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刚
[摘 要]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确立短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作文和综合语文活动,也提供了理想教育的良好契机。进行“目标理想”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榜样的力量渗透“目标理想”教育;作文教学中渗透“目标理想”教育;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渗透“目标理想”教育。
[关键词]目标理想 榜样 综合学习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08
如今教育教学实践中,简单重复的说教早已让学生疲劳,机械啰嗦的“期望”学生早就厌烦。反而一些不经意间的感悟,会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下或近或远的个人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素材进行“目标理想”教育。
一、以榜样的力量渗透“目标理想”教育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好多写人的文章,有领袖、有革命英雄、有时代先锋、科学巨人,还有平常百姓。他们的精神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1.学习革命领袖,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我们使用的课本中,选用了不少写革命领袖的文章,如《陈毅探母》《在大海中永生》《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这些文章强调了领袖人物的高尚情操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伟人也是平凡人,也是和我们一样从小立志成长起来的。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伟大人物爱国、爱家的情怀,使学生明白小事成就大事的道理,从而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2.学习各界先锋人物,做好本职工作
教科书选取了许多反映当代生活的文章,如反映1998年抗洪救灾的(《大江保卫战》)、2003年抗击“非典”的(《永远的白衣战士》)、2008年汶川地震(《最后的姿势》)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以及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的(如《梦圆飞天》)。这些个人或群体,反映了当代意识,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效仿。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班级职务、少先队工作等,乃至自己的学习、生活等,让学生明白在任何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3.爱科学,立下“科技兴国”志向
课本里选了不少有关科学或是科学家的文章。如《梦圆飞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轮椅上的霍金》《夜晚的实验》《“黑板”跑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这些人与事,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为科学努力学习的热情。我们在教学时,应抓住这样的好材料、好契机,渗透“目标理想”教育。
二、作文教学中渗透“目标理想”教育
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某些单元的作文训练要点,或是结合当时的学校教育热点问题进行小作文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短期个人目标或是树立远大理想。
某些作文题材提供了“目标理想”教育的切入点,我们可以抓住契机展开教学。如有的作文题很直接,《我的理想》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白:付出才会有回报,有了理想,更重要的是实现理想的过程。而通过写参观访问记、调查报告等,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渗透“目标理想”教育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现行的课本中就有着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利用这样的主题性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也可以进行“目标理想”教育的渗透。
例如,进行“我的未来不是梦”综合语文学习活动时,通过畅谈理想、榜样介绍、诗歌朗诵、人物采访等方式,让学生学习、交流、耳濡目染,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进行“目标理想”教育的几点注意事项
1.立足教材挖掘“目标理想”教育的切入点
“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同理,只要我们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总会找到契合的、不露痕迹的教育点。但如果牵强地、生拉硬扯地与“目标理想”联系起来,那就又与机械的“说教”无异了。
2.树立的榜样力求与生活接近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认识事物看大不看小,看近不看远。小学生所敬佩的人物往往与自己的理想不一致,主要原因是那些道德典范的形象都比较高大,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空间、时间、地域上的距离,很难迁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
3.社会实践和个人能力切合实际
理想教育不能坐而论道,要组织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教育,要求正确性的经验和富有情绪色彩的体验。这样,学生的适应、参与能力才能得以启动、推进,教育效果才能达到优化的程度。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的《我的小学语文观》中用“熏锅底”“布云彩”诠释了积累的重要性。理想教育也是如此。也许我们无心地抓住一个教育契机,这就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布的“云彩”,天气适合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下起雨来。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