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荣
[摘 要]语言表达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外显方式,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时,要让学生的数学语言完整、有序、准确,进而使其数学语言不断丰富与精准。
[关键词]发展 数学语言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78
目前,许多数学教师都认为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任务,数学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学生能把有关数学问题正确解决了,也就达到了学习目的。就是在这种错误教学观的影响下,数学课堂教学只注重解题训练,不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造成了许多学生语言表达不严谨,没有逻辑性。语言表达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外显方式,当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流畅或者没有逻辑时,那也就说明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条理性,还没有完善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把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来落实。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边仿边说,在模仿中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完整性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没有系统性,有时候会把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割裂成若干个小知识点进行识记,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述不完整,有时说了上一句就不知道怎么说下一句了。更有的时候可以把题目解答出来,但是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却又说不出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边仿边说,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表述结构进行表达。这样,由于学生有了一个参照的样本,就能很容易地把一句话说完整。再加上小学生天生就喜欢模仿,让他们边仿边说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练习方式。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为了让学生可以完整地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在学生总结之前,教师先口述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然后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表述:正方体有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__个顶点,______面面积相等。最后让学生不看填空来自由表述,可以打乱表述的顺序。这样,学生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整表述出正方体的特征了。
当然,以边仿边说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时,也不是让学生一定要模仿教师的语言表述,如果班中有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来给其他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争着来表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努力把数学语言说完整,从而带动全体学生踊跃发言。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逐步得到提高。
二、边做边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
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其中。比如让学生在观察中练习数学语言,在操作中发展数学语言,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重要策略。学生只有把一个数学问题完整地、有条理地操作出来,他们才能知道如何来表达这一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操作不出来或者操作过程没有条理性,那么就说明他们的数学思维还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也就不可能有条理地解释这些数学问题。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时,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之前学习过的摸球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更具体地说一说从袋子里摸出来的球概率分别有多大,也就是说摸到不同颜色球的可能性有几分之几。在教学时,也许学生对于概率是几分之几不太明白,所以我就采用了让学生边做边说的策略来发展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表述能力。我首先在袋子里放一个黄球与一个蓝球,让学生说一说摸到哪一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可能性有几分之几。接着让不同的学生摸10次,在摸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摸边说。然后我在袋子里放5个红球、3个蓝球,再让学生边摸边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发展他们数学语言的条理性。
三、边议边说,在讨论中发展学生数学语言准确性
数学语言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一定要准确。无论是给一个数学概念下定义,还是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判断,都要求用词要恰当、准确,不能有一点的模糊词语在里面。如果我们数学语言不准确,就会给数学学习带来很多麻烦的。所以,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时,我们要让学生边议边说。学生在小组交流或全班汇报时,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完善自己的说法。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自己的言语,在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逻辑。
总之,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时,我们除了要让学生的数学语言完整、有序、准确,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学生只有学会听别人说话,并对别人的话进行思考与判断,才能让自己的数学语言不断丰富与精准。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