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5-09-16 07:56李卫国
唯实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

李卫国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台阶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农业,千万不能丢了农业农村”。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兴化这一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市,在“致力跨越赶超,加快全面小康”进程中坚持不懈地加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兴化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和泰州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农村实事工程、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困难和挑战增多的情况下,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2014年,全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12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5年列全省第一;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民生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全域整治高分通过省级验收,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的村达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荣获“中国果蔬脱水加工第一县”称号,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生态河蟹养殖第一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农业生态示范县(市),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农业农村发展出现的阶段性变化,兴化“三农”发展要在新起点上迈上新台阶,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打造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生产区、百万亩生态健康养殖区、百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为重要抓手,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富民强村步伐,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获得新成效、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新跨越,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上取得大突破。“种什么”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在农业生产的品种上有保有压、特色鲜明、科学组合、提高品质、培育品牌。一是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占用耕地新发展提水养殖,严厉打击破坏耕地行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推进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生产区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确保每年支持“三农”投入10亿元以上。二是大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设施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食用菌、生态水产养殖、绿色畜禽养殖等产业,探索推行“鱼—禽—果—蔬”生态混合种养模式,以及“蟹稻共作”、“稻鱼共作”、“蟹鱼虾混养”等生态立体种养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三是做优做强农产品质量品牌。进一步放大央视魅力农产品嘉年华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效应,实施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加大兴化大闸蟹、兴化大米、兴化龙香芋等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用好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品牌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导,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全面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取得大突破。现代农业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分工分业不断深化的过程,要把农业社会化、产业化放到突出位置,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攀升。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按照高标准、高科技、生态化、全程展示的要求,强化政策引导和管理服务,整合各类农业项目,加大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沿兴泰线规划建设十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鼓励出口型龙头企业建立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2015年,全市各级现代农业园区总数突破60个。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立足兴化生态资源优势、农业产业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创建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区,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全年引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项目30亿元以上。三是强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创新发展”的思路,实施全民电子商务战略,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百村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特色镇、特色村。利用开发区现有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全力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在园区设立区域性运营中心、集散中心等新型职能总部,鼓励引导各类资本在园区建设电子商务配送中心、大型物流仓储中心和电子分拨中心等电商服务项目,力争2017年建成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区。四是不断提升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突出政策扶持和平台打造,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档升级戴窑粮食市场、沙沟水产品市场以及安丰、永丰河蟹市场等全国知名市场,放大河蟹价格指数优势,积极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推进名特优新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深度融合,助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取得大突破。农业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要靠人。面对务农人员老龄化、兼业化的问题,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提升综合效益、加强指导服务等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加强示范引导,健全管理制度,重点支持土地经营面积100~300亩,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建立完善家庭农场运营数据库系统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对经营资金贷款优先给予信贷扶持和贴息补助。探索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粮食增产攻关、生态农业等试验示范点,开展“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试点,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联合组建合作社。二是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支持合作社开展商标注册、“三品”认证和联合重组,推动组建农民合作社联社,做大做强“苏合联社”品牌。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引导合作社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发展质量,拓展服务功能,增强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农机、植保、育供秧等多种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放大周奋乡机插秧、戴南镇常发农机合作社、陶庄镇土地全程托管等效应,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三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推进合同订单、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加快骨干企业基地建设步伐,重点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通过订单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等途径,让农民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鼓励农业企业实施科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战略重组、做大做强。

在加快强村富民步伐上取得大突破。强村富民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采取更多的“硬措施”,开辟更多的“新途径”,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强力推进村经济合作社实质化运作,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及住房、农村集体资产等确权登记颁证。2015年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探索“政银保”三方合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实现放心日用品和农资农家店行政村全覆盖。二是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迅速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大突破。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低收入农户脱贫率累计达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深入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确保2015年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进一步拓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充分发挥“网上村委会”作用,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带头人队伍建设,巩固提升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成果。三是扎实推进农村实事工程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继续加强农村交通通讯、饮水安全、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5年全面建成泰州市级小康示范村。四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合项目资金,持续巩固提升村庄环境,全面推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加大“飞地”开发力度,积极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大力修复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水乡特色生态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品牌。常态化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工作,持续推进水环境管护和林业绿化工作,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钱国华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发展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