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锴灵 陈宁 陈捷
摘 要:零食消费作为一种行为反应,更多是受到刺激和个体情绪反应的共同影响而非出于对食物的需要。焦虑情绪是影响当下年轻群体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心理状态。[目的]探究焦虑情绪对年轻群体零食消费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8~25岁且在焦虑情绪下曾选择零食消费进行缓解的人群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焦虑情绪与平时相比,18~25岁人群消费零食的口味、口感选择均有变化,在口味上对辣味等刺激性味道的零食需求有所上升,单次零食摄入量明显增加。[结论]焦虑情绪与18~25岁人群的零食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影响其零食的口味和口感选择。
关键词:零食消费;消费行为;消费情绪;焦虑情绪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6802
1 引言
对目前的消费者来说,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更多是为了产生消费体验与自我想象的过程,消费则变成创造消费者愿意浸入的多重情绪体验的过程,因而消费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消费情绪已逐渐成为关键因素。早在1974年,就已有学者提出了情绪体验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式,将个体情绪反应视为刺激与行为反应的中间变项,由感官中的变量与整体环境所提供的信息,与个体情绪综合作用产生情绪反应,进而促使行为发生。近年来,消费情绪的研究逐步增多,包括消费情绪的构成维度、消费情绪如何测量、消费情绪与消费决策评价理论、消费情绪与消费行为关系模式等主题。更有学者指出,情绪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情绪与消费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研究是消费情绪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
零食消费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情绪消费行为,消费者的主要消费动机并非是为了解决生理温饱,而是基于某种个体情绪的需要。焦虑情绪又是对当下年轻群体产生重要影响的情绪之一,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焦虑情绪与正常情绪状态下,18~25岁人群对零食消费种类、口味、口感及价格等四个方面的选择差异,探究焦虑情绪对年轻群体的零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 焦虑情绪与零食消费行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1 调查设计及样本描述
此次调查主要通过对比18~25岁人群在日常与焦虑情绪下零食消费行为的差异,分析在焦虑情绪下18~25岁人群零食消费行为的特点,探究影响焦虑情绪下18~25岁人群零食消费行为的因素,并进一步探究焦虑情绪与零食消费的相关性。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搜集一手数据,调查范围为问卷网旗下的爱调研社区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调查对象为18~25岁人群,并以具有“在焦虑情绪下通过消费零食进行缓解”行为作为重要筛选条件进行随机问卷发放,共有150人参与调研,有效问卷123份,有效率82%。据统计,此次受访者中男性45人,女性78人;受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以本科(72%)为主,其次为大专(20%);受调查者家庭月平均收入以5000-10000元(41%)为主,其次为1000-5000元(31%);受访者的地域分布以北京(25%)为主,其次为浙江(10%)。
2.2 焦虑情绪与18~25岁人群零食消费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目前从焦虑情绪分析年轻消费者的零食消费行为研究还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从焦虑情绪与平时下,18~25岁人群对零食消费种类、口味、口感及价格等4个方面的选择差异比较出发,探究其零食消费行为的变化及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
2.2.1 平常与焦虑情绪下的零食种类选择行为对比
基于对市场上现售零食的大致分类,可将零食种类划分为膨化类零食、肉干肉脯/熟食豆制类零食、坚果类零食、蜜饯类零食、鱼干/海味即食类零食、奶酪/乳制品等类零食、糕点/软饼类零食等7大类,并对受访者的平时和焦虑情绪下的最常选的三类零食进行调查。
数据结果显示(见图1),受访者在平时最常选的前三类零食依此是糕点/软饼类、坚果类及奶酪/乳制品类零食,而在焦虑情绪下最常选的前三类零食依此是肉干肉脯/熟食豆制类零食、膨化类零食及奶酪/乳制品类零食。经检验,两种不同状态下18~25岁人群的零食种类选择行为有显著差异(χ2=10.368,P=0.016<0.05)。因此焦虑情绪下,该类人群会做出有别于平时的零食种类消费选择,更倾向于有嚼劲但热量高、健康指数低的零食种类。
图1 受访者在平时和焦虑情绪下最常选的
三类零食选择对比
2.2.2 平常与焦虑情绪下的零食口感选择行为对比
基于对市场上现售零食的口感大致经验,将零食口感大致分为坚硬类、酥脆类、松软类、有韧劲、含化类、流体类等6大类。数据結果显示,受访者在平时和焦虑情绪下最常选择的三类口感均是酥脆类、有韧劲、松软类,但在选择几率上,焦虑情绪下酥脆类零食的选择几率(42%)明显高于平时(31%),松软类零食的选择几率(17%)略高于平时(15%)。
经检验,该人群在平常状态和焦虑情绪下对零食口感的选择无明显差异(χ2=8.673,P=0.123>005)。分析认为,在焦虑情绪下,由于18~25岁人群处于年轻、有活力的阶段,而酥脆类零食既有酥脆的声音,会带给其一定的满足感,因此酥脆类零食会成为其首选且比平时消费量增加较多的一种口感。此外尤其是女性,在焦虑时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会更倾向于选择松软类食物,以期带来柔软的感觉,缓解焦虑;而男性则会极需负能量的排解,可以通过选择有韧劲的零食反复咀嚼,产生“带感”的情绪,以缓解焦虑产生的紧张、痛苦。
2.2.3 平常与焦虑情绪下的零食口味选择行为对比
基于对市场上现售零食的口味大致浏览,将零食口味大致分为甜味、酸味、苦味、辣味、咸味、混合—清淡味、混合—浓重味等7大类。数据结果显示,受访者在平时和焦虑情绪下最常选择的前三类口味均依此是甜味、辣味、酸味,但在具体比率上,受访者会在焦虑情绪下对辣味(20%)的选择比例会高于平时(16%),而对甜味的选择比例相对减少。
经检验,该人群在平常状态和焦虑情绪下对零食口味的消费选择无明显差异(χ2=2.334,P=0.887>005)。分析认为,在焦虑情绪下,由于18~25岁人群会更想寻求一些刺激来缓解焦虑带来的紧张、痛苦等不良情绪,因此对辣味等重口味的选择比例会有所增加;而甜味虽在焦虑情绪时的选择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大多数人在平时和焦虑情绪下的首选口味,一定程度上与甜味所能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安全感、温馨感有关,可以更大程度上缓解人们的紧张、痛苦等焦虑情绪。
2.2.4 平常与焦虑情绪下的零食消费价格、数量对比
基于对市场上现售零食的价格大致浏览及日常经验,将零食单次零食消费平均价格大致分为10元以内、10-20元、20-30元、30-50元及50元以上等5个数量段。数据结果显示,受访者平均单次零食消费价格主要集中在10~30元内,且对比后显示,在焦虑情绪下,18~25岁人群的平均单次零食消费价格比平时略有上升,可能与零食种类的选择变化(即零食单价变化)或等因素相关。经检验,该人群在平常状态和焦虑情绪下对零食消费平均单次价格无明显差异(χ2=1.441,P=0.837>0.05)。分析认为,在焦虑情绪下,由于受调查者多是出于本科生阶段,家庭月收入水平多属于中等水平,经济压力较小,因此对价格并不十分敏感;此外,受访者多数认为自己在焦虑情绪下零食消费量及摄入量会明显增加(74%)。
2.2.5 平常与焦虑情绪下的各因素影响零食消费程度对比
除了对各因素具体选择上进行调查和分析,还希望了解包括零食种类、零食口感、零食口味及零食价格在内的4大因素对18~25岁受访者的影响程度,并对比零食4因素对该人群在平时与焦虑情绪时的影响程度是否有变化,哪些是在焦虑情绪下更为看重的因素,因此,以排序方式对受访者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零食四个因素对受访者的影响程度排序在平时和焦虑情绪下无变化,均依次是零食的口感、零食的口味、零食的种类、零食的价格。但在具体的影响程度上则有所差别。在焦虑情绪下,18~25岁人群对口味的选择看重程度上升,对零食的种类看重程度略有下降,且结果显示其对零食的价格因素最为不看重。
3 结论
3.1 焦虑情绪下的零食口感选择倾向明确化
零食口感是影响18~25岁人群在平时和焦虑情绪下零食消费的首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受访者在平时和焦虑情绪下最常选择的三类口感选择并无类别差异,均是酥脆类、有韧劲、松软类,只在具体影响程度上有所差别;另一方面,在平时该人群对坚硬类、酥脆类、松软类、有韧劲、含化类、流体类等各零食口感的选择几率呈均等化的特点。而在焦慮情绪下,该人群的零食口感的选择几率则出现明显分化,对酥脆类、有韧劲、松软类零食选择更为明确,且对流体类零食的消费增长也较为明显,说明焦虑情绪一定程度上促使年轻群体对零食口感的选择更为明确。
此外,分析认为,零食的口感主要是通过咀嚼行为带给个体在触觉和听觉上的刺激,进而对个体的焦虑情绪产生缓解作用。如酥脆类零食以较大食物磨碎的声音及较强的咀嚼触感产生力量感,类似将焦虑所带来的紧张、痛苦消灭的快感,同时获得新能量,更适合缓解由于焦虑带来的过多负能量积聚而无法排解的情况。
3.2 焦虑情绪下的零食口味选择倾向刺激化
零食的口味是影响18~25岁人群在平时和焦虑情绪下购买零食的第二因素,且在焦虑情绪下其对18~25岁人群的影响程度有所上升。调查结果显示,在平时和焦虑情绪下最常选择的前三类口味均依此是甜味、辣味、酸味,但在具体比率上,受访者会在焦虑情绪下对辣味的选择比例会高于平时。
分析认为,零食的口味主要是通过咀嚼食物、刺激味蕾分泌唾液,进而促进肾上腺素分泌,以缓解焦虑带来的不良情绪。而辣味相较于其他口味更具备刺激性,会产生流汗、流泪等生理反应,进而释放焦虑所带来的压抑、不安等负面情绪,因此相较于能带给人温馨、满足的甜味,该人群对辣味的选择几率有所增加。可以认为,该人群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对零食口味的选择倾向刺激化。
3.3 焦虑情绪下的零食种类选择倾向冲动化
调查结果显示,零食种类对于18~25岁人群的影响程度并不高,但差异性最为明显,在平时最常选的前三类零食依此是糕点/软饼类、坚果类及奶酪/乳制品
类零食,而在焦虑情绪下最常选的前三类零食依此是
图2 焦虑情绪影响零食消费行为的反应模型
肉干肉脯/熟食豆制类零食、膨化类零食及奶酪/乳制品类零食。
分析认为,18~25岁人群在平时与焦虑情绪下对零食种类选择的差异与不同情绪下对零食种类的需求不同,平时由于打发时间、朋友聚会、享受茶点等方面的需求,会相对理智的选择甜点、奶酪或低脂的坚果类等相对健康的零食;而在焦虑情绪下,则会有一定冲动性和盲目性,以高热量的肉/豆制品、膨化及奶酪等相对有一定健康风险的食物为主。
3.4 构建焦虑情绪影响零食消费行为的反应模型
Plutchik(1998)认为情绪反应是一连串复杂的序列反应,整个序列包括认知评估、主观的变化、自律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唤起以及行为的冲动调查结果,并提出消费情绪反应序列图。据此结合调查结果,建立了焦虑情绪影响18~25岁人群零食消费行为的反应模型(见图2)。在某种刺激下,该人群会产生紧张、压抑等焦虑情绪,进而引发零食消费动机,包括寻求安慰和满足、寻求打败焦虑情绪的快感和刺激感及寻求发泄等三种动机。在消费动机的印象下,进而产生零食消费冲动,在行为方面具有口味上选择刺激化(辣味)或温馨化(甜味)、口感上选择有韧劲和酥脆类、种类上选择热量大但低健康以及消费数量增加并忽略价格等四个特点,从而调节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晏国祥.消费情绪研究综述[J].软科学,2008,22(3):2932.
[2]郭新华,夏瑞洁.情绪与消费者行为关系研究述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7274.
[3]武洁姝.南京大学生零食消费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08,22(6):618621.
[4]李桂芸,基于气质心理的中国女性零食消费细分研究——以女大学生为例[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