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视阈下创新社会治理研究

2015-09-17 23:52刘滨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治理新常态

刘滨

[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如果社会治理没有跟上势必会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所以社会治理也需要新常态。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秩序,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关系,建立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必须适应新态势。在新的经济常态化,社会变革和转型也呈现出新趋势,并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新挑战。

[关键词]新常态;治理;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困境

一、“新常态”的概念界定

当下最为火热的一个词莫过于“新常态”,正如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说的一样,当一个词被反复强调时就会成为一种大趋势。“新常态”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作为经济术语,“新常态”一词最起初是由国外的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默罕默德·艾利安提出。而从治国理政的角度上讲,“新常态”一词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1]此后,众多学者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当前的中国社会治理总体态势。许耀桐认为,新常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最近的赋存形式。[2]崔禄春从概念角度分析“新常态”的内涵,认为新常态的内涵小外延就可以扩展。沈志华提出要理解“新常态”就应该把握“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指出当“旧常态”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非常态”,而新常态是对旧常态和非常态的超越。任天佑把“新常态”的概念分为狭义、中义、广义。认为狭义的新常态仅是经济的发展,中义的新常态不仅在经济领域还在社会领域,广义的新常态则上升到治国理政方面。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往日、旧质,是一种新的变化、新的特征、新的态势、更是一种新的思维。“常”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意味着时常发生、相对稳定,是一种进行时而非完成时,表明在一定的时间内将长期存在,需要以新的状态主动适应。“态”表示一种可持续状态,表明一种稳定的趋势态势。“新常态”是指由最后状态过渡到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这将是一个不断优化,重组,转型升级的阶段。[3]其核心内涵是治理的性质将从人治治理走向法治治理,治理方式将由运动式治理转向制度化治理,治理主体将从一元治理走向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将从闭塞管理走向开放共治局面,治理总体态势和广度将延伸到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以及从严治党等各个方面,治理手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综合执法、从严治党、全面保障小康社会的建成。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构成

“治”主要是以水为特征,而水尤为柔和细腻,可知,治本意带柔,向明善治。“理”理解为玉石里面纹理可见,它可以扩展到事物的内在原因,表明“理”代表着次序、规律和标准。“治理”起源于古希腊,意为控制、引导和操作 。治理主要是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治理。20 世纪80 年代末期世界银行提出“治理”一词。目前对治理权威的界定出自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是各种大众的或私人的和机构管理其协同事务的诸多方法的综合。”[4]治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使冲突或不同的利益达到和谐的过程,这包括通过权力可以使人们服从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在制定人的协议或利益的制度安排。因此“治理”主要是指各类公共的或私人的组织在管理共同事务时所采取的加法求和的过程,亦是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识、共治的互动过程,是调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的一种联动过程,为实现公民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社会治理”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和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社会自治,是政治国家和社会力量在社会领域的合作管理,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实现和维护公民权利,社会治理的目的是确保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中,社会治理的结果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中国梦。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是社会治理的两种基本形式,只强调社会管理,会使公权力膨胀,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相反的只注重社会自治,也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影响国家长治久安。[5]

“社会治理创新”倡导继续更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综合运用的法律,行政,经济和道德手段协调社会利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社会治安混乱、环境保护意识差、社会收入不公、流动人口不易安置与管理、腐败现象严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创新社会治理必然强调政府、社会、市场和公民四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良性互动并充分认识到多元主体共同合作治理的重要性。

三、新常态下社会治理创新存在的治理困境

新常态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和新发展,但同时新常态也给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新问题、新风险和新矛盾。社会治理模式并不是一蹴而成,而是一个不断演化进化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时的政府治理模式到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相结合治理模式,再到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模式,至此社会治理上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改革相继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治理法治化也势在必行,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6]目前社会体制不合理的部分还依然存在。一方面政府还存在“全能型管理员”的观念。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又管的多,市场管的和社会管的却又不让其管。另一方面政府存在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低下,行政审批复杂。前些日子,一个要出国的人办理签证时居然让其证明“他妈是他妈”,真是极为可笑,这严重制约了社会发展活力。

目前社会治理存在一些治理困境:如流动人口融入城市问题,如何提升矛盾化解能力,如何应对突发危机管理问题,如何管理网络舆情,如何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如何让公民参与社区自治,如何重塑政府公信力,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等等。[7]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最根本的是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已告别高速发展阶段步入新常态阶段,如果社会治理仍然停滞不前,停留在旧常态阶段,那么上层建筑就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目前要想摆脱管控维稳依然存在困境。首先是政府理念依旧未变,仍然是“家长制”包揽一切事务,社会组织根本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其次是政府职能缺陷,社会主体成长空间小。长期的政府干预市场,造成市场畸形发展,社会不公现象严重。再次是基层没有形成自身运行机制,基层政府人权、事权和财产及其不对称,处理社会问题能力不足。最后是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框架,政府依赖行政手段追求管控短期效应。因此必须建立社会治理新常态,防止固化社会治理旧常态,确立社会治理新常态超越管控维稳旧常态。

四、新常态视域下社会治理创新路径选择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但是社会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管控维稳模式的固化。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转变管控维稳观从而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新常态。

首先,转变社会治理理念,构建网络化管理。管控维稳模式是过去一贯使用的管理方式,目前要是转变这种管理方式是很有困难的,就像是经济发展模式一样,要超越还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地。因此,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将社会治理常态化势在必行。转变社会治理理念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多方参与、合作和共治的网络体系。

其次,构建便利的互动与利益表达机制,使其常态化。政府、社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共同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共同治理的过程。社会治理通常强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强调多元主体之间的持续互动。要大力鼓励宣传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为他们创造更多渠道参与管理互动,比如可以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平台、构建社区居民自治平台和构建多方组织互动平台,实现居民参与自治的多样化。

再次,厘清政府与社会的边界,让居民学会自治。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强调社会治理而非以往的社会管理,虽然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社会治理重心在于居民自治,而社会管理重心在于政府的管理,是一个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前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政府都是在扮演着一个全能选手的角色,该管的也管,不该管的更管的很乱,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很乱。应把政府当做是市场和社会的补充机制,哪里需要政府,政府就管哪里,让社会和市场得到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最后,创新社会治理,立足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社会治理也必须适应新常态并且进入新常态,不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并制约经济的发展。[8]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治理,关键是治理机制的创新,重点是对社区的治理。对人的治理主要是要让劳动者有稳定可靠的工作和社会保障,深化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与教育管理,积极营造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对社区的治理一方面要用法律制度规范社区管理,人事管理以及社区秩序管理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居民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他们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非理性的表达诉求。

[注释]

[1]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 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N].人民日报,2014(5):11.

[2]许耀桐.习式政治新常态六大鲜明特征[J.人民论坛,2015(4):14.

[3]陈启清.新常态的新内涵[J].上海证券报,2014(8):26.

[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

[5]王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历史考察[J].科学社会主义,2013(6):102.

[6]徐康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J].新华日报,2014(12):27.

[7]张再生,白彬.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5(3):39.

[8]段华明.解析社会治理新常态[J].南方日报,2014(9):16.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治理新常态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