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长月
微博谣言的扩散路径与消解策略
文/李长月
谣言自古有之,而现代媒介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则使谣言增添了滋生的土壤和传播的捷径。如何对其甄别和消解,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相比于传统谣言,微博谣言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第一,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这也是微博谣言有别于传统谣言的主要传播特征。微博是一种高效的自媒体媒介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和手机发布微博信息,这在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助长了谣言的传播能力。尤其是一个“大V”微博主,通常会拥有成百上千的受众“粉丝”,其发布的微博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和连续转发,百而千,千而万,进而产生类似核裂变的巨大效应。
第二,自媒体的身份转换。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介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更多的人仅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信息掌控能力,甚至无法对信息进行选择。而在微博时代,人人可以开通微博和使用微博,人人也都可以通过自身的经营使微博聚集大量关注者。这一身份的转换大大提升了人们利用微博发布和传播信息的积极性,信息在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也大幅加强。
第三,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和“粉丝效应”。微博通常限制内容发布为140字,大多数微博都仅有几十字,甚至仅仅是一句话,这不仅放大了微博信息的传播数量,也使受众养成了快餐式的阅读习惯,对于一条微博信息往往不去仔细思考核实,辨别真伪,只要符合自身的审美或者利益诉求,甚至仅仅为了制造新闻效应,就会对一些未经求证的消息盲目转发,在客观上起到了对谣言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微博的“粉丝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谣言的滋生与恶化传播,对于某些微博主而言,为短时间内吸引关注、获取“粉丝”,或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虽知是谣言也故意转发,甚至不惜主动制造谣言以吸引眼球,如2013年的“秦火火案”即是此种心态下典型的微博谣言制造案件。
微博谣言是一个多种传播途径并存、多种传播媒介互动、从线上到线下、从网络到现实的裂变和强化过程,其具体的扩散路径如下。
第一,多种传播形式间的互动。微博中的每一个主体即是信息受众,也是信息源,同时还是信息媒介,由此形成了微博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的共存互动,微博谣言即是基于这些传播形式互动而得以扩散开来。通常而言,人际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定向性强的特点;大众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群体传播具有聚集性强、容易达成共识等的特点,而微博谣言传播综合了以上三种传播形式的优势,既克服了传统谣言传播范围小、时间和地域制约性强的局限,也避免了谣言在传播中因缺乏反馈和互动而稳定性差和缺乏生命力的“不足”,由此使谣言在传播扩散的效率和强度上都呈现几何级的提升,使微博谣言传播呈现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第二,大众媒体同微博的互动。大众媒体的介入是微博谣言传播扩散的又一重要途径。就目前微博谣言扩散模式而言,通常都是以下路径方式:微博发布—大量微博转发—网上热炒—网络情绪升级—大众媒体关注—大众媒体跟进转发—更多社会民众关注—民众情绪升级。大众媒体同微博间的互动是微博谣言由线上走入线下、由网络走入社会的必要媒介,也是微博谣言升级的必然途径。大众媒体介入微博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在于,很多最初在微博和网络上被曝光却并未受到社会关注的新闻事件,由于大众媒体的介入而引起社会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而对于谣言,大众媒体的盲目介入只会助长其危害,伤及民众情感,危及社会正常生活秩序。例如2012年由微博首先发布的“某男生堆1314个雪人向心仪女生求爱遭拒”的虚假新闻,包括新浪网、人民网在内的诸多网络媒体以及扬子晚报、广东卫视等多家传统媒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单纯为追求热门话题和热点事件而盲目跟进,对这一谣言事件多次重复关注和报道,微博同大众媒体间的互动在这一谣言传播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三,从谣言到现实间的转换。
2012年微博出现“河北保定发现非典病例”的谣言,一度传言非典病人达252人,这一谣言籍借由2002年造成的恐慌余悸迅速吸引大批人群关注,并逐步从线上的恐慌发展成为现实生活的恐慌,直至当地卫生局出面辟谣以及大众媒体持续跟进证实其虚假性,才使得这一谣言最终未能造成过大影响;2012年微博传言当年12月21日地球将有3天极夜现象,这一消息迅速发展至线下,由此引发了全国多省抢购蜡烛的热潮。此类事件不一而足,都是从线上谣言短时间内转入现实生活,并因其某种程度上披着科学的外衣而更具隐蔽性和杀伤力,进而引发人们做出相应的行动,给现实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微博谣言向现实的转换往往源于以下因素:其一是利用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其二是利用了某些特定人群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其三,利用了大多数人的低成本从众心理。
微博谣言具有较大的破坏力,轻则影响人们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打击人们的热情和歪曲人们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重则制造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经济生活秩序,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必须要对微博谣言加以有效防范,进行及时消解,将谣言扼杀在摇篮里。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充分发挥微博谣言的自我净化机制。微博谣言的自我净化机制是指微博谣言在出现和传播过程中,部分受众以审慎严谨的态度对微博信息的真伪表示怀疑,并通过微博及其他途径的积极举证证明其虚假性,进而通过微博将这种证明其虚假的信息进行转发和传播,由此阻止谣言的传播和扩散,并将谣言扼杀在较小范围内。微博谣言的自我净化是打击和消解微博谣言的有效渠道,防治微博谣言应积极利用这一有效机制,可以采取开通官方微博、辟谣微博等方式,加强官民互动,利用官方的公信力增强微信辟谣能力。官方微博要及时更新,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面对质疑应积极调查核实,给予公平、公正的解答和处理;对于微博谣言要主动出击,及时调查并发布事实真相以阻止谣言传播,政府工作人员要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敷衍,不说官话空话,以此取信于民,消解微博谣言的滋生环境。
强化微博谣言的外在防控策略。
微博谣言的内在净化机制固然有效,但也需要辅以外在的监管防控策略,以防患于未然,规范微博这一高效媒介的健康良性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政府应强化信息公开机制。谣言的产生大多是基于真相的姗姗来迟,因此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部门、组织等应强化自身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务及政治、经济、社会热点事件的相关信息,以真相抢占谣言滋生的空间。
第二,大众媒体应严格秉持自身的职业操守。本着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新闻从业精神报道新闻事件,跟进热点信息,尤其对于微博等网络信息更要小心求证,一旦发现虚假信息应立即通过自身所掌握的媒介渠道发布声明、公布真相,对谣言予以坚决打击。
第三,提高微博用户的整体素质。这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微博用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坚守道德底线,培养科学认真、诚信严谨的良好习惯,以批判的态度审慎甄别各种微博信息,发扬正能量,阻止谣言等负面信息的传播。
第四,加强互联网立法。将网络谣言纳入刑法范畴之内,以法律的高度威慑网络谣言和微博谣言的传播。如2013年我国重新定义网络诽谤罪,极大地震慑了微博谣言的嚣张气焰,在今后的实践中应在细节上力求完善、科学、合理,确保既有效打击谣言,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微博自身的媒介传播优势。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