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父亲,因为有你我才有土壤去圆梦

2015-09-22 15:54汪家明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18期
关键词:待业文学梦孙犁

汪家明

【适用话题】父爱 信任 兴趣 坚持

孙犁的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他一个。那年,村里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

孙犁出生后,家境稍为宽裕。1924年,读完初级小学,按照家庭情况,应务农或外出学习商业,但父亲听了县邮政局长之言,发愿让他升学,习英语,以便考入邮政,说这是铁饭碗。于是,他随父亲去县城,考入高级小学。家乡距县城30公里,他同父亲是骑一头驴去的。路过河流和村庄,父亲就下去牵着牲口走,让孙犁坐在上面。

1926年,孙犁13岁,高小毕业,考入保定育德中学。保定离家乡90公里,而且是私立中学,收费甚高,一般家庭都供不起,但对孙犁满怀期望的父亲让他在那里读了七年,一直读到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孙犁在北平市政府工务局就职,但他因不能适应,屡请假,终被免职,回到了家乡。家乡无趣,他在家“待业”,每天手不释卷,练习作文;投了稿,却看不到相应的报纸。加上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他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而他想订的不是小报,是有名的《大公报》,别说村里,整个镇上,也没人订过这份报纸。

他先把这个念头跟刚新婚不久的妻子说了,妻子有钱,却说自己没钱,不给。他只好硬着头皮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一下说:“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孙犁对于书籍、报章欣赏的起点很高,是取法乎上的。《小实报》他看不上。他没说话,退了出去。

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又说:“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

后来,每隔三天,就有一个专人骑着车子,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围墙的小胡同,送到孙家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送到孙犁手上。他坐在柴草上读社论、读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完,然后将报纸珍重地叠好,放到屋里去。

可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他投的稿也未见登出来。但就像父亲从未放弃过他一样,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梦,后来妻子建议拿他心爱的报纸去裱糊屋顶棚,妻子说:“你已经看过好多遍,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可以省下买旧报纸的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白花。”他觉得有道理,便同意了。裱糊时,他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广告部分糊在顶棚上。“这样,在天气晴朗或是下雨刮风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所喜爱的文章。”

尽管孙犁所依凭的,不过是一份报纸,但他像一粒文学种子,在土地中孕育着,寻找机会破土。

【素材分析】

在并不富裕的年月里,父亲拼尽全力让孙犁读完了高中;“罢官”待业时,孙犁想订《大公报》,妻子并不同意,尽管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父亲却慷慨解囊……如果说兴趣是成就孙犁文学梦的原动力,那么父亲就是助他圆梦的推动力,默默地推着他一路向前,直至破土萌芽。对于子女,几乎每位父亲都如此,爱得这样沉默,却又这样有力。

【速用名言】

1.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现当代作家 冰心

2.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杨振宁

猜你喜欢
待业文学梦孙犁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从《待业啄木鸟》说开去
待业啄木鸟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成因与解决策略①
孙犁装外行
我的文学梦
文学梦激我搏一生
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下的大学生待业成型机理和对策研究
游移于隐藏与揭示之间——论孙犁的“芸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