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课堂笔记运用策略

2015-09-16 17:07肖瑶
师道·教研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习型笔记语文课堂

肖瑶

一、学习型课堂及学习型课堂笔记

(一)学习型课堂

学习型课堂是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社会取向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型课堂,此类课堂综合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内容及社会取向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意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效率,促进教学相长,因而具有思维开放性、学习自主性、愿景共同性、合作探索性、成果多样性的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也是构建学习型课堂过程中应该坚守的原则。

(二)学习型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作为记录主体,将语文课堂所接收的图片、文字、语言等信息转化为自我思维信息的一种课堂记录形式,并最终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语文知识网络系统。而符合学习型课堂要求的语文课堂笔记则应该是学生紧跟教师步伐,通过自主的自我思维整理和记录,从而产出带有个体思维特点的高度个性化课堂笔记。在课堂笔记形成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较长时间集中精神,提高听课的效率,将笔记化为日后复习工作的一个相对准确、可靠的复习资源,而且还能在自省与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二、学习型课堂笔记运用策略

(一)课前预备工作

课前预习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根据学习型课堂愿景共同性的特点,课前预习笔记可以在坚持传统预习步骤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具体教学目标做出相应引导性的设计。这种设计以纸质材料为物质载体,教师模仿基本笔记框架的形式,设计出一个符合本课时或本课文的预习纸,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这样的一份预习工作。

在使用预习纸的初期,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笔记样式(即成果多样性的展示),如图式笔记、问答式笔记、关键词笔记……并采取多种的引导形式,比如重点信息或结构关系图填空、信息提取、对比分析等等。到了笔记纸使用的中期,教师则应该偏向于发挥式的引导,即在规范学生笔记习惯的同时,坚持思维开放性的原则和学习自主性原则,为学生的预习预留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分类式笔记——教师应给予学生关键词,让学生主动前往文中寻找答案,甚至在课外资料中寻找答案;同时,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成员在分类笔记中所出现的答案是否合理。这种有“底线”的不设限笔记将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去拓宽自己的视野,阐释自己独特的预习笔记,渐渐跳出教师所给的预习纸的限制。到预习纸使用的成熟期,也就是学生养成基本笔记素质的时期,教师则应采取开放式的引导,如鼓励学生创新笔记形式,个性化自己的笔记,提出不一样的预习问题。

(二)课堂记录工作

在课堂上的记录工作是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最难以把握的薄弱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学习自主性环节的设置,提倡课本标记法,即以课文文本为载体,提倡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符号在课本上做标记,并用铅笔在相应文段附近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分析。比如,在精读课上,老师可以统一要求,让学生用红色波浪线标出中心句,用蓝色直线标出体现了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或句子,再用黑色笔将老师黑板上的提示词抄在课文相应自然段的空白处,最后请同学们将全文划分成N个段落,并在课文空白处概括出大意,用铅笔写下来。又比如古诗文课上,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读懂并运用书下注释,用红笔标出陌生的注释,亦或是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出不同类的书下注释,比如用绿色的笔画出通假字、用紫色笔标出名词活用(v.→n.、n.→v.、n.→adj.、adj.→n.……),而在古诗文行与行之间则应该以帮助翻译顺畅为目的,标注文言句式甚至简单翻译片段。在此期间,当遇到课文重难点时,教师应该放慢语速,用“请注意”“请同学们记一下”等提示词来引导学生做笔记,让学生摸索到课堂笔记的侧重点,从而慢慢把握课堂祥记和略记技巧和时机。

由此可见,以文本为载体实际上是愿景共性化的要求,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加快课堂上的笔记速度,节省课堂上重复抄写课文内容的时间,提高速记能力。学生在紧跟教师步伐的同时改掉“眼看耳听手没动“的坏习惯,从而更注重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的解读方式,不过分依赖于参考书上的分析。提倡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去标记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上课的讲解思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内容分类来实现文本的有效阅读。而在课后复习时,这些区别性的颜色和符号,则能给予学生更直观的帮助,从而使学生快速区分不同质或不同类的内容,理清自己的思路。当然,课堂上除了记录教师授课的思路与分析外,学生还应记录自己在跟随教师思考的过程中的一些所思所得。鉴于这个年龄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及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特点,提倡学生使用铅笔去记录自己的想法,这更能鼓励学生主动下笔,甚至一些学生在课堂多次使用铅笔记录自我思考后,便自动养成了“随手先记下,课后再处理”的良好习惯,或者在课堂进行速度较快时和同桌分工合作,一人记一部分,过后再一起整合,渐渐学会做课堂笔记。

(三)课后整理工作

课后整理工作是语文课堂笔记整理的延续,也是完成课堂笔记三个环节中最难以得到具体落实的环节。要想在学习型课堂上教会小学高年级学生做有质量的语文课堂笔记,首先要端正课堂笔记课后整理工作的态度,一是端正教师的态度,二是端正学生的态度。

教师应意识到,学习型课堂的五大特征实质上是指导性的原则,并集中体现在课后整理工作这一语文课堂笔记必不可少的环节。愿景的共同性要求学生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尝试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多维度地思考同一个问题,并最终呈现出或个性化或综合化的成果。如果学生做笔记止步于课堂,那最后呈现出来的仅仅就是一份缺乏学生自我思考的课堂记录;而经过课后整合的笔记,一则能再次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二则能为日后复习提供一份思路更清晰也更适合学生自己的笔记。作为学生,则要认识到课堂笔记的课后整理并不是单单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本着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把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所以,教师大可在传统归纳作业和誊写笔记作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预习纸,要求学生按照预习纸上的分类提示,结合课本上的记录,整合出一份本课的“终极版”笔记。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学习型笔记语文课堂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