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海
一 引子:暗淡与辉煌
当苍凉接近于苍茫的本质时,混沌的岁月其生命力便会变得持久而闪亮。当我们细致地向下挖掘太阳的余晖时,就连那些曾经辉煌的影子都让我们肃然起敬——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在古老的西域大地上,有一个地方,宛如一条精美的拉链,拉开了它,五彩缤纷的神秘世界就赫然展现眼前;拉开了它,千年以前,西域36国的绚烂文化就一览无遗。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之处——龟兹国,今日的库车。
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6县市。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与疏勒相接,东与焉耆为邻,相当于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它在印欧语分类学的研究中占有举世公认的重要地位,这使得龟兹成为古印欧语在东方分布最远点的标志地名之一。
在广袤的天山南北,古丝绸之路上悠扬悦耳的驼铃声在风沙中传得极其远,在这条漫漫的旅途中,有一个地方会让所有的旅人放缓脚步,忘情地在这里驻足,因为那些迷人的音乐、妖娆的舞蹈、丰硕的绿洲、宏厚的佛教。
如果把西域36国比喻成散落在天山南北的大大小小的放射着神奇光芒的珍珠,那这其中,位于天山南面、塔里木盆地北面的龟兹,当数其中光芒最为耀眼的一颗宝珠了。它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连接东西方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经济、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今这里保存着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罗、龟兹、吐番、中原汉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遗存。
由于它的重要位置和影响,公元91年,班超将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公元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中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做为管理西域的治所。
2000余年过去了,每每走近它,就能听到那喧嚣的叫卖声、震耳的鼓乐声、狂奔的马蹄声。西域,从龟兹开始,绚丽的幕布徐徐拉开。
二 传说:从龟兹古城开始
龟兹古城,被当地人称为“皮朗古城”。
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龟兹都城周十七八里,城郭之大,在西域诸国是罕见的。应当说玄奘的记载还是较为确切的,就是在整个西域诸国中,古龟兹国都的建设规模也是最大的。
古城位于今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据文献记载,古城周长近8000米,北墙2000米,南墙1806米,东墙1646米,西墙约22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至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汉代称延城,唐代称伊逻卢城,为唐代安西都护府驻地。
可是经历了近2000年的风雨洗礼与剥蚀,曾经矗立于天山南麓的那座雄伟壮丽的都城,如今在夕阳的照耀下,只能依稀努力地通过历史残留的点点滴滴来辨认它的音容笑貌了。那座周长8公里的城墙,现如今的状况是:东墙残留长约11.4米;南墙长约300米,北墙长约10米。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现在从这300多米的夯土基,让人无法想象数千年的辉煌。但就是脚下的这片热土,曾经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脚下的这片厚土,曾经吸引过中西方各路文化;就是脚下这片沃土,曾经创造了无数的民族奇迹。
先放下那些厚重的内在的文化不说,单从这座都城的规模说起吧。不要说龟兹古城在西域都城中是数一数二的,其规模就是放到中国内陆的历朝历代各个城市建筑当中,依然是名列前茅的。由此可见龟兹古城其繁荣程度了。
在我国,古城墙文物保存较好的是西安、大同、北京和平遥,因为前3座城市在古代都做过都城,在此就将平遥先放下不提。三地城墙基本上保持了古城风貌。因为我是大同人,又曾学的是历史学专业,在此就拿大同古城墙来与龟兹故城墙做一个比较。大同城墙从北魏建都开始修筑,现在遗留下来的是明朝时期修建的。明大同城是在北魏都城、唐辽金元旧土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高约14米,比西安城墙高2米,最宽处约为16.6米,比南京城墙最宽处还宽6米,应该说在当时全国城市建设中处于领先水平。但就是这样的规模,也略逊于龟兹古城。
我抓起一把龟兹古城南墙下的夯土,顺势一扬,即刻飘散于干燥的风尘中,再也寻不到它们的踪迹。其实我刚才扬起的何尝不是2000年的灿烂文明呢!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部,居然有过一种绝古铄今的绿洲文明。从东墙附近曾出土陶片、铁块、黄铜残片、玉石耳坠、剪边五铢钱和龟兹小铜钱等文物推测,一个个王朝、一个个强势政权的力量在龟兹反复重叠,他们都以占据龟兹而后安。在这里演绎的,何曾不是又一部风云际会的中华史!
蝴蝶在遇到蝴蝶之前,叫月光;月光在碰到月光之后,叫龟兹。
这里的风也可以叫做文物,我在这个黄昏,在龟兹古城,认出了我的前生。
三 克孜尔石窟:全国开凿最早的石窟
我在来到这里以后,不止一次地被震撼,我为自己是学历史专业的而羞愧,竟然不知在西域腹地,还包裹着如此让人应接不暇的文明;我也为自己身为大同人而羞愧,守了近40年的云冈石窟,只知道它的伟大和深厚,浑然不知在苍茫的天山南麓,还有全国开凿最早的石窟。
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但是克孜尔石窟是全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始建于公元3世纪,比莫高窟还要早。现存已编号的洞窟236个,其中窟形完整的135个,尚有壁画的80个,壁画总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其窟形和壁画风格之独特,均可代表龟兹文化的水平,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961年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龟兹,曾经是世界上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佛教很可能是最初由龟兹传入中国的。
“法国汉学家列维在《所谓吐火罗语B即龟兹语考》一文中指出据中国最早的2世纪佛经译本中的佛教用语如“沙门”、“沙弥”不能对比梵文的sramana、sramenera,但与龟兹语的samane、sanmlr很近,由此断定中国2世纪佛经必定是从原始的龟兹语翻译而来,龟兹语作为佛经传入中国的媒介,大约在公元一世纪。”
克孜尔石窟坐落在明屋依达格山南麓,这里有一段长200米、高200米的陡峭山崖,石窟就开凿在这里的峭壁幽谷中。石窟上下层叠好几重,从远处看,宛若开凿了千余间房子,这是又一个“千佛洞”。石窟下还有一条水势较急的渭干河,山水相依,佛国胜景,让人如置身于仙境幻景。
克孜尔石窟开凿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有大小洞窟251个,现存完整的洞窟有130多个。克孜尔石窟的主体塑像多已被毁,但保留下一万多平方米的壁画。这些壁画精美无比,壁画技法多以“屈铁盘丝”的线条、凹凸晕染法和色彩的绚丽,体现画师对所绘形象的理解和创作意图。不少壁画运用凹凸晕染法,明暗交辉,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壁画内容向人们讲述着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经故事。这些绘制在中心柱窟和方形窟主室侧壁、券项山状菱格内的画面,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佛生前的苦行、成道后的神力、诸方说法教化的圣迹等。在壁画中,释迦牟尼的像占据主要位置。克孜尔石窟壁画同时还为我们展示了龟兹社会的风俗场景:供养人身着双领对襟长服,腰束宽带,足蹬筒靴;武士穿戴盔甲,骑着高头大马;还有手持坎土曼的劳动者,使用“二牛抬杠”耕地的农民,制陶的工匠等,都是龟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克孜尔石窟建筑从中期以后打破了单独洞窟的格局,出现了若干洞窟有机连在一起的组合型洞窟。如在每一个整体中,以中心柱窟为主,配建方形窟和僧房窟,礼佛、讲经、生活都很方便。可以说,作为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克孜尔石窟无论从石窟格局摆布上,还是从雕塑和壁画的技巧上,都对后世的石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中华石窟的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
在古龟兹国范围内存在着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托乎拉克埃肯石窟等9个石窟遗址,其中拜城4个,库车4个,新和1个,这么多石窟出现在同一地区,在全国是罕见的,由此证明古龟兹的佛教文化、石窟雕刻艺术是何等的兴盛。
四 古龟兹:最繁荣的佛国世界
走近龟兹,就是走近了佛国。佛教成就了龟兹的辉煌,龟兹也成就了佛教的繁荣。在这个西域腹地,佛教选择在这里大繁荣,我想这就是机缘。
佛教在公元前2世纪或公元前一世纪传入龟兹后,大约于公元3世纪时,龟兹佛教进入了鼎盛时期。《晋书·四夷传》中所说的龟兹的“佛塔庙千所”以及《出三藏记集》卷11中所说的龟兹的许多佛寺,至今仍有踪迹可寻。这样,我们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到公元3世纪时,龟兹佛教即进入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延续得很长,一直到公元8世纪末。
公元3世纪时,龟兹之佛教徒来中原传教译经者已不绝于途,不仅有一般的沙门,还有王族的子弟和虔信的居民。可以想见,当时的龟兹能够派出大量僧徒往中原传教,足见其佛教的信仰已经根深蒂固,佛教在龟兹已经十分兴旺发达了。故而《晋书·四夷传》记载: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所以,当时葱岭以东、塔里木盆地边缘诸国的王族子女都来此受戒学法,显然已成为当时西域的佛教中心了。
公元4世纪时,龟兹有僧尼一万人。根据班固《汉书》的记载,龟兹有“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班固成《汉书》于公元一世纪,当时龟兹的人口为男女老幼81000余人。到公元4世纪时,经过300年来的发展,龟兹的人口必然有所增加,至于增加到什么程度,则无史料可寻。我们假定,300年中龟兹的人口增加了一倍,那么,16万余口男女老幼中有一万人当僧尼,其比例仍是相当惊人的。
再有,我们不能光以僧尼人数的多少来衡量佛教的繁荣程度,我们还要看佛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的程度。《大唐西域记》记载:“屈支国……大城西门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会处。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常以月十五日、晦日,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可见,那时的龟兹佛教是如此深入到统治阶级的生活之中,以致“捐废俗务,奉持斋戒”,“谋议国事,访及高僧”,其虔信的程度确非一般。《大唐西域记》又记:“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绮,载诸辇舆,谓之行像,动以千数,云集会所。”可见,当时龟兹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国王、大臣、士庶、豪右”,对佛教都是“久而弥敬”,其中“行像”的宗教仪式,更是规模巨大,充分显示了佛教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和力量。
公元8世纪中叶以后,唐朝中央政府的力量由于安史之乱被大大削弱,无法保持龟兹已有的稳定的政治局面,突厥、吐蕃相继侵凌,社会动荡不安,龟兹的佛教也开始衰落。到了公元790年,吐蕃占领龟兹以及后来的回鹘迁入龟兹,那里的佛教香火虽然绵延不断,但是经过这些动乱,龟兹的佛教从兴盛走向衰落,龟兹佛教的鼎盛时期结束了。
龟兹500年的佛教兴盛史,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内地的佛教发展历程。我想,如果不是最让人无奈的战乱和强权的影响,这里的佛教还会一如既往地兴盛下去。香火缭绕,众生跪拜,何等的太平世界。
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人一味地痴迷500年?500年不改初衷,500年经受洗礼而诚心真意?只有龟兹,只能是龟兹。除了龟兹,我想不出什么是亘古不变,我也不会相信海枯石烂。但在这里,我都相信。因为在500年的轮回中,那个爱我的少女,依然站在城门口,痴痴地望着送我走时的路。
五 龟兹乐舞:最美妙的天籁演奏
如果世间真的存在一种天籁,那就是龟兹胡乐;如果世间真的有一种醉人舞蹈,那就是龟兹之舞。龟兹乐舞,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内地乐舞的变革,盛唐乐舞的高度昌盛,就与龟兹乐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的出现和神奇般的繁荣,只能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是历史的宿命。
龟兹人苏祗婆、白明达两位著名的音乐大师,把龟兹乐传入中原,作为隋唐九部乐之一,深受中原帝王和广大民众的喜爱。隋唐宫制的10部乐曲中就有《龟兹》乐部。后龟兹乐器、乐曲和舞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缅甸等国。高丽乐器有14种,其中弹筝、笙、筚篥等就是由中国传去的,筚篥源于龟兹,在朝鲜至今仍然流行,已达千余年。日本乐曲大曲和中曲中的《春莺》、《感皇恩》、《苏莫遮》这些乐曲,都源自龟兹乐曲。
龟兹乐器种类很多,有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笙、筚篥、腰鼓、羯鼓、都昙鼓、铜钹、弹筝等19种之多。龟兹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屈支(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龟兹本身就有丰厚的艺术土壤,又吸收了印度、波斯艺术的精华,使得这儿就成为盛行于古今的龟兹乐舞胜地。
在龟兹乐舞方面,有一位无法绕过去的标志性人物,那就是音乐家苏祗婆。北周时,突厥公主嫁北周武帝,随陪嫁而来的还有龟兹音乐大师苏祗婆。他出身于龟兹音乐世家,父亲是龟兹称为“知音”的乐师。苏祗婆擅长琵琶技艺,又有高深的音乐理论,到中原后,开始只是演奏音乐,没有发挥才能。到了隋代,宫廷改乐制时,大臣郑译发现苏祗婆,便推荐宫廷重用。于是苏祗婆介绍了龟兹“五旦七声”理论,此理论改造了中原旧乐制,产生革命性影响。从此,中原音乐注入大量“胡乐”成分,音乐更为朝野、市庶欢迎。同时,苏祗婆带来龟兹新型乐器和乐队编制,也都在中原得到普及。现在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就是随龟兹乐传入而生根发芽的。同时代来到中原的还有白智通、白明达等一大批龟兹音乐家。还有唐代第一笛子高手李暮,其师傅就是龟兹人。苏祗婆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和标志,他带来和推动了隋唐时期龟兹乐风行中原的热潮。在隋唐宫廷里,“龟兹乐”成为最有魅力和影响的艺术。从宫廷到民间,龟兹乐风靡一时。
在唐诗中,随处都能读到胡旋舞、箜篌等描写龟兹乐舞的诗句,可见其对中原文化的强有力渗透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是西域与中原文化融合的最好见证之一。
现在,我走在龟兹故城的周围,遥想着在至少1500年以前的这片土地上,到处飘散着胡琴、箜篌、琵琶、笙笛等悦耳悠扬的音乐,那些留着大胡子的龟兹男子,还有那些跳着胡旋舞、顶碗舞的龟兹女子,她们每个人脸上都散发着最真心最幸福的笑意,在佛光的普照下,他们其实就是生活在天堂里。
六 伊斯兰教神殿:库车大寺
我对库车这片土地,感到由衷的好奇而钦佩。这是因为它的包容与大度,这是因为它的兼容并蓄。这里是多种中西文明的交汇之地,既可以成为佛国世界,也可以生存并繁衍另一种宗教——伊斯兰教。
大寺坐落在库车县城黑墩巴扎最高处。距库车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伊斯兰教在库车传播后,约在15世纪营建此宗教建筑,初始为土建寺院,17世纪改作木结构寺院。1923年重修后遇大火焚毁,现存寺院为1931年建成,在上世纪80年代曾予修缮。大寺门楼高18.3米,全部青砖砌成,高耸的门楼与宣礼塔,庄严挺拔。塔柱雕以伊斯兰风格图案,穹窿式楼顶,形似天宇。寺内礼拜大厅1500平方米,可容纳3000人大礼拜。纵横8行的64根六棱形大柱,饰似彩雕绘画,支撑起由102块方格画图案组成的天花板,华丽壮观。值得一提的是小礼拜寺之北有一处声威显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也是新疆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司法机构遗址。
伊斯兰教的复兴者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要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是个全面和平的宗教,从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就可以看出,穆斯林是希望和平的。伊斯兰教崇尚科学,正如先知穆罕默德所教诲的“求知是每一位男女穆斯林的天职”,“求知从摇篮到坟墓”。东西方思想和新老观念的融合,带动了医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艺术、文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前所未有的进步。许多关键的学科及概念体系,诸如代数学、阿拉伯数字,以及零的概念(对于数理科学的进步至关重要)都是经由伊斯兰文明传播到中世纪的欧洲大陆。许多复杂的仪器,包括观象仪(星盘)、象限仪和精确的航海图的发展为欧洲人的远航探索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绕行在库车大寺院里,一种肃穆的感觉在初春的风里弥漫着,让人有种忘我的情形。抬头仰望,有只鸟儿已经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印记。真主始终都在看着我们,不管我们是否已经做了飞翔。
七 尾声:让大地醒过来
请借给我两千年的月色和鸟鸣
为了妆扮窗户,能看到库车河流过
在琵琶声中让一曲胡旋舞安身吧
此刻天山的苍穹还没有被别人用过
香火也是新点燃,我也是你的
在这个春天,通往长安的路上
回眸,只可把故乡藏在闪电里
写下这几行献给龟兹的诗句时,龟兹其实已经浸入了我的身体、我的血液中了。如果今生我有第二个故乡,我想应该就是这里;如果可以追溯前生,我敢确定我一定与龟兹有一种遥相呼应,要不然,我的体内不会如此汹涌,像龟兹磅礴的落日时分。
这片大地不管沉睡多久,终究会醒来的。不是被人唤醒的,是被有缘人认出来的。它的梦里装着太多的内容,当它迎着春风站起来时,连天山都会侧目惊讶它的高度。
它的高度,就是它曾经被埋藏的深度!
它的美,终将会照耀全世界,因为全世界都曾为它而祈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