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
教师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用“压力山大”来描述绝大多数教师的生存状态,实不为过。“为教师减压”的呼声日渐高涨,那么,谁来为教师减压?我认为,为教师减压,应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社会积极支持减压
字典是这样界定“社会”的:“以物资生活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这个“社会”,包括政府及其部门,也包括其他群团组织。“社会”行动起来,就能为教师“减压”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相关政策,再“给力”一点,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维护教师身心健康的相关政策。比如,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教师工作量标准和计量方式,不让教师“任课过多”;合理控制教师在校时间,不让教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尊师重教,再“合情”一点,就是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要让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让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收获幸福并实现自身价值。既要在氛围上营造这种风气,又要在待遇上让教师得到真正的实惠。
监督指导,再“到位”一点,就是要监督和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在教育多少被异化的今天,不少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卓越”“优秀”,极端功利化地给教师加码,让学生苦学,监督到位,就能适度“解放”教师。
评价教育,再“合理”一点,就是要建立学校良性竞争的评价机制。以偏概全的“唯升学率”评价,就会造成畸形的考试生态,给学校和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若用发展性、差异性、多元性评价,则会给教育带来新的生机。
宣传导向,再“辩证”一点,就是要辩证地宣传教师。如果只宣传教师的“高、大、全”,教师是容不得半点差错的“完人”,就会给教师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师实则是食人间烟火的“常人”,师德是其底线。
批评责问,再“善意”一点,就是要敬畏教育、善待教师。对教育问题,多一分理解,少一些责难;多一些客观善意的批评,少一些过于理想的要求。更不能为了获得新闻效应,而随意放大教育中的失误与不足。
二、学校有责合理减压
从某种角度上说,学校是“增负加压”的“大户”,因此,学校在为教师“减压”方面,是“大有可为”的。从办学理念到教育实践,从管理境界到具体操作,从合法维权到服务意识,都可以设法为教师“减压”。
学校管理,再“文化”一点。理想的管理,应从人治过渡到法制进而走向文治。“文治”是学校管理的文化境界,管理人是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而不是驾驭人。“有情”的团队,师者心不累。
维护师权,再“合法”一点。《教师法》明确确认教师的基本权利,规定教师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规定侵害教师合法权利的法律责任。学校首先“不违法”,同时,还要运用“法”来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校长站位,再“向师”一点。所谓“向师”,就是校长要站在教师的立场说话。对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要说平和的话;批评教师“偶错”时,要尽量用幽默、宽容、智慧的语言说出得体的话;对外界不公的责问,也要基于保护教师而作出理性的回应。
评论议论,再“包容”一点。对实施教改的教师,他们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要减学生之“负”,教师可能要增“负”。在重“分数”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舞台上,教师能不“戴着镣铐跳舞”吗?学校应以包容心态,支持教育改革者。
育人境界,再“高远”一点。学校要有“远视”的眼光,少些浮躁与功利,多些恬静与守望。让教师从“追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追求教育的本真之道,遵循学生的成长之道,让教师专业地幸福成长。
干扰影响,再“减少”一点。学校要尽量减少可能干扰和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之事,比如,少开会,开短会,不开虚无之会;尽量不让教师参加与教育无关的活动,避免出现“应付主业,忙于副业”的不良现象;等等。
服务教师,再“多元”一点。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而多元地为教师服务。这种“服务”要主动、要广泛、要长期、要艺术,比如,与社区合作,帮助解决教师某些困难;建立学校互帮互助机制,同舟共济过难关。
三、师者当会自我减压
教师自我减压,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的调适,是教师完善自我、战胜自我的精神追求,也是教师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
教育信念,再“高远”一点。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高远的教育信念赋予教师无穷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教师就会变压力为动力,就会“不计辛劳乐于奉献”。
教学技能,再“强化”一点。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强化教学技能,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教学压力。
教育智慧,再“修炼”一点。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师的教育智慧。修炼教育智慧,就能走向“省时——高效——省时”的教育境界。
抗压能力,再“提高”一点。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压力,“减压”不是不要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教师要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挫折和困惑,唯有练就抗压能力,才能做到精神不倒、信心不败、奋斗不止。
时间管理,再“科学”一点。时间管理的核心,就是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又要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有计划地使用、合理地安排时间,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预见一些“可用之时”并加以利用。
锻炼身体,再“持久”一点。教师有了健康的身体,就能高效工作,就能提高抗压能力。许多教师都曾锻炼过,但绝大多数教师因种种原因不能坚持下去。身体锻炼,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必见成效。
心理调适,再“优化”一点。面对压力,教师还要训练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或适当分解,或寻求支持,或适度宣泄,或娱乐放松,或“阿Q”一下,或上街购物,或接触自然,或静心读书,或出外旅游,等等。
合理借力,再“主动”一点。可借同事之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可借朋友之力,珍贵的友情也许是最“给力”的;可借学生之力,适度放权,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主动借力,就能帮助减负。
四、学生适度配合减压
教师的压力,也可能源于学生。学生学习成绩好,教师压力就少;学生听话守纪,教师就减少了麻烦事;师生关系融洽,校园就是乐园,班级就是家园;学生配合教师做些班级工作,既锻炼了自己,又帮助教师减了些负担。
尊敬教师,再“入心”一点。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也要尊敬和热爱老师。学生“入心”地尊师爱师,教师就会缓解心头的忧愁和疑虑,就会焕发无穷的精神力量,就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学生。
遵纪守法,再“自觉”一点。遵纪守法,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就要警示学生不再犯错,这是教师的职责。如果更多的学生能更“自觉”地遵纪守法,既利己又益师。
学习功课,再“认真”一点。学生学得好,教师压力少。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既要靠教师的精心施教,也要靠学生的认真学习。认真,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课堂听课,再“微笑”一点。“笑意写在脸上”,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学生听课时的微笑,是天真的流露、善良的表达、灵性的涌动,恰到好处的微笑能激活教师的教育潜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教师的压力。
接受批评,再“诚恳”一点。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成长中人是难免要犯些错误的。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就怕犯了错误不想改正或改得不彻底。个别顽皮的学生,屡教不改,真会耗去教师不少精力。
班级工作,再“参与”一点。班级工作,既是教师的工作,也是学生的工作,教师只不过是工作的指挥者。作为学生,要力所能及地积极参与到班级工作中去。让教师“偷下懒”,学生也许成长得更快。
五、家长理解协助减压
教师的压力,也可能来自家长。现在,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也高。面对“众说不一”的家长诉求,教师时常“一筹莫展”。为了孩子,也为了教师,家长可以帮助教师减压。
家教观念,再“提升”一点。家长要进一步提升家教观念,比如,品德比成绩重要,德智体美劳心(“心”指心理)都重要,不能只顾“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有了正确的家教观,就会对学校教育有更多的理解。
家庭期望,再“理性”一点。现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样也就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理应更好地教育学生,让学生快乐成长和差异发展。理性的家长,应把期望值调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指向上。
配合学校,再“积极”一点。家长对学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应积极“配合”。可配合班主任,全面教育孩子;可配合科任教师,抓好学科学习;可配合学校,让孩子参加合适的社团活动。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教师就能顺利开展相关活动。
对待教师,再“理解”一点。孩子学习成绩与家长愿望出现差距时,有的家长将此归罪于教师;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纠偏时,有的家长会迁怒于教师。家长要多换位思考,站在理解的角度与教师沟通,共探育人良策。
出现矛盾,再“妥处”一点。师生之间可能产生一些矛盾,也可能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师生矛盾,能直接与当事教师沟通的,家长可“坦诚妥处”;若不方便直接沟通的,家长可与学校领导分析具体情况,共商“妥处”之策。
六、亲友关爱帮助减压
“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一名教师的亲朋好友,在教师的成长中,也可以伸出亲情友情的援助之手,帮助教师渡过难关、减轻负担、减少压力。来自亲朋好友的帮助,更多的是带有情感的帮助,暖意浓浓。
家庭港湾,再“温馨”一点。事业,是我们不断发展的基础;家庭,是我们疲惫时休憩的港湾。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理应为作为教师的“家人”营造一个更加温馨的“家”。师者,有家庭的支持,身心更易得到修复。
亲人关爱,再“助力”一点。教师的亲戚,虽不一定和这位教师住在一起,但在教师繁忙或遇到困难时,是完全可以“助力”的。比如,帮助做些家务,帮助照料教师父母和孩子,帮助教师处理一些燃眉之急的事等。
朋友帮助,再“真诚”一点。教师,不要把自己禁锢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要适度交好友。师者之朋友,应是教师牢骚的倾听者,应是教师不良情绪的疏导者,应是教师疑惑困惑的“解套”者,应是教师具体困难的帮助者。
社会资源,再“巧用”一点。对于社会可用资源,教师还要学会“巧用”。比如,可以利用社会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教师调适心理;可以利用社会慈善资金,帮助边远农村学校教师解决办学压力问题;可以利用社会“支教”团队,缓解教师兼课过多问题等。
购买服务,再“利用”一点。如今,社会购买服务趋于多样化,教师在经济尚可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购买服务,减轻压力。比如,让钟点工做某些家务;请护工护理生病的家人;加入“靠谱”的教学网,获取有用的教学资料等。
教师之“压”理当减轻,为师减压时不我待。当社会、学校、学生、家长、亲友努力为教师减压和教师积极自我减压达到某种程度时,我们就逼近了理想的教师减压之道。如是,教师幸甚,教育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