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
摘 要:各大高校学报所进行的编辑工作,是一种引导先进的精神文化活动。其中,高校学报编辑的主体因素包括编辑、作者和读者,这3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推动了高校学报中先进的精神文化的顺利传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先进的科技产品得以在各编辑领域中广泛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传统的编辑模式。同时,科技的迅猛发展给编辑工作带来帮助的同时,也给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各大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掌握各种社会动态,运用与时俱进的编辑思维才能有效地优化高校学报编辑、作者和读者的关系,通过三者间的不断互动,以促进学报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一、高校学报的编辑、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编辑是一种社会职业,也可以表示一种专门进行编辑活动的过程。学报编辑的编辑活动其本质是进行把关。编者要对学报作者的文稿进行一定的筛选、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可以公开传播的文稿;作者是进行文学、科学等创作的人,也是文稿的写作者,是高校学报的主要生命力;而读者则属于编辑学和出版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概念,在传播学的范畴中读者也被称为受众,属于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的对象。
(一)作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
首先,作者和编辑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作者要想在读者中传播创作的稿件,实现向社会进行的公开发表,稿件首先就要通过编辑的筛选和审核。编辑人员通过对稿件进行客观性的审视,合理纠正作者在主观创作上的狭隘性以及局限性,可以有效的弥补稿件自身的不足之处,再通过编辑人员对文稿做出的客观评价,最终使作者创作的文稿更加科学合理和具有社会价值。因此,可以说作者与编辑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作者是文稿创作的主体,而编者则是进行编辑活动的主体,二者对于学报的完成工作缺一不可。稿件的风格和特色体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作者的个性,同时蕴含着文稿作者的追求和意愿。因此,编辑在对文稿进行审核及加工处理时,不能喧宾夺主的将自身的思想和看法强行添加到文稿中,即不能随意更改文稿作者的主旨思想和写作风格。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对作者创作的文章进行审核,并分析判断其价值所在,充分的挖掘作者的写作潜力等。此外,作者和编者也有着相同的奋斗目标,即都是以最大化的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工作宗旨。
(二)读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
由于读者的需要直接决定着编辑人员的工作方向,因此,在编辑人员进行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才能完成读者需要的作品。首先,读者和编者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读者会提出具体的阅读需求,作者再按照读者的阅读需求方向进行写作,编辑则对文稿进行加工整理;读者所传播以及创造出的新知识和文化思想,也会为编者活动提供新的空间。其次,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矛盾性:编辑在确定编辑目标、方针以及相应的原则和方法后,便基本确定了编辑活动的方向。但是,读者对文章的接受能力会随着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环境条件而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求新、求实用等便会成为读者的最大追求,最终致使高校学报的编辑特性与读者的阅读需求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
(三)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读者的需要直接决定着作者的写作方向,因此,读者和作者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具有双面性。一方面,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读者的精神文化的满足依托于作者的创作思维,而作者创作的作品价值又必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只有被读者认可的作品才能被读者接受。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性。由于作者基本上都属于分散式的个体,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一般情况下会更偏向于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喜好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思想、观点以及认识成果。这样一来,便会难以完全切合读者的个体需要进行文稿的创作,最终使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
二、高校学报的编辑、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互动
(一)作者和编辑之间的互动
编辑、作者和读者这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传播链。其中,作者的创作是编辑人员进行编辑活动的前提,作者的作品也是编辑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说编辑对作者而言,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依附性。但是这种依附性并不是指否认编辑应该实现的自主创新力。编辑活动属于一项具有再创造的工作,是作者思想的延伸和升华。作者创作的作品只有通过编辑进行精心的筛选、策划、加工和整理,才能实现作品的第二次创造。即通过去粗取精以及弃伪存真的过程,最终辅助作者的作品更加成熟和富有社会价值,使其进入到高校文化传播的渠道中去[1]。
(二)读者和编辑之间的互动
读者属于编辑进行服务的最终对象,也是编辑活动的出发点及归宿点。在整个信息传播的流程中,编辑和读者处于传播流程的两个端点处,二者拥有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各大高校学报的读者通常都是具有专业阅读能力和需要的社会群体,该群体通过订阅以及购买等方式成为高校学报的读者。同时,该群体的很多个体不仅是高校学报的阅读者、购买者,也是高校学报的作者,而高校学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这一专业群体进行服务。因此,编辑在进行编辑活动时,既要从读者的需要角度出发,以全心全意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又要对作者把好文章出版的质量关。同时,用真知灼见的文章来正确引导读者进行阅读及思考,最终有效实现读者和编辑二者之间的互动[2]。
(三)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
读者和作者之间,通常并不会直接进行互动,而是通过编辑这一活跃因素进行向导,编辑是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互动的枢纽。作者、读者会同编辑共同参与到大众的传播过程中,可以说,高校学报中的编辑、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直接关乎到高校学报的生存及发展。三者间进行和谐互动会推动学报的发展,三者间互动不和谐则会降低高校学报的质量,甚至使其难以为继。
三、优化高校学报的编辑、作者以及读者三者之间关系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作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
作者和编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作者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引起共鸣,进而发表自己的创作和研究成果。而编辑更加期望的是优秀的文章可以登上学报,进而使其先进的思想以及文化更新社会的观念。这就要求作者应该远离学术的浮躁之风,在进行创作时,要力求创新,才能创作出有利于我国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学术成果。合格的编辑人员应该注重加强与作者的合作,才能创造出高质量、高标准的学报。通过二者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学报的进步及发展。同时,作为编辑人员,也应该控制好高校学报的选稿标准,只有将选稿标准建立在学术研究的高度,才能有效保证学术研究质量并提高高校学报的编辑水平,进而减少或者避免高校学报中出现垃圾稿件的现象。此外,作为编辑,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编辑方式,比如,理顺文字、修改标点或者简单排版等。编辑人员应该注重强化自身的学术意识,并不断加快自身对知识的更新速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担负起先进文化传播、理论创新、咨政育人以及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重任。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多种多样,急功近利以及浮躁等已经是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学报界属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大高校学报的作者和编辑不可能完全化的独善其身,但是,只有不断优化作者和编辑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外界对学术研究的不利影响,进而使得研究回归到本质上来,即求真、创新。
(二)优化读者与编辑之间的关系
高校学报进行编辑活动的根本性任务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进而引导读者接受先进的思想并增长读者的见识。因此,各大高校学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最终都会集中在读者身上,即通过读者的认可程度来衡量作品的社会价值。因此,优化读者与编辑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前,大部分高校学报的读者面都比较小。因此,会出现高校学报忽视读者需求,反而被动的迎合作者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报便失去了发展的前提。高校学报的编辑人员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读者的内心想法和需求,进而根据读者的实际需要选择出更加符合读者心理和与社会发展同步的选题,并及时反馈给作者。通过打造具有竞争力、应用价值以及社会急需的精神文化作品,科学引导读者进行先进思想的学习,有利于读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高校学报出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
(三)优化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读者要想获得自身需要的文学信息来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或者是实现精神上的享受,就只能依赖于作者创作出适合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丰富自身的生活阅历,同时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以及读者的需求方向,进而提高创作作品的满意度。而读者也应该积极与高校学报管理人员反应自身的阅读要求,并加强自身对社会发展以及时代进步主流的关注,引导自身具备先进的文化思想和认知能力。通过丰富自身的综合素养来提高适应文学作品新观念的接受能力。因此,优化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全面掌握高校学报的编辑、作者、读者关系的互动情况,并采用科学的方法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前的社会意识具有着形态多样的特点,法治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同时信息化的迅速覆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习惯和思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只有充分重视编辑、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使之不断优化,才能促进高校学报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冰霖.编者、作者、读者:在“智慧互动”中“成长”——《福建教育》(小学)2013年度语文学科报道述评[J].福建教育,2014,01(Z1):71.
〔2〕孟田.加强交流 共谋发展——“《教育导刊》编者、作者、读者座谈会”在广州举行[J].教育导刊,2012,01(12):90.
〔3〕李晶.英语传记书评中作者—读者互动关系构建的评价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