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交叉法错误题分析

2015-09-15 02:42吴孙富肖柏林
化学教学 2015年6期

吴孙富+肖柏林

摘要:从数学的角度探讨了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导致增解和漏解的原因,指出错解某例题是由于解题者错误地使用了氢碳原子个数比,进一步分析证明错解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该题使用的数据有问题。强调题目编制过程中应重视科学性,尤其要注意错题在教学中的破坏作用。

关键词:化学计算;十字交叉法;二元一次方程组法;氢碳比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6–008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李薇老师原创了一道例题(下文所说例题均指此题)如下:

相邻两种烷烃的混合物20mL,完全燃烧后生成30mL的CO2,48mL的H2O。求该烷烃的可能组合及体积比。

在“十字交叉法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析”[1]一文中,李薇老师先求出了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5H4.8,再根据C1.5H4.8确定两种烷烃为CH4和C2H6,然后用氢碳比的十字交叉法进行求解得甲烷与乙烷的体积比为1:2(具体解法请参看文献[2]和下文)。

在“对一道错题的剖析——兼析十字交叉法的应用”[3]一文中,万辉霞和钟辉生两位老师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了此例题。两位老师在求出平均分子式为C1.5H4.8、确定例题中两种烷烃分别为CH4和C2H6之后,根据混合烃的体积与CO2的体积、混合烃的体积与H2O的体积分别列出了两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两位老师先用两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出两组甲烷与乙烷的体积,然后再将两组体积分别求比值得两组体积比分别为1:1和3:2(具体解法可参看文献[4]和下文)。由于两组方程组的求解结果不同,所以两位老师得出了例题无解、例题是错题的结论,笔者赞同该结论。

例题无解,但李薇老师用十字交叉法所求例题的解为1:2。由于李薇老师用十字交叉法所求的解为错解,所以万、钟二位老师将李薇老师得出错解的原因归咎于十字交叉法。笔者认为,李老师得出错解的原因不在于十字交叉法,而在于例题本身提供的数据不科学。

2 十字交叉法的“增解”和“漏解”

2.1 十字交叉法及其在数学上的“增解”和“漏解”

万、钟两位老师之所以将李薇老师对例题的错解归咎于十字交叉法,是因为两位老师认为李老师的错解是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导致的增解。在此,笔者特先探讨一下十字交叉法的“增解”和“漏解”问题。

由此可见,C1.5H4.8是一个鸡鸭的总个数与总脚数不相匹配的组成,C1.5H4.8不能代表任何以比例组成的甲烷和乙烷混合物。从主观上说,李薇老师错解例题的原因在于使用了氢碳比;从客观上说,由于C1.5H4.8中的数据源于题给的数据,所以李薇老师错解例题的客观原因在于题目本身的数据不科学。

上述探讨还给我们这样一个重要的启示:在涉及分子式或化学式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时,我们要慎用原子个数的比值。

4 例题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教学反思

4.1 例题存在的两个问题

由上述探讨可见,例题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数据不科学。实际上在“相邻两种烷烃”的前提下,例题只需要提供混合烃的总体积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就可以求解,例题如果只提供混合烃的总体积和水的体积也可以求解(可参看文献[1,3]及笔者的上述解法)。当然,例题亦可以同时提供混合烃的总体积、二氧化碳和水的体积,只是在同时提供三者的体积时必须考虑各体积间的科学匹配性。当例题同时提供科学匹配的各物质的体积时,李老师与万、钟两位老师及笔者的上述解法就会得出一致的结论,且各解法的结果之间可以相互验证。对于平均组成为C5/3H16/3的甲烷和乙烷混合物来说,用各解法所求的结果均是n(CH4):n(C2H6)=1:2。

例题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完全忽视了反应条件与物质状态间的关系。题目在没有任何反应条件的前提下,给出了混合烃、二氧化碳和水的体积,几位老师解题时都毫不犹豫地把混合烃和水当成了气态进行解答。大家都知道物质状态与外界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可这几位老师在编题和解题时都完全忽视了外界条件,这充分反映出了在教学中只追求结果、不顾及科学逻辑的缺点。这个缺点应该引起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4.2 关于例题的教学反思

在存在上述两个问题的情况下,如果不加思考地把此例题作为训练题交给学生解答的话,将会出现些什么情况呢?笔者预计会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部分优秀的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下手,因为他们在解题时首先会考虑到混合烃和水的状态,不明确混合烃和水的状态,就难以解答此题。当这些学生对此提出疑问时,会不会有教师武断地肯定混合烃和水为气态呢?笔者不敢肯定说“没有”。第二种情况是部分学生把混合烃和水都当成气态进行解答,在解题思路和运算过程均正确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得出三种互不相同的结果。当三种结果呈现在教师面前时,会不会有教师武断地否定其中的两个结果或者束手无策呢?笔者亦不敢肯定说“没有”。第三种情况是有学生经过讨论解答后得出“题目错误”或“此题无解”的结论,会不会有教师因毫无准备而敷衍了事呢?笔者亦不敢肯定说“没有”。

想想这些可能的情况,我们自然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道化学错题对于我们化学教学既可能是很好的机会和挑战,也可能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为了避免此种破坏作用,我们应该认真地、科学地编写每一道原创题。我们还应该深入地研究包括错题在内的例题和习题,灵活科学地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改善我们的教学。

我们可不可以把这样一道错题变成好题呢?完全可以,笔者研究后把例题改编成了如下选择题。

在110℃、1大气压下,相邻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20mL,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测得CO2的体积为30mL、H2O的体积为48mL。该混合烃的可能组成为( )。

E.无解

改变后的选择题既可以起到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基本技能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探究的作用。相比之下,此题由错题变化而来,其教学价值远高于普通的训练题。

参考文献:

[1][2]李薇.十字交叉法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析[J].化学教学,2012,(5):65.

[3][4]万辉霞,钟辉生.对一道错题的剖析——兼谈十字交叉法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3,(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