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明 张东辉 刘春东 赵成刚
摘 要 介绍高校发展情况,分析二级学院综合改革的背景,提出二级学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阐述二级学院在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 综合改革;教育信息化;二级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05-02
1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级阶段,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为企事业单位、高精尖科研单位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实现这具体培养工作的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等重任,成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摇篮,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随着近年来我国对高级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等教育备受重视,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许多高校的管理模式并没有迅速适应这一形势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 高校二级学院综合改革的背景分析
二级学院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承担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管理、课程讲授等重要任务,可以说二级学院功能实现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首先从二级学院的综合改革开始,深入研究二级学院的客观规律,为综合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客观事物,其发展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是二级学院进行综合改革的内部因素,也是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教育部出台的各种支持改革的政策文件等是二级学院综合改革的外在因素,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必然能推动二级学院向前发展。
这是二级学院改革的理论依据,也是其背景。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对二级学院改革进了探讨,文献[1]从教学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建设、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改革方面的研究。还有人进行了现代大学制度下二级学院运行机制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在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工作能力、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以及科研管理、财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 改革的指导思想
思想是前进的方向,因此需要明确二级学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遵循社会需求和学生成才的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改革管理体制、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为基本目标,促进二级学院的综合改革。
4 二级学院综合改革的研究内容
管理制度改革 二级学院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种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要做到有制度可依,管理制度制定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级学院功能的实现与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是根据学校层面的管理制度来进行制定的,在二级学院现有的制度中,学院套用学校制度、院系间相互套用的现象较为常见,这就使制度脱离了二级学院本身的实际情况,缺乏可操作性。
进行二级学院综合改革,首先应从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保证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学生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重大改革,积极探索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科研、教学综合评价、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改变以教务处为中心的星形结构的教学管理模式,采用以二级学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使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具有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地跟着教务处的指令走,从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细化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课程建设负责人、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及管理办法,并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补充,形成一系列指导二级学院健康、全面发展的规章制度。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涵盖本领域的最新技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扩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在工程行业的择业适应性。并且注重在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第三课堂作为有效补充,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教为主的模式,实现教与学相互促进;依托实验室、教师科研,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实施多方面、全方位教育,实现技术、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按照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拓宽专业口径,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完成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创造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改革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平面空间,而是多方位多渠道立体的信息获取。微信、微博、QQ,网上购物、网上银行、支付宝、手机支付等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也是乔布斯生前发出的疑问。
目前教育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停留在黑板授课、“投影+PPT”的阶段。然而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地方高校和重点高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是青年学生和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一个主要手段。网络也为减小地方高校和重点院校之间的差距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国家大力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将教育信息化与高校的教学改革融合在一起。正如刘延东同志所说:教育信息化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高校的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信息化这一主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上做出重大改革,构建智慧课堂,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国家精品课程网推出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快加大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引进和利用,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开阔师生视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得教育资源处于弱势的地方高校可以缩小和重点高校的差距,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搭建信息化的学生创新平台和教学改革平台,为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全面推出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依托国家精品课程网和校园网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建立资料库,逐步实现在线课堂、在线答疑、在线评价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年轻人特点,发挥微博、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对教学的辅助作用,突破过去的传统课堂模式,实现网络、现场、课堂教学三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定位和内涵要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就要求高校针对这种变化,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培养机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门洪,姜文娟,孙灵芳,等.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62-67.
基金项目: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建筑类高校二级学院综合改革研究”(河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2GJJG105)。
作者:梁建明、张东辉、刘春东、赵成刚,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07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