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花(副教授) 张 倩 王晓云
(1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2大连财经学院财会系 辽宁大连1166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必然要实现国际化趋势,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国内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而且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惯例、国际财务环境,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并且能熟练地应用外语处理会计业务。这就对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会计双语教学中,毫无疑问初级会计的双语教学又是基础。初级会计学本身涉及了会计领域里的很多基础知识,如会计基础、会计原则、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初级会计学教学面临的是一些没有会计背景的初学者,而初级会计双语教学面临的不仅是没有会计背景而且是用英语来学习的初学者,因此,初级会计双语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很关键,要尽可能考虑初学者的特点,提高初学者的学习效率。认知负荷理论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教学心理学,为达到初级会计双语教学的目标提供了可能。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Sweller以图式理论和资源有限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简称CLT)。该理论假设人类的认知结构包括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的场所主要处理通过视觉和听觉渠道获得的信息以及从长期记忆中调用的信息,使人们能够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当人们在处理新的材料信息时都是通过工作记忆将信息进行编码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如果所处理的信息超过其认知资源的总量,就会出现认知负载进而影响其效率。长期记忆是信息储存场所,无论多么复杂的信息都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即图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当图式经过多次加工可以达到无意识和自动化的处理时耗用的认知资源就非常少。因此促进图示的建构和加工的自动化是降低认知负荷的最主要方式。
一般而言,根据认知负荷的来源将认知负荷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内部认知负荷,它首先受到所要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及复杂程度影响,由于所学材料信息最终都要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内部认知负荷是一种必要的有价值的负荷。然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部认知负荷的大小会受到前续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如同样的材料信息对于前续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说认知负荷就比较小,但对于前续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来说认知负荷就会比较大。第二类外部认知负荷,是一种不必要的认知负荷,它会增加工作记忆的负荷。主要来源于材料信息的表现方式和教学设计,通常情况下与教学内容的不合理组织和设计有关,不恰当的教学设计会导致学习者增加工作记忆的负荷,阻碍了图式的获得和自动处理,认知负荷理论中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减少外部认知负荷,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第三类相关认知负荷,是一种与图式建构及图式自动化过程中学习者的努力程度相关的负荷,这是一种有价值的负荷,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构丰富的图式提高学习效率。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内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与知识建构直接相关,外在认知负荷与知识的建构无关,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主要思想是降低学习内容的内在复杂性,减少外部认知负荷,提高相关认知负荷,实现图式的获得与规则的自动化。
有三种可能的因素会影响内部负荷:(1)初级会计材料的复杂性;(2)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前续知识的掌握程度;(3)学生的工作记忆能力。作为教师只能控制第一个因素。在缺乏复杂的调查时,如何能够知道每天所做的教学设计的内部负荷是否最优,是否需要辅助材料?教师可以通过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真询问得到相应的线索。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反复出错的领域和学生普遍反映有困难的内容、或者是在班级里发放调查问卷、或者是教师根据以往经验了解较难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可以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来设计教学材料的呈现顺序。
在应用认知负荷理论选择呈现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教学内容选择得当,不要试图讲解全部教材内容。要选择那些是基础性的知识或者是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难点的内容。对于特殊内容要适当讲解。例如在会计基础理论介绍时,笔者认为业务分析是基础,同时也知道很多学生对于调整分录都有困难,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会主要涉及这些领域。(2)教学内容呈现顺序要恰当。通过减少教学内容减少内部认知负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整性,但是可以通过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的优先顺序来降低教学材料的复杂性。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及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往往会在初级会计学双语原版教材的第一章中介绍,这对于大多数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于理解的,这时可以采取先介绍会计的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的记账方法后再来介绍报表的相关知识。通过教学材料呈现顺序的优化可以减少初学者对于初级会计学双语教学材料的认知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国内外学者针对认知负荷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Gerjets et al.研究指出,利用分块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分块原则是通过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成相互关联的模块来降低教学内容的内部认知负荷。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初级会计学双语中不仅涵盖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专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又是采用英语的形式来表达,例如在初级会计学中关于未实现收入调整分录的讲解时,学生就很难将这些信息形成图式,往往会出现工作记忆超载的情况,为了降低教学内容的负荷,就可以将此部分内容分解成多个教学模块,如:(1)定义什么是未实现收入;(2)什么条件下会产生未实现收入;(3)为什么未实现收入要进行调整;(4)什么时间去做调整;(5)区分未实现收入调整所用的账户与另外四类型(预付费用,折旧,应计收入,应计费用正常分录)的业务所用账户的差异;(6)计算调整的金额;(7)调整分录的结构;(8)账户的增加方向;(9)调整分录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在模块(6)中涉及了配比原则的应用和未实现收入的特定问题。模块6还可以再划分为以下两个模块:①未实现收入还剩下多少;②未实现收入实现了多少,这些数据既可以用分数、百分数形式表达,也可以用期初期末余额表述。对于模块(6)可以创建可视的图表,来便于学习者构建图式,见表1。
表1 未实现收入剩余信息已知
表2 已经实现收入多少的信息已知
教师可以把初级会计双语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教学模块,使每个模块中包含的信息要素减少,降低要素间的交互作用,从而降低教学内容的内在认知负荷。当学习者通过确认和加工过程将这些知识形成图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一旦在遇到相似问题时就可以自动调用这些图式,而不会耗用认知资源。
样例就是对问题解答的示例,从样例的详细解答步骤中总结和归纳出隐含的抽象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教学样例的设计可以降低外部负荷来提高学习效率,外部负荷有多种呈现形式,如大篇幅的解释性内容,大段的阐述代替图表。认知负荷理论研究已表明样例辅助教学是减少外部负荷的首要机制,该方式减少了无关的外部认知负荷,增加了认知活动中的工作记忆资源。样例辅助教学比阐述和布置作业能使学习者提供学习效率和深入理解问题。教学样例的设计要注意两点原则:第一,样例要具有代表性;第二,样例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因为过于复杂的样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级会计双语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对学习中出现的以问题形式呈现的新知识常采用 “手段-目的分析”的方式来处理,好的样例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隐藏在其中,学生通过对样例的分析和学习,自行归纳出隐含的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同时样例教学也会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理解,促进原理知识的获得。如在初级会计双语教学中编制结账会计分录时,教师可以先用T型账户的方式来做结账的流程图,然后详细列示结账的步骤,第一步,结收入类的账户,第二步,结费用类的账户,第三步,结本年利润,第四步,结撤资账户。在第一步结收入类账户时可以详细讲解结销售收入会计分录的编制原理和方法,那么其他的收入类账户的结账过程就可以让学生参考结销售收入的过程和方法来自己解决。同理在费用类账户的结账过程中可以详细解释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其他的费用类账户的结账就让学生自己参照样例来解决。学生在参照样例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掌握各个账户的特征,同时也会逐渐澄清各个账户之间的关系,建构结账分录的编制图式。
相关认知负荷是一种有效的认知负荷,在初级会计双语教学中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不仅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提升会计操作能力的体现。相关认知负荷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帮助学生在耗用了内部与外部认知资源后,仍然有资源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归纳、推理,建构合理的图式以促进图式的自动化。认知负荷理论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大脑可以同时处理听觉和视觉信息,并且听觉和视觉信息更容易形成图式从而形成图式自动化。在授课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表征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听觉和视觉心理表征的意义连接。如初级会计学在讲到如何从日记账中将信息过记到总账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将过账的流程图放在多媒体课件上,而不要把过账的规则等文字都放在课件上,过账的规则采用教师口述讲解的方式达到“视觉-听觉”双重效应,避免学生在流程图和规则之间来回搜索信息耗费工作资源。使用多媒体也可以创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Pollock et al.(2002)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将大量的冗余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会增加学生的工作记忆负载,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在使用时要注意信息的冗余效应和注意力的分散效应,也就是说多媒体界面要尽可能的保持简洁,课件页面上不要有太多图片、音频、视频等装饰性的冗余信息,因为过多的附加信息会让学生的视觉资源和听觉资源投入到不必要信息的加工上,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妨碍学生的知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