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学生满意度研究

2015-09-19 08:08:06浦北娟胡启权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团院校高职

浦北娟,胡启权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主要采用网上在线问卷方式进行,面向湖北省主要高职院校开放问卷链接,包括湖北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及一般高职院校;有在武汉的高职院校,也有地方高职院校。被调查者可采用电脑或手机进行在线填写,整个调查过程共收到16个高职学校共1389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251份、女生1114份;2014级学生991份、2013级学生368人、2012级18份;教师问卷12份。

1.2 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学生体育社团主要负责人、社团成员及指导教师进行走访交流,多途径了解高职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2 学生体育社团在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是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建立起来的一个共同交流学习的学生组织,是高职学生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一种重要体验形式。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成为校园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高职体育社团是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延伸了体育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对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与能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助推学生职业发展等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图1 参加体育社团给你带来了哪些益处

从对湖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调查情况来看,在“参加体育社团给你带来了哪些益处?[多选题]”答题中,共有224名同学参与调查。这224名学生中,有169名同学认为参加体育社团带来健康的身体,占76.3%,列于多个选项的第1位;157位同学认为能带来快乐,占70.72%,列于多个选项的第2位;112位同学认为能带来友情,占50.45%,列于第3位;此外,体育技能进步、认同感或其他原因依次为39.64%、20.72%、10.36%。答案是肯定的,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无疑是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一种组织,这个组织有活力,也有凝聚力,特别是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既有传统的运动项目,也有新潮、时尚的运动项目,是自愿参加而非强制性的,社团氛围也比较宽松,活动时间相对固定,社团的成员跨年级、跨区域,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同学均有(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占社团人数的60%左右),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独立,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步,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持之以恒、团队精神等优良品质。

3 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主要原因和动机

图2 你参加体育社团的主要原因或动机

在“你参加体育社团的主要原因或动机?[多选题]”答题中。共有224人参与了此项调查,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呈多样性的,171名同学填写锻炼身体,占77.03%,134名同学填写热爱此项运动,占60.36%,有49.55%的同学认为可结交朋友。此外,消磨时间、规定必须参加、被同学带着就参加了的占5%。

当前,大学生由于所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充满青春朝气和活力,对体育运动情有独钟。体育社团是在各体育单项基础上形成的,以各项运动项目为主要活动形式,主要是建立在学生的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由于体育社团参与的自主性和活动开展形式的灵活性,使其成为一个较为宽松的团体,而且是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下进行的活动。主要以大众体育、民族体育、娱乐体育为主导,追求时尚休闲、健康娱乐成为主流。

高职院校的校址多为城乡结合部,必修课程之余,同学们依托体育社团一起学习和练习运动技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活动,组队参加校际间学生体育社团的交流活动,体验生活,丰富人生,创造娱乐和自我展示的平台,满足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提升大学生活品质。

4 湖北省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学生满意度现状

从调查结果看,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社团的满意度不够理想。共有1365人参与了学生体育社团的满意度调查,很满意的299人,占21.9%;满意的342人,占25.05%;558人认为一般,占40.88%;不满意占7.91%;很不满意的占4.25%。

5 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社团满意度一般的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目前湖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大多归口在各校学生处、团委,社团的组织机构健全。包括社团的章程,有社团的领军人物等,也有注册登记的指导教师,社团规模大小不一。学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单一,仅停留在注册登记的初级阶段,缺乏一定力度的组织管理与引导。本课题组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感到,学生对学校在体育社团的管理力度上还有很多期盼,希望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与关注。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个双节棍社团名叫“雷灵棍社”,这个社团坚持参加活动的同学很多,出勤率高,每位社员积极努力,下的功夫深,运动成绩也很好,社团氛围风清气正,在学生中非常有影响力。但如果学校团委能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激励,像表彰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一样,弘扬优秀学生体育社团,相信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因此学校在对体育社团的统筹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常规管理办法有待提高。多数学生体育社团没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组织松散,开展日常活动的计划性不强,导致多数同学对自己要求不高,再加体育社团的组织计划性不强,办法与招数不多,缺乏让社团成员坚持和持续参加各项活动的吸引力,所以很多的学生体育社团在一年级招新时热火朝天,到二年级时多数同学的兴奋点已不在学生体育社团,个别和少数会员有可能会成为社团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但多数同学会更关注就业与兼职,会利用闲暇时间踏入社会进行各种尝试,不再涉入社团活动;到三年级时,面临顶岗实习和就业压力,这部分会员同学甚至不与社团负责人或指导老师报告去向就理所当然的退出体育社团了,从此再与体育社团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任何信息回馈到曾经学习与朝夕相处的体育社团,体育社团也没有举行结业和欢送仪式。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文化内涵不够丰富。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社团的级别普遍较低,文化品牌难以升华。体育社团只注重日常活动开展,不着手社团文化建设与创新发展,对社团的名称、活动的宗旨的立意与挖掘不够,对体育社团的形象、社团的影响力、社团活动成果的宣传与展示办法不多。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不只是走向操场、走向阳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还应该借助各种形式,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真正的内涵和魅力所在,让学生崇尚体育,尊重自然,立下参加体育锻炼须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培养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为未来从事的职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助推职业发展。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持续发展的保障不力。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最缺的还是活动经费,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大多是自筹,基本满足日常开展的锻炼活动,但如果继续深入开展社团的学习提高活动和竞赛,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经费常常是杯水车薪,经费往往得不到支持与保障,这时社团组织的负责人的组织号召与运作能力至关重要,如果社团能得到社会赞助、已经毕业的曾经的社团校友回馈与支持、学校方面提供场地、导师等各方面的有力支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将会更上一层楼,学生也会因参与体育社团而获得全面提高与进步而感到满足与满意。

5 结论与建议

1)高职院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指导可有效的提高学生满意度,有利于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学校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保护与支持学生体育社团这一特殊体育组织形式。学生体育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较好形式,对学生成人成才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学校应规范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出台关于学生体育社团的相关文件规定,对体育社团名称、项目、负责人、活动内容、活动频次、人数、指导教师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促进和催生体育社团成长,特别是要对一年级的新同学的积极性加强保护和引导,社团组织机构越健全,社团规模越稳定,活动越频繁,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带来的良好影响是学生的兴趣变为特长,学生的校园生活将会变得更为丰富,更有情趣,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也就越能生根、开花、结果。

2)高职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对学生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学校应鼓励学生体育社团的特色创新,抓好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建设工作。认真审核单项学生体育社团的年度计划和社团活动亮点,积极推动学生体育社团例会制度和社团的专项讲座,落实学生体育社团的各项活动,培育各类体育社团协会。通过传授、分享与交流体育社团经历等形式,激发和因势利导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热情。

3)高职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场地、物资和经费不足对学生满意度有消极影响。应建立社团经费、社团活动场地、社团器材和社团时间保障体系;大力培植学生体育社团的土壤,加强校园规划管理,加强校园环境和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活动展示周等学生文体活动,广泛吸引凝聚社团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社团氛围,提高大学生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满意度,增强大学生对体育社团的向往并主动靠拢,使学生体育社团这一特殊学生组织能广泛、持续、深入的开展下去。

4)创新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办法。通过出台学生体育社团等级标准,抓好体育社团的年度考核工作,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展示周、展示月、体育比赛等形式,大力树立学生体育社团典型,评选体育社团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体育社团经验,评出星级、甲级、乙级等体育社团和优秀社团会员、优秀体育社团指导教师等进行年度表彰。

[1] 黄 林.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 叶 芳.闽台高校体育社团交流现状及对策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2(6).

[3] 朱海军.试析体育社团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师),2012(11).

[4] 杨校铨,李 岩.从国外高校社团探究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2(30).

[5] 郑 重,刘 铮.对北京大学体育社团山鹰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9).

猜你喜欢
社团院校高职
缤纷社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