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俊杰
上月央行公布了征求意见稿,要严格限制支付,其中对于单个支付账户做了5000元限额的规定,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我的基本判断是,这属于拉偏架,保护银行利益的行为,与支付安全无关。如果这样的征求意见稿通过,互联网金融里的支付行业将面临灭顶之灾。产品创新的空间基本被封杀了,只剩下通道业务,但支付宝的通道跟银行的通道没法比,所以将名存实亡。
支付被PK掉之后,银行们的利益得到保护,但由于鲶鱼效应丧失,银行的创新也大多止步于此,想弥补支付产品体验上的空白,一般银行不会这么干。所以消费者、投资者恐怕不得不面临熟悉各种银行网银操作不方便的烦恼。
一行三会分别管了互联网金融的几大分支,既然央行出手这么重,想必银监会和证监会出手也未必会轻,换句话说互联网金融可能已经到了收网的阶段。而由于股权众筹一直没搞起来,即使被扼杀,损失也不会不大,不过网贷也就是P2P行业,恐怕马上就会面临着一脚急刹车的风险。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P2P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000亿元之多,而这部分钱如今面临着跟股市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流动性。有流动性就能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一直玩下去,如果没有流动性了,可能分分钟完蛋。股市就是这样,在证监会突然查资金之后,发生了暴跌,进而引发了杠杆爆仓,从而突然之间流动性枯竭,引发了连锁反应,大量资金出逃,却堵在了门口谁也出不去。一轮多杀多的恐慌最后逼迫管理层不得不靠证金公司生生的把大门撑开,然后逐渐掩护主力部队撤退。P2P也一样,现在几个问题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关头。
第一、资金池问题泛滥。P2P原本就应该是个中介平台,不参与交易,只是信息介绍,但由于这么捞不到太多油水,而且影响扩张的速度,所以大部分平台都开始了资金池操作,但项目还是那些项目,只是你们先把钱打给我,我再去投项目而已。如果有个别杨白劳不讲信用,也没太大关系,池子里的钱多,先拿来转一转也能蒙混过关。久而久之杨白劳越来越多,资金窟窿越来越大。一旦哪天后面募集不到钱了,前面的雷就会统统爆掉。
第二、挤兑风险巨大,很多平台为了加大自己的业务量,大量发放虚假标的,什么秒标天标月标,这些玩意儿由于周期极短所以吸引了薅羊毛一族。因为短期积累了太多的还款需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挤兑风险。平台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池支持,一旦池子见底,马上就会暴雷。
第三、政策风险巨大,央行监管支付机构的指导意见基本上快把行业勒死了,那么银监会呢?从之前的几大表态和十大监管原则来看,银监会只需要坚持几点,行业立马死掉9成。首先严查资金池,这个无可厚非,因为资金池会让整个P2P陷入庞氏骗局,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大事。最重要的一点,资金池跟非法集资很难划清界限,而非法集资历来都是中国经济犯罪的重案要案。其次要求资金必须托管,那些找不到银行托管的平台马上爆掉,因为没人相信你。至于能不能找银行托管,反正银行是不太乐意。托管跟存管不一样,托管意味着兜底,银行不把你查个底掉才怪。反过来说,真让银行托管了,那么资金池、自融这种把戏您也就都别玩了。
所以,P2P这个行业的逻辑是这样的:由于资金池泛滥,所以很怕监管,而只要稍微一监管,第一个先查资金池,一旦资金池爆炸,行业引爆几个大雷之后,必然引发恐慌。干得好的平台,恐怕也很难再募集资金了。最后就是恐慌性抛售,流动性枯竭。越是想把钱拿出来,越拿不出来。那些看起来资金充裕的平台,也会遇到瞬间的短路。股市国家会救,因为银行的钱在里面,P2P国家未必会救,因为里面没有任何的政府利益,反而是P2P两年多的发展,为银行消化了大量的坏账。P2P冲进去把银行换出来,替银行、信托这样的金融机构,把最次级的债权接走了,这也是P2P能活到今天的原因。
P28 服下“互联网”这剂良药
文/王冠雄 重创新创始人
纵观这些年发展迅猛的互联网企业你会发现,互联网产业已经不能再被简单地理解为信息模式,而必须走到线下与实体经济重度融合,切入交易环节。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BAT争先恐后地入股或并购高德地图、大众点评网这类企业的新闻。这些企业虽然在量级上无法与BAT相提并论,但是他们能在自己的领域内达到绝对深入,不仅线上线下兼备,还拥有坚固的运营壁垒,即便强大如BAT也无法撼动他们的地位,所以只能选择或者说不得不入股做二股东,以保证在该行业内的影响力。反之,如果在战略上无法做到重度垂直,那么在这个垄断的时代,面对互联网巨头们几亿级别的用户量,你根本毫无竞争力。
重度竞争意味着企业内部必须允许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才能保证其进化的可能性。在4月份深圳转型大课上,淘宝营销中心总经理刘博曾说过,淘宝内部创新的存活率不超过10%,这个数据背后是大量的“资源浪费”,这往往是传统老板无法接受的。
然而,想要实现基因突变,就必须依赖生态的重度竞争来保证生命体得以延续。因此,百度呼唤狼性,阿里内部搞“赛马制”,腾讯QQ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同一个公司的微信给干掉。所以,重度竞争的生态组织,是当下企业呈现出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营销层面我们常说“势能营销”,就是让用户重度参与的营销。互联网其实是一个让用户发声,互相渲染的技术工具。那些善于使用这个工具的人,就能够让用户快速地参与到营销中来,例如小米、雕爷。
这个时代的产品必须是爆品,因为一款爆品就可以横扫千军。但是爆品只是表象,它的本质其实是企业和用户重度连接的入口。“入口”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名词,互联网企业正是以爆品为入口,构建企业完整的开发体系。
针对当下互联网的“重度”现象,企业转型也有“重创新”的方法。其中,打造入口级的产品是核心。“重创新”必须立足于三个依据:第一,立足行业属性转型;第二,根据商业链条的逻辑转型;第三,根据企业自身DNA转型。
以海尔为例。企业内部的生态变重。海尔这两年连续裁员,把员工从9万人裁到了6万人,去掉了将近30%的人,表现出这样一个转型特点:把公司做小,把生态做大。海尔的9万人实际上都可以被视为“创业者”,由企业提供独立的品牌,按照不同的业务单元分成一个个单独核算的个体,看似散乱,其实是一种完美的自然生态,兼具多样性和竞争性。同时,海尔将原本的物流改造成了“车小微”,以APP管理员工,让“在册”员工变成了“在线”员工——他们通过APP自主进入,自主抢单配送。
海尔原本的物流是“高峰期忙死,淡季闲死”,但是薪水却一直是固定的,而社会上其他小企业则要花高薪去聘用物流。但是通过车小微的改造,员工既可以接海尔的订单,也可以接其他企业的订单。企业的成本降低了,员工挣的钱翻了两三倍。这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企业内部,将呆板的工厂改造为类生态的环境。
敢于尝试势能营销。很多男性读者应该知道,在京东上有一款非常火爆的笔记本——雷神,正是海尔旗下的品牌。最初,京东众筹不赞成以“海尔”这一品牌进行众筹,因为大众对于海尔做笔记本的态度是犹豫和怀疑。雷神的组员们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也怕难以和海尔交代。谁料海尔却很积极:“为什么不可以?你们是创客,你要根据互联网市场的规律去玩,其他的你们都不用担心。”于是,笔记本工作组大受激励,开始讨论给这款笔记本的新名字。恰好那段时间雷神系列电影大获成功,这款游戏笔记本又是针对热衷网络游戏男性玩家的,于是取名雷神。推出以后,不仅这款笔记本大获成功,其背后的海尔品牌也备受肯定。
从海尔的例子可以看出,转型并不是休克式、完全推倒重来的,而更像服下“互联网”这一剂良药,用互联网来治理、调试自己商业体中的沉疴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