就读的极端内向甚至自闭的孩子作为优先关爱的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体验活动,释放负能量,让孩子开怀大笑,走出心灵阴影。三是整合德育与“心海”活动,开展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活动:要培养具有大海胸怀的新世纪接班人,就必须整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心海”活动。四是加强与高校心理咨询团队的联系,围绕着省课题,从心理学角度切入,积极开展“大海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促进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发展。

四、“乐游海洋”,丰富海洋体验

1. 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追求优质。

建校初,我校便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力求体现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是‘沃土。在特定地域逐渐积淀起来的地域文化,是富有个性的特色课程得以培育的水分与营养。”为此,我们紧紧围绕着“海洋文化”“快乐学习”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围绕“认识海洋”“探索海洋”“培养海洋人格”,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创编校本课程“乐游海洋”。

2. 特色社团和研究性学习重视动手体验。

第一,关于海洋特色社团。为让学生多点动手体验的机会,我校高度重视社团活动课的实践,尤其重视海洋特色社团的开设。三年来,我校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既融合了全科课程的教学目标,又彰显了海洋特色,营造了爱海、爱科学的独特社团氛围。

第二,关于海洋研究性学习。现阶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海洋特色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整合语文与综合学科的“钓鱼岛的前世今生未来”,综合学科正深入开展的“船的发展”,等等。这些活动,既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搜集相关知识的动手实践,不仅增长了孩子们的海洋知识,还激发了孩子们海洋探究的兴趣,更让孩子的大海人格在活动得到了熏陶。

“教育就是力的表现或变化。世界是力创造的,所以解决困难也必须拿力来才行。”作为一所新校,我们很年轻,而我们的海洋特色教育也只是一种指向塑造海洋人格的教育探索,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新力量。乐海师生将继续共同呼吸着海的气息,共同培育海的情怀,让承载着海洋特色教育梦的“乐舟”远航、稳航,驶向更深更广的教育蓝海!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海海洋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问大海
中医的特色
冬日的大海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