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巧红,罗 敏,龙昌群,史晓丽
(四川省眉山市中医院,四川 眉山 620010)
肝破裂患者早期表现为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和休克状态,后期可有感染和胆漏形成,可危及生命[1]。按照肝破裂的严重程度,可将病情分为Ⅰ~Ⅳ级。手术治疗是Ⅲ级以上严重肝损伤的一线治疗方案。肝破裂术后的患者因原发和手术创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2]。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化学结构上与内源性磷脂一致,且在功能上优于后者;其能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从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恢复正常肝细胞功能[3]。本研究中观察了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外伤性肝破裂术后肝损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术后肝损伤患者82例。纳入标准:有明确腹部外伤史;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损伤的症状与体征;腹部B超或CT提示肝包膜下血肿和中央型挫裂伤;外周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呈进行性下降。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者;合并严重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等;合并致死性复合伤;有药物过敏史;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精神患者及智力发育不全。所有患者入组前均告知试验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内容报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 16例;年龄 39~65岁,平均(53.33±10.31)岁。观察组中,男 27例,女 14例;年龄 43~68岁,平均(55.34±9.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呈正态分布,经统计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术后均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止血、补液、改善呼吸、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84,规格为每支232.5mg∶5mL)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给予以下护理干预。
基础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并为手术前后患者针对性护理提供基础数据;保持呼吸道通畅,大手术后尤其是肝脏手术后,患者体内有毒物质代谢能力下降,且由于严重的应激可能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4];体位,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 h,待血压平稳,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以利腹腔渗液的引流和吸收。
腹腔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观察引流物的色、量、性质的变化。
腹部体征观察:压痛部位,程度,有无肝浊音界缩小,消失和移动性浊音,腹部是否胀满,肠鸣音有无减弱或消失,肛门是否排气等,必要时通知医生采取必要干预措施[5]。
疼痛护理: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加用止痛药物,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疼痛性质的发展情况。
饮食护理: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肛门已排气者可进食,进温开水无不适者可进流食,以后逐步改为进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丰富的半流食,要求少食多餐,忌生、冷、硬刺激食物和暴饮暴食[6]。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情况。显著进步: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进步:临床症状与体征较前有所好转,肝功能相关指标较前有所改善,但未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相关指标较前无明显改变,或较前加重。前两者合计为总有效。
结果见表1和表2。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n=41]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s,n=41)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s,n=41)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ALT(U/L) AST(U/L) TBIL(μmol/L) PT(s) ALB(g/L)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76.58 ± 20.26 75.48 ± 19.25治疗后53.26 ± 16.36*39.83 ±14.41*△治疗前78.55 ±19.54 77.84 ±20.31治疗后73.59 ± 21.23 53.52 ± 19.36*△治疗前57.63 ±21.34 58.03 ±19.84治疗后51.29 ±22.39 35.84 ±20.58*△治疗前18.94 ± 3.46 18.85 ± 4.05治疗后14.53 ± 2.55*11.29 ± 2.84*△治疗前32.84 ± 11.52 33.16 ± 11.54治疗后33.84 ± 13.63 34.26 ± 14.41
对于肝外伤的治疗,临床常规予以止血、结扎损伤胆管、清除坏死组织、修复肝叶等措施[7]。但由于肝细胞损伤时物理损害及某些炎症因子的作用,会使外伤性肝破裂术后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因此,修复外伤性肝破裂术后患者受损肝细胞,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尤为重要[8]。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是由大豆中提取的磷脂精制而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约占52%的1,2-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DLPC)。DLPC进人生物膜,能增加膜的流动性;同时还可维持或促进不同器官及组织的许多膜功能,包括可调节膜结合酶系统的活性;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及活性,减少自由基,可增强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9]。
评价肝功能的指标众多,其中肝细胞酶学是最敏感的指标。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破裂后,大量肝细胞酶从胞浆及线粒体中释放入血。外伤性肝破裂术后患者中,由于外伤及手术创伤均可导致大量肝细胞破坏,从而使患者血清酶学指标显著上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ALT和AST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提示患者肝细胞破坏较严重;经不同干预措施后,患者上述酶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治疗有一定效果。值得强调的是,对照组仅ALT治疗后出现显著下降,而AST虽有下降趋势,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这与AST主要存在于干细胞线粒体内有关。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两种指标则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表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不仅能有效恢复肝细胞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线粒体膜的恢复。
此外,肝脏具有合成凝血因子和白蛋白的功能,同时也参与了体内胆红素的代谢。观察两组患者PT,ALB及TBIL等指标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除PT较前有显著下降外,其余两项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T及TBI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这表明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促进肝脏合成功能及胆红素代谢功能的作用较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B水平均未出现明显差异,可能与白蛋白合成时间较长而观察时间有限所致[10]。此外,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过程安全性良好。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肝破裂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应积极抢救休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配合治疗时应做到及时、准确,避免加重患者痛苦,依靠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信任。具体操作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最大程度地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多烯磷脂酰胆碱用于外伤性肝破裂术后肝损伤的修复过程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术中死亡率。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偏少,资料的偏倚难以避免。
[1]任培土,阮新贤,鲁葆春.外伤性肝破裂41例的诊治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2):141-143.
[2]李为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液体治疗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8):647.
[3]黄德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0例[J].中国药业,2012,21(7):49 -50.
[4]王玉萍.外伤性肝破裂15例急救与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9):1 029 -1 031.
[5]梁云艳,沙秀娟,鲁现芝.外伤性肝破裂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118.
[6]赵 艳,马 芸,陆春梅,等.严重创伤性肝破裂57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485-486.
[7]张正伟,顾盐炎,赵万文,等.外伤性肝破裂67例治疗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1):65 -66.
[8]邹姝丽,刘 建,兰 易,等.鹅去氧胆酸对胆汁淤积孕鼠血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及胎鼠预后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7(4):274-277.
[9]李 康,刘旭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托尼奈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J].肝脏,2013,18(12):825 -826.
[10]高庆林.血清总胆汁酸、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 854 -1 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