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弘,陈泽明,2,曹先启,王 超,2,贾晓莹
(1.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
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性能的影响
李博弘1,陈泽明1,2,曹先启1,王超1,2,贾晓莹1
(1.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
采用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在高温反应釜中制备了聚碳硅烷。采用IR、TG、GPC等方法分析了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二甲苯不溶物含量、耐热性能和硅氢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升温方式,反应温度为480℃,反应时间为6h时,制备的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为832,分散度为1.97,二甲苯不溶物含量为0.97%,1 000℃氮气中热失重率为32.4%。
聚碳硅烷;制备工艺;先驱体聚合物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飞行器飞行马赫数的要求不断提高,随之对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2]。陶瓷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耐高温材料,先驱体转化陶瓷工艺是制备可用于超高温和某些苛刻环境中,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3-5]。聚碳硅烷是一种以硅碳键为主链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性,易受热,分子链中活性较高的硅氢键之间相互交联,经高温处理可用于制备碳化硅陶瓷材料,是制备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碳化硅纤维及纳米微粉的重要先驱体聚合物,其性能决定了碳化硅产品的性能[6-8]。目前聚碳硅烷一般是在高温高压下反应16h,生产周期长,副产品多。本文研究了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分散度、二甲苯不溶物含量、耐热性能和硅氢键含量的影响,为聚碳硅烷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1.1主要原料与试剂
二甲基二氯硅烷,分析纯,阿拉丁试剂;金属钠,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二甲苯,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醇,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SL2002N,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公司;恒温磁力搅拌器:DF101S,郑州亚荣仪器有限公司;高温反应釜:FYXD,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205D,上海申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液相凝胶色谱:RID-10A,日本岛津公司;红外光谱仪:Vector22,德国Bruker公司;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TG/DTA6300,日本精工公司。
1.3聚碳硅烷的制备
1.3.1聚硅烷的制备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金属钠为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于110℃将二甲基二氯硅烷滴入钠二甲苯悬浮液中,油浴升温至145℃反应6h,得到聚二甲基二氯硅烷粗品,经甲醇除钠、二甲苯清洗、乙醇清洗、蒸馏水清洗后,得到二甲基二氯硅烷。
1.3.2聚碳硅烷的制备
以自制的聚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在高温反应釜中,以氮气为保护气,采用电加热方式升温300℃,保温1h,在升温至440℃~500℃,保温反应1~15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溶解、过滤、蒸馏处理后得到聚碳硅烷。
1.4测试与表征
A.红外分析:使用德国 Brucker公司的VECTOR-22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采用ATR模式,扫描范围为4 000~6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
B.液相凝胶色谱:使用日本岛津公司RID-10A型液相凝胶色谱仪对聚碳硅烷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测试。
C.热分析:使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Diamond 6300 TG/DTA型联用机进行测试,在氮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范围为常温~1 000℃。
2.1升温方式对二甲苯不溶物含量的影响
图1升温方式对二甲苯不溶物含量的影响Fig.1 Effect of rising temperature mode on content of xylene-insoluble
图1为升温方式对二甲苯不溶物含量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中二甲苯不溶物含量逐渐升高;相对直接升温方式,梯度升温方式可以有效控制产物中二甲苯不溶物的含量。
图2二甲苯可溶物和不溶物红外分析谱图(1.二甲苯可溶物;2.二甲苯不溶物)Fig.2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xylene-soluble and xylene-insoluble (1.xylene-soluble;2.xylene-insoluble)
图2是二甲苯可溶物和不溶物的红外分析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可溶物与不可溶物的红外谱图基本
一致,均为聚碳硅烷的特征峰,说明两者均为聚碳硅烷。其中2 950cm-1、2 900cm-1处为Si-CH3的C-H伸缩振动峰,2 100 cm-1处为 Si-H键伸缩振动峰,1 400cm-1处为Si-CH3的C-H变形振动峰,1 360 cm-1处为Si-CH2-Si的C-H面外振动峰,1 250cm-1处为Si-CH3的变形振动峰,1 020cm-1为Si-CH2-Si 的Si-C-Si伸缩振动峰,820cm-1处为Si-CH3的摆动振动峰及Si-C的伸缩振动峰。
2.2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图3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reparation process on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图3是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聚碳硅烷的分子量随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增长而增高。当反应温度较低、反应温度较短时,聚碳硅烷的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增长而增高的幅度不大;当温度较高时,产物的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因为反应在较低温度、反应时间较短时,聚碳硅烷的聚合程度较低,分子量较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聚合程度逐渐增高,分子量也迅速增加。
图4制备工艺制备的聚碳硅烷分子量分布Fig.4 Effect of preparation process on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图4是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碳硅烷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聚碳硅烷的分子量分布随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增长而变宽。当反应温度较低、反应时间较短时,分子量分布随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增长而变宽的幅度不大;当温度较高时,分子量分布则随时间和温度的增长而急速变宽。
2.3制备工艺对二甲苯不溶物含量的影响
表1中列出了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二甲苯不溶物含量的影响。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较低、反应时间较短时,二甲苯不溶物较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聚碳硅烷的分子量及交联程度逐渐升高,二甲苯不溶物随着温度的增长而急速增加。
表1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二甲苯不溶物含量的影响Tab.1 Effect of preparation process on content of xylene-insoluble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时间为460℃/6h、480℃/3h、480℃/6h时,得到的产物杂质少,分子量分布均匀。对这三种工艺下制备的聚碳硅烷进行进一步性能分析。
2.4耐热性能分析
图5不同条件制备的聚碳硅烷热失重谱图Fig.5 TG curves of polycarbosilane at different preparation process
图5是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聚碳硅烷热失重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聚碳硅烷在氮气气氛中1 000℃热失重逐渐减少。当温度小于520℃时,样品480℃/3h的失重率较高,当温度大于520℃时,样品460℃/6h的失重率较高,其原因是虽然两个样品的数均分子量几乎一样,但样品480℃/3h的分子量分布更宽,致使其初始阶段的失重率较高,而在1 000℃时的失重率小于样品460℃/6h。
2.5制备工艺对硅氢键含量的影响
Si-H键是反应活性较高的化学键,既可使聚碳硅烷分子间进行交联反应,提高聚碳硅烷的耐高温性能,亦可与其他官能团反应,为聚碳硅烷进行接枝改性提供可能。图6是不同条件制备的聚碳硅烷红外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样品均具有聚碳硅烷的特征吸收峰。其中2 100 cm-1处为Si-H键伸缩振动峰,1 250cm-1处为Si-CH3的变形振动峰,两者吸光度之比ASi-H/ASi-CH3可以表征聚碳硅烷中Si-H键含量。
图6 不同条件制备的聚碳硅烷红外分析谱图Fig.6 IR curves of polycarbosilane at different preparation process
表2中列出了不同条件制备的聚碳硅烷Si-H键含量。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聚碳硅烷正的Si-H键含量逐渐降低,说明聚碳硅烷分子间发生了Si-H缩合反应。
表2 不同条件制备的聚碳硅烷Si-H键含量Tab.2 Content of silicon hydrogen bond at different preparation process
第一,采用梯度升温方式制备聚碳硅烷,可有效控制粗产物中二甲苯不溶物的含量,提高聚碳硅烷的产率。
第二,通过对制备工艺的进一步改进,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二甲苯不溶物的含量,聚碳硅烷的分子量分布控制在2以下,提高了硅氢键的含量。
第三,当制备工艺为480℃/6h时,得到的聚碳硅烷制备的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为832,分散度为1.97,二甲苯不溶物含量为0.97%,1 000℃氮气中热失重率为32.4%。
[1]IMUTA M,GOTOH J.Develop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including CMCs for space application[J].Acta Materials,1999,(164-165):439-444.
[2]FISCHDEICK J S,ZEM A,MAYER J,et al.The morphology of silicon carbide in C/C-SiC composites[J].Materlals Science&engineering A,2002,A332 (1-2):146-152.
[3]KARNITZ M A,CRAIG D F,RICHLEN S L.Continuous fiber ceramic composite program[J].Am Ceram Soc Bull,1991,70(3):430-435.
[4]YAJMA S,HAYASHI J,OMORI M,et al.Development of tensile strength silicon carbide fiber using organo-silicon precursor[J].Nature,1976,273(5663):525-528.
[5]ARCHER R D.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s[M].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2001:207-212.
[6]DING D H,ZHOU W C,ZHOU X,et al.Influence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structure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polycarbosilane derived silicon carbide ceramic[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22):2726-2729.
[7]汤明,余兆菊,兰琳,等.固/液态聚碳硅烷共混制备碳化硅纤维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2,43(16):2267-2272.
[8]周晓军,张国军,李耀刚,等.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制备ZrB2-SiC-C超高温陶瓷[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8):5-7.
Effect of Preparation Process on Performances of Polycarbosilane
LI Bo-hong1,CHENZe-ming1,2,CAOXian-qi1,WANGChao1,2,JIAXiao-ying1
(1.Institute of Petrochemistry,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Harbin 150040,China;2.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Harbin 150020,China)
The polycarbosilane is synthesized in an autoclave bythermal decomposition ofpolydimethylsilane.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content of xylene-insoluble,heat-resistant and content of silicon hydrogen bond was analyzed by IR,TG,GPC.The result showed,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was 832,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as 1.97,content of xylene-insoluble was 0.97%,the 1000℃mass losses ofpolycarbosilane in N2 was 32.4%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860℃,reaction time of6h.
Polycarbosilane;Preparation Process;Preceramic Polymers
TQ343
A
1674-8646(2015)07-0004-04
2015-05-11
黑龙江省科学院青年创新基金“灌封用改性聚碳硅烷的制备”
李博弘(198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
王超(196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e-mail:1394509254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