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省为例

2015-09-17 03:53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130
商业会计 2015年6期
关键词:技能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1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在终身教育理念日益被认可的现代社会,劳动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识,而要实现终身教育,应构建一个自身完整、纵向能够衔接、满足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而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中高职衔接包括招生的衔接等,其中课程的衔接是立足点与核心。《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明确各级技能人才定位,建立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设置体系”。

一、中职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体系比较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从事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记账员、报税员、统计员、财会文员、仓管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过硬,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出纳员、会计员、内部审计等工作,培养具有诚信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经比较可知,中高职均面向中小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初、中级技能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是中职的延续与提升,要求有更宽厚的专业基础和更精湛的技术素养。可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边界”和“接口”模糊,不利于有效衔接。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会计是一项要求持证上岗的工作,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从事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证书分为三类:一是会计从业资格类证书;二是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类证书;三是执业资格类证书。见表1。

(三)中高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比较

表1 中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可以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笔者对广东省8所中职院校的10名会计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或教学部(科)进行了访谈调研,以广东省某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如下页表2所示,可知该校课程体系课程总体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通用课,专业模块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专业(技能)方向课,拓展模块分为专业拓展课和人文课,第4、5、6学期根据方向不同进行分流教学。

笔者重点调研了广东省9所高职院校的11名会计专业负责人或系(部主任),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可知该校课程体系中整体分为综合实训和课程教学,综合实训分为文化基础素质与人文素质能力、会计基础技能、会计综合技能,课程教学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又分为文化基础素质课程平台、专业基本技能平台和专业综合技能平台,限选课为专业特色技能平台课程,第4、5学期根据方向不同进行分流教学。

通过比较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可得出如下结果:(1)基础课程各有侧重。中职注重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艺术等文化素质的培养,而高职侧重思想道德、形势政策、社会主义理论等综合素质的培养。(2)专业课程既有重复,也有区别,具备中高职衔接的基础条件。无论中职还是高职均开设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此类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重复度高。尤其是“会计基础”,内容重复接近70%;有些技能项目训练重合率也较高,如会计基础实训。高职开设课程科目的数量多于中职,同一门课程的课时数中职多于职。

通过对广东现行的“3+2”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得出如下结果:(1)中高职课程缺乏有效衔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不衔接。高职院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中职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各自独立,没有体现层级上的差异,在课程的内容上差别大大,如基础会计。中职学校教学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重实践,轻理论,对文化课不重视,导致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广而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招生考试不衔接。现行的升学考试偏重于文化课考核,专业考核所占比重较小,技能考核没有统一标准,致使录取的学生达不到预期要求,而应试教育影响了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2)一体化课程体系仍需改进,缺乏标准。主要是学生感觉高职阶段教学内容和中职阶段有重复,教师授课内容“似曾相识”,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等。另外,对于一些基础文化课如英语等感觉难度较大,没有统一可遵循的标准。

二、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思路

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内涵的核心部分,在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中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分析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分别对应的岗位是什么,不同层次的岗位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调研会计专业的岗位及岗位的类型和层级,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掌握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与主要任务,了解各岗位对从业者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明确哪些内容由中职院校完成,哪些内容由高职院校完成,构建中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结构,实施一体化教学计划,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最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中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中职教育课程设置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强调知识应用;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高于中职教育,重实践,强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还需考虑学生的特点,相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而言,中职学校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略低,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好动,偏重对动手操作的技能型学习。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统筹安排,将课程体系与内容按照中高职一体化思路进行设计,体现衔接与递进,避免重复与交叉,同时,又体现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层次性、分段培养,分工合作,当然,这一切都围绕岗位能力要求进行。

表2 中职会计专业参考课程体系

表3 高职会计专业2014级教学进程计划表(三年制)

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中高职毕业生职业岗位及岗位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一方面要考虑部分中职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要考虑部分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继续学习,需确定中高职对应的职业岗位。通过调研发现: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就业,但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比例不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在中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也有部分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助理工作。以企业会计方向为例,通过调研确定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如表4所示。

(二)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设置课程时由浅入深,体现中职到高职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内容模块,按中高职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分为专业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四个类型,每个类型课程按其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等要求呈递进关系,显示出层次性和阶段性。职业资格证贯穿中高职培养过程。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如右图所示。具体的课程安排从略。

(三)按中高职一体化分层次组织教学

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中职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出纳业务处理能力,在高职阶段将这些能力进行强化和提高;高职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成本计算能力、审计业务处理能力;税务处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常用软件(如金蝶、用友等)应用能力在中高职阶段均要进行培养,但重点不同,要保持会计专业知识的层次性。如中职会计核算能力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基准,重点是常见的经济业务类型;高职会计核算能力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准,全面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类型的核算内容。中职涉税业务处理能力教学时介绍主要税种的基本计算和申报,以办理税务登记、发票的领购及填开为基础;高职涉税业务处理能力重点讲授纳税筹划与主要税种的计算。中职会计信息化软件应用能力培养重点讲授金蝶KIS的运用;高职会计信息化软件应用能力培养重点讲授用友ERP-U8会计软件的运用。

表4 会计专业岗位和能力要求

四、结束语

广东省2013年启动了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九个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2014年计划启动第二批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目前广东省各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正积极探索和实践着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在大力推进中高职一化课程体系建设,这些探索与实践为高本衔接获得可供借鉴的经验,为实现中高职学生终身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技能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