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莹
拉丁美洲是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舞台,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合作对象。21世纪以来,中拉经贸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中拉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中拉经贸合作的现状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从贸易发展的规模来看,中拉贸易额从2001年的149亿美元飙升至2014年的2636亿美元,增长16.69倍。回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中拉贸易额仅为13.3亿美元,到2014年已经增长超过200倍(图1)。在此期间,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中拉贸易增幅均高于中国外贸的整体增幅。目前,中国是整个拉美地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按国别看,中国业已成为巴西、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从产品结构来分析,中国是巴西铁矿石、大豆、阿根廷豆油、智利铜矿砂等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近几年,中国还逐渐成为拉美非传统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如巴西的鸡肉、牛肉、飞机,智利的葡萄酒,墨西哥的鳄梨以及乌拉圭的奶制品等均已进入中国市场。此外,在与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的自贸协定顺利实施的同时,中国还适时推进与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的自贸区建设,如从2012年5月起中国与哥伦比亚启动了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对拉美投资有较大增长,拉美企业在华投资渐成规模。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年底,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仅为46亿美元,而到2013年底,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额累计已达到861亿美元。2014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达221亿美元,投资存量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已经超过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对拉美投资的总和。鉴于中国商务部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尚未正式公布,图2和图3仅对2003~2013年10年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进行对比。如图所示,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流量2003年仅为10.38亿美元,到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43.59亿美元;投资存量从2003年的46.19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860.96亿美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中,流向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资金居主导地位,然而其比重已经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其流量从10年前的占比97.9%下降到2013年的86.9%。在存量上,目前这两个群岛占中国在拉美投资总比重的88.5%,而十年前这一数字是91.4%。
中拉相互投资的领域既有油气矿产等领域,也有农业开发、生物技术、旅游服务等。一方面,中国对拉美投资的领域有很大的拓展,类型更加丰富,既有油气矿产等领域,也有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农业开发和金融服务业。在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中国企业得益于成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以及高性价比的设备,在拉美受到普遍欢迎。截至2013年底,中国在拉美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33.09亿美元,占中国在世界完成营业额的9.7%。规模较大的项目有巴西的卡塞内(Gasene)天然气管道、坎迪奥塔(Candiota)火电厂和港口疏浚项目,委内瑞拉的燃气电站项目和厄瓜多尔的水电站项目等。与此同时,中国在拉美制造业领域的绿地投资成果斐然,如在巴西,已经开办格力空调厂、摩托车厂以及即将实施三一重工机械产品和奇瑞汽车厂项目;在墨西哥,恒天纺织、金龙精密铜管加工、联想电脑、TCL电视机等项目陆续进驻;在阿根廷,联想与当地公司合资组建电脑加工厂。另一方面,拉美很多知名企业也纷纷在华投资,如巴西在哈尔滨的合资飞机厂,墨西哥宾堡(Binbo)公司在北京的食品厂、KUO集团在南京的合资橡胶厂,古巴在北京和长春的生物医药厂等。
金融合作深化和丰富了中拉经贸关系。随着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金融合作已成为推动其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层面,2009年1月中国正式成为美洲开发银行成员;2009年4月中国与阿根廷央行签署了700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3年3月,中国与美洲开发银行合作成立融资基金,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高经济竞争力、反贫困、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等提供金融支持。中方向该基金共计出资20亿美元。此外,中方还以设立“合作基金”的形式,与拉美国家开展金融合作。2013年9月,“中委联合融资基金”的第三个框架协议签署,中方提供融资规模扩大到180亿美元。目前,中国正在与墨西哥积极探讨建立合作基金。银行层面,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拉美业务发展迅速,其他银行近年来也加大了对拉美的工作力度。中国银行已在巴西设立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80%的股份从而成为在阿网点分布最广的三大银行机构之一,该行还将在巴西和秘鲁成立分行。与此同时,智利银行、巴西银行、巴西大贝贝亚银行和古巴国民银行等拉美金融机构均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中拉银行上述尝试不仅实质性地强化了双边金融合作,也大大拓展了中拉经贸的合作空间,有助于双方企业更好地开拓业务。
高层互访开启合作新阶段
2014年7月15~23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并会见了拉美加勒比共同体的主要领导人,随后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取得大量重要的经贸合作成果,促进了中拉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2015年1月,中—拉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双方达成共识,通过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和《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等三个重要的成果文件。《北京宣言》确定了中拉论坛的发展方向和指导原则;《合作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中拉合作的行动路线图,提出在13个重点合作领域的50多项合作措施,这个合作新框架全面回应了拉美国家当前在与中国合作中的利益关切,再次表明中国政府希望与拉共体各国实现合作共赢的态度,也反映了双方经贸合作在布局上的新变化;“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明确了对话与协调合作机制,为论坛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机制保障。这些文件充分考虑了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中不同类型国家的各自关切,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中拉论坛未来发展提出的四点建议: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灵活务实的合作方式,以及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这将对中拉深化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有研究认为,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拉合作从“1+33”的双边模式迈向了“1+1”的整体模式。
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四个拉美国家。5月19日,李克强在中巴工商峰会的致辞中首次提出了中拉产能合作的“3×3”新模式,即共建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行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在介绍“3×3”新模式时,李克强指出,中方企业愿与拉美企业一道,合作建设以铁路交通为骨干、贯通南美大陆和加勒比各国的物流通道,以高效电力输送和智能电网连接拉美各国的电力通道,以互联网技术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信息通道。5月25日,李克强在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表重要演讲时这样定义“产能合作”:“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国处在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或是说产业与投资合作,即在一国建设中,根据需要引入别国有竞争力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建材生产线、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能够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有效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就业扩大,从而实现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从“两洋铁路”启动可行性基础研究,到明确同智利开展“两洋隧道”项目合作,再到世界第三大水电项目——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项目等一系列产能合作项目的开展都标志着中拉合作正在以新的模式开启新的里程。
发展趋势与挑战
展望未来,要更充分地释放双方的合作潜力,使双方的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中拉经贸合作长期、持续、稳定的繁荣,中国应当更加关注拉美地区在中拉经贸发展中的担忧和利益关切,认真回应其合理诉求,从根本上形成中拉彼此倚重、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贸易领域,一要挖掘经贸互补潜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针对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持续性的贸易赤字以及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双边贸易结构,中国应该深化出口产品结构,更多地关注高附加值产品、技术性产品的出口,降低中拉贸易的同构竞争,促进拉美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使拉美可以真正地从对华贸易中受益。二要积极推进进口与出口并重的政策。预计中国未来五年进口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将为拉美企业提供巨大机遇。要着力加大对拉美制成品和优势产品的进口,减轻双边贸易的不平衡,积极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使部分拉美国家关注的贸易逆差和贸易结构多元化问题逐步得到改善,使拉美各国均可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促进拉美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拉美实现有益互补、彼此借重的均衡发展。三要加强双边服务贸易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如城市化和老龄化等现象发展迅猛。对此,应该鼓励部分拉美国家根据自身在旅游、保险、教育、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的优势,扩大对华服务贸易出口,丰富双边贸易的形式。
在投资领域,一要拓宽投资产业分布,培育双边合作的新增长点。当前中国正进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拉美多数国家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相关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在拉美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成熟的园区管理经验和竞争力持续增强的金融服务业对拉美国家很有吸引力。中国和古巴、哥斯达黎加等国合作,帮助其进行经济特区规划,还和巴西、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开展了卫星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新兴战略领域的合作必将有助于培育内容多元、利益互补的经贸合作新增长点。要切实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提升拉美的科技创新能力,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二要多样化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致力于长期投资和本地化战略。目前,大型国有企业在对拉美投资中占据主体地位。应当积极鼓励中国民营企业到拉美投资。在这方面,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做了有益的试尝,这两家民营企业已经在拉美许多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客户服务能力甚至在巴西建立了研发中心。上述企业的通信设备因其物美价廉在拉美受到了广泛认可,为中国技术树立了形象。同时,鼓励企业根据情况采取独资、合资或参股并购等多种投资方式,树立长远目标,致力于投资的本地化经营和管理。三要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在语言、劳工和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专业性、规范性,更要研究拉美的法律和社会环境,增强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建立自身的风险防范和对外宣传体系,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外部环境。这不仅是自身企业建设的问题,而是在当地能否持续性、包容性发展的问题。中拉经贸关系发展到今天,中国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走出去”,现在应该重点研究的是,如何在当地有效着陆,生根发展的问题。四要积极促进拉美对华投资,实现投资的双向增长和发展。中国投资促进部门应该把工作重心向拉美倾斜,针对拉美在一些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竞争优势,吸引其到中国投资,转化竞争为合作,从而形成中拉企业互荣互兴、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金融合作领域,要发挥金融引擎作用,扩大经贸合作规模。中拉金融合作应该是以产业为依托,以政府信用和商业信用相结合的模式,致力于为大型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目前,中国方面积极推进与拉美国家政府“合作基金”的建设,同时与美洲开发银行合作成立融资基金,对拉美公共和私人部门提供贷款。这些合作领域和模式的增长与发展助力双边经贸合作,确保风险可控,实现收益均衡共享。特别是近期,巴西作为首个拉美国家申请加入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中拉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金融合作提供了参照范例。
中国政府和企业界应该把实现中拉全方位、可持续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良好意愿通过各种机会和渠道清晰地传递给拉美地区。“共同发展”意味着拉丁美洲不再仅仅作为自然资源的供给者,而是作为中国的伙伴共同面对一系列的发展挑战。这是一种平等的互惠互利、互补合作关系。要着力宣传中国外交倡导的正确的义利观、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共同之处,在国际舆论中占据道德制高点,展现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诚意。此外,还要向拉美国家表明,中国的经济外交讲究实效,着眼点是专注于寻找相关各方的利益汇聚点,加强和新兴国家的经济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在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中,相对于西方的援助机制,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以及严格执行不干涉内政及不附带条件的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外交活动,而不搞意识形态宣传。同时,中国外交策略一直秉持以合作为主,而非对抗。拉美向来有“美国的后院”之称,而中国在拉美,更是要与美国积极发展战略合作的关系,而非形成消极对抗的关系。这样,才能打消某些拉美国家的顾虑。
中国企业要增强政治和社会风险意识,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由于拉美与中国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企业赴拉美开展经贸活动要重视市场研究,除了要充分考察经济和商业要素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发生各种政治、社会风险的可能性,以免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合作,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从发,加强对投资对象国政治风险的认识和分析,积极运用各种风险评估方式,建立对应的措施体系,力争做到“决策正确、方式灵活、应对积极”。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