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六力”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2015-09-16 07:57陈晓东
唯实 2015年9期

陈晓东

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发展告别过去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风险为特征的新阶段,其发展模式将由侧重于政府推动转向市场主导。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在保持增长上要精准发力。发挥好“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充分释放有效需求,在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中保持经济稳中有进。在投资上,要盯紧项目投入实物工作量。坚持把项目作为“生命线”,对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和规模服务业项目实行资金扶持、土地供给、手续办理“三优先”,促进重大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推动亿元以上待建项目快建设,亿元以上初步项目快开工,在全市迅速掀起产业类、民生类、基建类项目建设热潮。在消费上,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刚性举措。稳定汽车、房地产等大宗消费,挖掘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等消费热点。针对“五一”、“十一”等消费旺季,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实施一批“短、平、快”消费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扎扎实实抓出一批消费增长点。在出口上,要尽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量。抢抓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推进“三互”试点、支持扩大进口和“走出去”的政策机遇,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着力扩大出口。支持企业参加重点展会,加强工业产品推介。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和作业方式改革,让更多的企业在如皋报关,形成一批实实在在的外贸增量。

在转型升级上要保持定力。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提升支柱产业要有新进展。落实好技改贴息、加计抵扣、加速折旧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四大支柱企业和四大战略性产业“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大规模企业技改投入力度,力争规模企业技改面达60%以上,信息化投入增长12%以上。围绕“7+3”领域,以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大力培育总部经济、知识流程外包等新兴业态,增强对制造业提升价值链的支撑作用。培育新兴产业要有新突破。依托省级高新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对软通动力、SAP、云计算等已有的“种子”产业制定培育计划,千方百计做大规模总量,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明确2.5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在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突破,确保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强化创新驱动要有新举措。要在科技、人才、产业深度对接上下功夫,在企业、载体、平台同步提升上下功夫,在体制、机制、融资激发活力上下功夫。研究制定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意见,从建好载体、搭建平台、放宽准入、减税降费等方面拿出配套措施,积极培育众创、众筹、众包等新模式,大力发展创客经济,释放创新“红利”。

在改革开放上要坚定有力。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落实好重点改革任务。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试点,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创业创新清除障碍。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应用PPP投融资合作模式。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序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农村金融创新改革。推动好更大力度引进来、更高水平走出去。要面向重点国家和地区,派出更多的招商团组,强化产业链、专业化和政企联动招商,掀起一轮接一轮的招商攻势,大力招引民资、外资、国资和上市公司,在新兴产业、服务业招商上求突破。发挥双马集团先行先试效应,推动涤诺、恒康、伟越等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六建、江中集团对外经济由劳务输出向工程总包、项目投资、园区开发转变。完善好园区和平台功能。主功能区要在形态和功能开发上全力突破,增强集聚、服务和创新能力,壮大主导产业。全力做强各具特色“区中园”,积极承接高端项目、战略性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重点地推进“八类平台”建设,力争创成几个特色平台,以平台提升功能、带动产业。打造好开放服务环境“升级版”。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深化大通关系统建设。抓紧推进如皋港B型保税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知名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政府、企业和中介结构“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体系,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制机制。

在统筹发展上要深处着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增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围绕组团互联互通、功能显著提升、片区集聚发展,推动中心城市格局、面貌、功能上台阶。充分发挥交通引领经济作用,推动重点区域特色发展、差异发展。探索建设“海绵型”城市,在城市功能、公共服务、生态景观、片区改造、环境整治方面实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放大节点城镇的纽带作用。加强规划指导,优化城镇形态,强化产业支撑,引导产业集聚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吸纳就业能力,提供公共服务水平。中心镇要因地制宜,精心打造特色空间、特色街区、特色园区,增强配套能力,提升环境品质。特色镇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布局向集群转变,加快公共资源在镇区合理布局、有效覆盖。发挥“三农”工作的基础作用。强化规划布点村庄建设和农村新型社区功能配套,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打造一批美丽村庄。以工业化手段和互联网思维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物资装备和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快“四业富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在民生保障上要竭尽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上台阶的目的就是让城乡居民生活更美好。加大民生实事推进力度。按照习总书记“七个更”的要求和全市民生幸福工程会议部署,市政府排出的10件为民办实事,各牵头部门要尽快做到资金、标准、人员、实施、进度“五落实”,确保兑现承诺,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民生保障,把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做得更加具体、更加精准,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要素和公共产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快重点行业标准化整治和化工新材料园区生态化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维护社会稳定力度。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化解信访突出问题。要强化源头排查化解,落实包案化解责任,推动一批积案得到解决。及时敏锐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不稳定因素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要从力量、制度、监督和考核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在职能转变上要不遗余力。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应该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一是在行政审批上。按照“流程最简、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的要求,不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的广度和深度,真正让投资者和老百姓“少跑一次城、少进一个门、少找一个人、少盖一颗章、少花一分钱”,努力在“比政府职能转换、比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活力、比符合国际惯例商务环境”上比出新优势,比出竞争力。二是在政策保障上。政策不在多,关键是要符合发展实际、企业需求,真正“管用”。广泛运用新媒体手段,把政策在第一时间传递给企业,坚决杜绝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积极探索产业扶持资金由政府补贴变为市场化股权投入的方式,调整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的分配方式,实现财政扶持资金“可放大、可精准、可评估、可循环”的绩效预期。积极从上级各部门争取一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断拓展政策空间,有效突破发展障碍。三是在优化服务上。健全挂钩结对机制,多深入企业了解实情,对企业围墙外的事情主动帮办,全面落实AB角、首问负责、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好各类实际问题。针对企业经营困难、增长回落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千方百计创新政策,实现帮扶企业常态化、长效化。对重大项目多采取“绿色通道”、联合验收等措施,提高服务效能。定期组织企业家到高等院校、知名公司学习考察,领悟国际型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帮助企业家开阔视野,打造一批懂管理、善经营、会创新、敢竞争的新型企业家。

(作者系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