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名师成长轨迹透视

2015-09-17 08:31宋晓云谢泽源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江西省名师体育

宋晓云++谢泽源

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成为名师。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名师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名师的时代。一位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最终成为名师,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笔者通过透视一些全国著名教师和身边名师的成长轨迹,揭示了名师共同的成长密码。

一、名师在教育理想的指引下催生

“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一种理想。”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的“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当他走上讲台或接触学生时,一切烦恼、困难、痛苦、诱惑都会被抛之九霄云外。教师需要教育理想,它是教师教育行为的精神目标,也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成长于教育世家的江西省赣州市文清路小学特级教师L,18岁便以优异的成绩从赣州师范学校毕业,怀着对教育的梦想,她放弃了从政,毅然走上教育岗位。从教23年,她经历了七种教材版本的教学工作,摸索创设了“情境式愉快教学法”,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老师的信任和家长的称赞,在全国颇具影响力。2007年,她在全国第六届新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出色的教育业绩,使她获得了江西省“十佳”青年教师、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优秀教师”等荣誉,并受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她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党和政府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她代表赣南老区人民给温家宝总理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温总理在百忙中亲笔回信:“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七年来,她关注得最多的是教育改革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议案,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级媒体均对其进行了专访。随之而来,社会各界纷纷向她伸出橄榄枝,在夺目的光环包围中,她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仍然醉心于教育,坚守在教育战线上。

正是这种坚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以及对事业的信仰,才让她23年来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地乐持粉笔,书写春秋,因此成为赣南教育岗位上令人瞩目的名师。

二、名师在扎根教学的实践中成长

著名特级教师、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冷沅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从教师自身来说,如果要成为名师,主要应按照“学习—实践—研究”的途径,三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不断提升,实践是其中的核心环节。

名师之所以得名,离不开丰富的教学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的舞台上,运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获得学生、教师、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名师。不少一线教师“认识”某位名师,往往都是从课堂上“认识”的,或观摩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或看过其某次课堂教学录像。可见,名师首先要能实践、能教学、能上课,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来的真功夫才具有说服力。

江西省赣州市文清路小学体育教师H,是江西省特级教师。从教17年来,一直工作在体育教学第一线,在平凡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完成了一个普通体育教师向省特级教师的成长蜕变。她1996年走出赣南师院的大门,坚守体育教育这方热土。十几年来,作为体育教研组组长,她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还坚持亲自带领组内教师完成学校各项比赛任务,选定训练苗子,制订训练计划,确定授课方案……她每天陪学生晨跑,亲自指导学生训练,无论春夏秋冬,她总是风雨兼程。付出汗水,总有回报,几年来学校在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比赛中均蝉联桂冠。

与此同时,她“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在施教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17年来,她的课堂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并在全区做了《抓好体育课堂常规,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专题讲座。

她善于创新开发课程资源,到生活中去选择教材内容。2007年,她利用废旧报纸制作教具,现场执教《“下压式”传接棒方法》,得到省课改专家的一致好评,录像课《篮球行进间运球》获省一等奖,参加章贡区“风采杯”教学竞赛、“现场写教案”“现场说课”评比均获一等奖,被聘为“章贡区小学体育教研组中心成员”。她主持的课题《小学体育小场地教学实践研究》进入研究阶段,《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通过专家结题鉴定。

三、名师在教育教学的反思中成熟

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经验,要对自己的经验不断反思总结,时常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观、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调整、改进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并非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般意义的思考和回顾,而是根据反思对象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达到反思的目的。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成熟成长的内在表现,更是名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Z老师快40岁时才由体育教师转为语文教师,但他的课开创了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代讲”的模式,创立了“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式教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教师”,在小语界被称为“四大天王”之一,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名师。

20世纪80年代,随着在各省市讲课次数的增多,Z老师觉得讲课跟理论著述上说的有差异。他认为,一节课40分钟,老师要讲30多分钟,有的甚至整堂课都在不断问答,这怎么叫“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技能”呢?他发现学生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那种抑扬顿挫的有感情朗读。于是,Z老师就让他们放开去读,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说话流畅了,作文句子通顺了,连错别字也少了。

1989年,Z老师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他以“讲课一定要少讲少问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熏陶”为主题思想,呈现了“读”的惊人效果,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随后,在《小学语文教学》发表《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引起了全国范围的一场学术大讨论。近年来,他连续发表了《反思“带着问题读”》《“带着问题读”的再反思》《“问答式”必须改革》等教学改革论文,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全国大讨论。

Z老师的亲身实践证明: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得,思得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反思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每一位名师都是一首美丽动人的教育诗,都是一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在他们的人生轨迹里,每一步都铭刻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忠诚;在他们的教育生涯里,每一步都凝聚着努力创造、热情奉献的心血与汗水。名师的成长历程艰难曲折,受到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但总而言之,名师的成长,既取决于其自身素质和条件能否实现整体完善和跨越式提高,也取决于外部机制能否有效地帮助他尽快缩短入职适应的关键期,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期,安然度过事业发展的危险期,并保持成熟期应有的水平。?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的主体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江西省赣州市文清路小学宋晓云)

猜你喜欢
江西省名师体育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于晓明
浅议"名师"
Perseverance Leads to Success
我们的“体育梦”
喻木华陶瓷艺术
名师读意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