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解读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

2015-09-12 03:26杨晓玲张文友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俘虏敌军八路军

杨晓玲 张文友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北京100089)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产生了大量的日军战俘。如何对待战俘,不同的政党和国家有不同的政策规定。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是正义与人道的集中的体现。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的大量抗战时期历史档案,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反映了经过教育改造后的日俘转变为反战勇士、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事实。

一、敌后战场俘虏日军概况

为适应侵华战争需要,日本政府和军队积极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渲染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堂而皇之地将一场侵略战争粉饰成为天皇而战的“圣战”。受此影响,战争初期绝大多数日军都认为投降、被俘是不名誉的事,不仅是个人的耻辱,更是家庭的耻辱,在战场上宁愿战死也不愿意缴械投降。日方同时恶意歪曲中国共产党的俘虏政策,诬称中共军队对俘虏一律杀头,使日军官兵特别是普通士兵对被俘产生了极度恐惧和抵触的心理。

对此,1941年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的《敌军工作报告》写道:

日本法西斯军阀从来教育士兵说:日本人和日本军队是优秀的;中国人和中国军队是恶劣的。并以武士道教育士兵说:被俘是耻辱的,被俘以后一定被杀,与其被俘被杀不如自杀。因此在战争初期,我军尚未注意敌军工作的时候,一直到最近我军敌军工作薄弱的地方,即令敌军被我军袭击包围,一直战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肯缴枪投降,而实行自杀。即令受伤被俘也态度顽强,有的甚至用武器来刺伤我军人员。……

俘护①档案中的“俘护”即指俘虏,下同。初到我军时,心理异常害怕,如中村敏雄说出这样的话:“在国内时,报纸什誌及友人们都说:假使被敌人俘去立刻会被砍头或挖心,并且把我们的心脏喂狗。所以与其被俘护,倒不如自杀的好。”②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敌军工作报告》(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Y-WS.W-1941-004-010。

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日作战中几乎很难活捉俘虏。1937年9月的平型关战役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在这一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及大批军用物资,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39页。然而,此役中八路军没有活捉到一个日军。第115师师长林彪战后总结说:

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我们的部队仍不善作疏散队形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兵往往很多……

日兵之死不肯缴械,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故我们今后须加紧对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语的政策宣传与优待俘虏。④林彪:《平型关战斗经验》(1937年),解放军档案馆藏:131-Y-WS.W-1937-001-001。

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团长李天佑回顾平型关战役也曾提到:

我一营一个电话员,正沿着公路查线,看见汽车旁躺着一个半死的鬼子,他跑上去对那个鬼子说:“交枪不杀,优待俘虏!”没等他说完,那家伙扬手一刺刀,刺进了电话员的胸部。有的同志想把负了重伤的兽兵背回来,结果自己的耳朵被敌人咬掉了。更有的战士去给哼哼呀呀的鬼子裹伤,结果反被敌人打伤了。⑤李天佑:《首战平型关》(1937年),解放军档案馆藏:131-Y-WS.W-1937-001-002。

为了戳穿日寇所谓“圣战”“大东亚共荣”等谎言,使日军官兵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宽待日俘的政策,进而打消其顾虑,八路军、新四军积极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政治宣传攻势。在中共正面宣传影响下,广大日本士兵逐渐对侵华战争有了一些认识,滋生出厌战思乡、反战思和的情绪。1937年11月,八路军在忻口会战期间于山西广阳第一次活捉到日军。1938年7月,新四军在江苏镇江附近的战斗中也第一次俘虏了日军。自此,日俘人数不断增加。1940年秋季开始的百团大战,“在整个三个月又十五天的过程中,总计进行了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内有大队长以上之军官18人),毙伤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内有副大队长山西绥清,中队长田本石野和小队长木岛等8人),俘虏伪军18407人,俘日寇武装移民56人。”①第18集团军司令部:《八路军百团大战特辑》(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0-001-007。百团大战后不久,第18集团军政治部在《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报告中指出:“瓦解与争取敌伪军工作之可能,已经不是理论上的问题,而是变成为事实。在抗战初期,我们是很难捉到一个敌人俘虏的,而近来经过我们艰苦的政治工作,已经可以成批的俘虏敌军,而且会不断有敌军士兵的投诚。”②第18集团军政治部:《八路军的政治工作》(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1-008-012。

随着抗战的发展,八路军、新四军战斗力日益增强,日俘也越来越多。1944年,军委1局根据当时所掌握的情况,编制了《抗战七年来日本俘虏统计》,显示了1938年至1944年间八路军捕获的、接受其自动投降的日俘人数,见下表(照录原表):③军委1局:《抗战七年来日本俘虏统计》(1944年),解放军档案馆藏:2-Y-WS.W-1944-004-002。

表1 捕获、自动投降日俘人数统计(作战室调查)

另据统计,自1937年至1945年抗战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华南游击队等俘虏日军6213人,接受投诚日军746人。④参见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180页。收容管理、教育改造这些日俘,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日俘政策的制订、发展及执行

面对抗战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强调瓦解敌军工作。军委总政治部明确指出,“对敌人军队士兵进行政治工作,由于语言之不同,民性之不同,不可免地要遇着许多困难,然而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且必须要去克服的。”⑤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瓦解敌军争取伪军反正的政治工作》(1939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Y-WS.W-1939-003-002。在继承红军宽待俘虏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军委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等针对日军制定了一系列的俘虏政策,涉及优待日俘、管理日俘、释放日俘、教育改造日俘等诸多方面。随着日俘数量从无到有、由少及多,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也逐步发展、不断创新,日臻于完善,并在各根据地、各军区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

(一)优待日俘

优待俘虏是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于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士兵多出身于劳动阶层,其自身也是侵华战争的受害者。因此,区别对待日本帝国主义者和广大日本劳动人民,不以放下武器的日本士兵为敌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日俘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以公告、公开信、指示、指令等形式,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优待日俘政策,并且不断根据时势变化而调整修改。抗战伊始,中共中央便于1937年9月25日发表《中共中央告日本海陆空军士兵宣言》,明确表示只要日本士兵解除武装,决不虐杀一人。随即,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署名发布了《八路军告日本士兵书》,宣布对日俘实行走留自愿的政策。10月25日,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对俘虏处理办法的指示》,具体规定对获释日俘发放3元路费。同一天,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发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命令——对日军俘虏政策问题》,提出4项日俘政策,即不杀日俘并须优待;确保自动投降的日军生命安全;医治负伤日俘;给愿意回乡的日俘提供路费等。1940年7月7日,朱德、彭德怀再次签发《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司令部命令——对日俘的政策》,将优待日俘的政策补充完善为6项,指出:

中国军队系与日本军阀及地主作战,而日本士兵并非我军之真正敌人。日本士兵大部分与我等相同,系日本统治阶级压榨下劳苦人民之子弟。彼等多在日本军阀欺骗与强迫下而与我军接触,因此:

一、日本士兵被俘或自动来者,绝对不准伤害或侮辱。其所携物品,除军事上必要者外,一律不得没收或毁坏。并须以兄弟待遇彼等。我军如有指战员违犯此项命令者处惩之。

二、对负伤或患病之日本士兵,须特别注意给以治疗。

三、愿回国或归队之日本士兵,尽可能予以方便,使其安全到达目的地。

四、愿在中国或在中国军队工作之日本士兵,应予以适当工作,愿学习者应使其进适当学校。

五、愿与家族或友人通信之日本士兵,应尽可能的予以方便。

六、对战死及病死之日本士兵,应在适当地点埋葬,建立墓标,记其姓名、年龄、原籍、所属部队、等级、死亡状况、埋葬年月日及碑文。①第18集团军政治部:《八路军的政治工作》(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1-008-012。

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八路军各根据地、各军区还结合实际情况细化了相关优待日俘政策。1942年10月,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军工作报告》详细记述了生活上优待日俘的真实情形:

优待俘虏是我军早已确定的一种制度,因为它对敌军士兵的情绪转变有很大关系。送到野政来的俘虏在生活物质的优待上,亦相当注意,如住的房子,尽可能找大间清洁较完整的。对没有被服的,马上发给衣服、被子、毛巾、肥皂等日常用品。对饭菜上,每餐有肉菜,要丰富,尽量弄面给他吃,若自愿高兴吃小米饭时听其自便。另外供给他纸烟和零食之用的零用费(不算津贴)。不过,在扫荡行军期间,有时因买不到菜肉等,就受些影响,不能很好优待。……津贴的优待,一九四零年初每人每月还只是按三元五毛发,一九四零年后半年就增加到五元,一九四一年后就普遍增加到十元了。除这种生活上的经常优待外,另外过年过节,首长(罗主任、彭副司令、左参谋长②此处“罗主任”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彭副司令”为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左参谋长”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等)请他吃饭,送东西给他们,同时发动本地方上的团体及直属机关人员写慰问信,在精神上安慰他们。③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军工作报告》(1942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2-009-033。

抗战期间,各根据地普遍物资紧缺,财政紧张。当时八路军每月的津贴费标准是士兵1.5元、排级干部2元、连级干部3元,毛泽东和朱德的津贴也才只有5元,而在物质生活上对日俘给以尽可能的优待。此外,八路军各级敌军工作部门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悉心观察日俘,以便掌握日俘的特点,作为开展日俘工作的基础。他们分析认为:

自尊心强,因他有一贯的传统教育,认为日人是世界上优等人民,因此发生骄傲,欺软怕硬的心理,好面子,虚荣心强;竞争性强好胜心大,忌妒心很厉害,易受挑拨各个击破;报恩心重——小气不大方,非常注意小的地方,送他点礼或请他吃一顿饭,他即会长期不忘,好贪小便宜,这种特点是我们进行工作的有利条件;重礼义、讲客套,见面就施礼,每天见面必要寒暄;爱清洁;好迷信;性急躁、直爽——说作就作,不能等待,遇不高兴马上变脸;乡土观念重,不愿在外乡长居久住;阶级区别大,服从观念强;不大关心政治,认为政治不是本身问题,是有专人负责的;文化程度较高,因此便于与之笔谈;多疑——特别来到中国后;轻视女人而又愿意接近女人;好喝酒、吸烟、嫖女人、好吃甜的——喝酒后什么也可以谈。①晋察冀边区北岳区:《敌军工作总结》(1943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11-Y-WS.W-1943-024-002。

根据这些观察和总结,中共不断优化俘虏工作。如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改造中,更注意尊重日俘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对日俘不打骂、不侮辱、不搜腰包,组织日俘开展娱乐活动,允许日俘阅读日本报纸和刊物、给其家人朋友写信,甚至关心照顾到日本士兵喜欢的洗澡这样的细节。

(二)管理日俘

中国共产党的宽大政策和瓦解敌军工作,使日军官兵受到强烈震撼,也引起了日本军部的密切关注。敌人开始有计划地采取故意被俘或假意投降的方式,混入日俘队伍,打探我军情报,在俘虏中煽动不良情绪,伺机搞破坏。据此,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于1942年提出了更加谨慎的开展瓦解敌军工作的要求,强调要对日俘进行甄别和考察:

对敌军进行交朋友或小据点工作必须统一由旅以上政治机关进行和部署。……对非战中俘护来或自动投来的敌兵,要密切收集材料详加考察,特别是俘护的部队,要将调查的情形报告上级的政治机关,对其所携带物品要仔细检查并一并送交上级以便考查。②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关于敌军工作指示》(1942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2-009-019。

随后,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宽大政策的解释》,强调指出,对日俘不能片面地执行宽大政策,对日俘要加强管理,要实事求是地、有区别地实行镇压政策与宽大政策:

各抗日根据地发布的施政纲领或其他文件曾宣布:对敌人、汉奸、及其他一切破坏份子等,在被俘被捕后,除绝对坚决不愿改悔者外,一律施行宽大政策,予以自新之路。这里是提示了镇压与宽大两个政策,并非片面地只有一个宽大政策。对于绝对坚决不愿改悔者,是除外于宽大政策的,这就是镇压政策。这里同时提示的两个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决实行的。但各地有些同志只作片面的了解,这是错误的,必须纠正的。对于一切破坏民族利益的份子,必须采取坚决镇压的政策。……

各地党政军领导机关要根据本件作明确正当的解释,并根据此种解释去实事求是地有分别地实行镇压政策与宽大政策,而镇压与宽大是必须同时注意,不可缺一的。③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宽大政策的解释》(1942年),解放军档案馆藏:2-Y-WS.W-1942-011-002。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各根据地、各军区的政治部门检讨了日俘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只顾优待亲切,一味迁就放纵”的错误倾向,提出和制定正确的管理日俘原则:既要注意热情招待,又要提高警惕严防宪兵特务的破坏;既要提高物质待遇,又要加强思想教育;既不能放纵迁就,也不能过分约束。总之,要给日俘建立一定的生活制度、行动规则,使其在有限度有原则的自由环境中逐步获得思想上的改造。例如,晋察冀北岳区在1943年的《敌军工作总结》中写道:

片面了解优待政策,对俘虏过分迁就一味放纵,很怕触怒于他,这是不对的。俘虏来后任意乱窜随便要东西,有时仍乱以在日本军队时之蛮横态度故意挑衅,对我轻蔑无理叱责勤务员或战士,行军时不顾实际困难,挑吃挑喝,吹胡瞪眼,说不走就不走,有时甚至要打我们(如南店头俘虏之小沼),这是不允许的,这时很应当告诉他:“你是俘虏,我们优待的是被压迫的日本人民,并不是优待一个不讲理的‘皇军’,你要自觉。”……

“是战俘又是朋友,是过去的敌人,又可能是将来的同志”。这是我们对一般俘虏的基本态度,因为他是“战俘”,因为他昨天还是我们的敌人,所以要注意警卫,揭穿他对我之敌对思想,防范他对我之敌对行为,来后要做严密的身体检查,打击他嚣张高傲玩世不恭的狂妄态度,限制他放恣恶霸粗野蛮横的不当行为,在他面前要讲一定的身份,显出一定之魄力,只有这样他才能就范,才能对我尊敬,才能较好的接受我之教育。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是国际主义的队伍,是不以日本人民大众为敌的,我们要尽量设法争取他到反战反军部的阵营里来,并进一步培养为将来日本革命的干部。因此,我们要以朋友对待他,要向革命同志的方向教育他,须要一定的物质优待,要有满腔的热忱,应尊重其人格,给予他一定限度的自由,以不妨碍社会秩序不致给以逃跑空隙为限度,如一定范围内之散步,自由学习,可能则给家属朋友写信等(但须经过我之检查)。以诚恳的态度安慰他,使之感到温暖,耐心的解释其疑难问题,去掉其不安心理,并逐渐进行教育,使之了解我军的政策,认识战争的本质,找出日本人民应走的道路。①晋察冀分局:《1944年敌军工作总结》(1944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11-Y-WS.W-1944-034-004。

(三)释放日俘

释放日俘是中国共产党宽待日俘政策的重要方面。中共对于日俘的去留,坚持两个原则:其一,凡是坚持要求回国或归队的,尽可能给予方便,使其安全到达目的地;其二,凡是自愿留下不离开的,给予一定的教育,安排适当工作。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释放日俘政策,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抗战初期,为粉碎日军所谓“共军虐待和杀害俘虏”的欺骗宣传,争取较快地“降低日军士兵之作战决心而动摇其军心,以利于粉碎敌之进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布指示,要求“在战斗中俘获之日军俘护应尽量释放,多则不超过二星期,情况许可时当场释放。”②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敌军工作指示》(1939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Y-WS.W-1939-003-011。被释放回去的日俘,就像特殊的宣传队,将他们被人民军队优待的亲身经历广泛传播,对动摇日军军心起了很大的作用,引起日本军部的极大恐慌,为消除归队日俘宣传中共宽大俘虏政策造成的影响,他们残酷杀害了大批被释放回去的日俘。这使后来被俘日军纷纷主动提出留下,不愿意回到日军中去。

1940年6月,中共中央开始调整释放日俘政策,专门发出指示,禁止强迫遣返日俘,对不愿意回去的日俘将其留下。而在游击区的愿意留下的日俘,可酌情送往“附近比较巩固的根据地”。

俘获敌军士兵后,即给以好的招待与宣传,凡愿意回去者经过短时的宣传与谈话,使他们知道日本关于八路军的宣传是欺骗他们的,然后一律放他们回去,凡不愿回去者,禁止强迫送回。在对新俘虏之工作,可利用旧俘虏去进行。

凡自动过来的,查明真相后,一律不应强迫送回,而应争取帮助我们做敌军工作。

凡游击区域不宜训练俘虏的地方,如俘虏愿意回去者放回,不愿意回去者,可送附近比较巩固的根据地。③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对日军俘虏工作的指示》(1940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Y-WS.W-1940-004-011。

为避免释放的日俘归队后遭到迫害,1941年4月,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制定了“关于释放敌军俘虏工作的规定”,提出了保护被释放日俘的具体措施:

关于释放俘护此间的仗(注:原文如此),有些放回去敌人不杀,并仍留队工作,以致在敌军士兵中能多少带进我之影响。有些放回去则被处死。推其原因乃为敌人下级军官中,有些较开明的分子,有些则更加法西斯化,前者可以不杀,而后者则往往对被我放回之俘护采取处死的野蛮办法。此外,俘护中个别觉悟分子,回去后又来与我发生关系,或写信给我们,不注意秘密致被发觉遭杀害者,亦曾多次发现。因此对各部今后释放俘护有如下之两个规定:

1.释放时要指向比较开明之敌军官所警备的据点内,不要送到更加法西斯化的敌军官的手上去,各敌工部门平时就应注意这种情形的调查与材料搜集。

2.释放俘护中有较觉悟份子愿为我工作,或经我长期教育后给了一定任务放回去的人,都应教育他们注意秘密,不要轻易与我发生关系或写信找我们,免遭破坏。①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关于释放敌军俘虏工作的规定》(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1-012-011。

同年,八路军在另一份关于政治工作的报告中提出:“在俘虏中,其愿留中国参加工作者,把他们组织起来,组织在‘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的团体内,有系统地进行敌军工作,及教育他们成为将来日本人民革命的干部。”②第18集团军政治部:《八路军的政治工作》(1941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1-008-012。

1942年,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作出《关于敌军工作指示》,提出原则上不释放战俘以教育培养日人革命力量的长远计划。

为更多培养日人革命力量,确定今后原则上不释放俘护,但有下列情形者例外:

1.对我军俘护政策影响尚少之日军部队而有以释放俘护作宣传之必要者。

2.战况紧急或其他原因无法带走者。

3.无教育希望者,如残废老弱娼等。

为便于新来俘护的处理,各地可酌量设置日人弟兄招待所以便新来俘护的收容隔离与进行考察。同时对于决定释放之俘护亦可在此种招待所内经过一定教育后再行释放。估计敌后环境的困难,今后各地所有俘护在可能情况下一律送来延安,以便进行有系统的教育。③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敌军工作指示》(1942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Y-WS.W-1942-005-008。

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日俘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成分越来越复杂,其中不仅有日军官兵,还包含有大量日侨,收容管理日俘的压力越来越大,且大部分日俘思乡心切,迫切希望回国。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是再次调整释放日俘的政策,要求各部队原则上将日俘即时遣散回国。

各部队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待日俘的具体办法。如1945年,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和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发布《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处理俘护问题的指示》,要求:

俘护之日军官兵及日侨,原则上大部即时遣散回国,小部争取,自愿留下(如医生、技师、炮手等专门人材及能作日军工作者)。应当遣散回国的由野战兵团最高政治机关,或被(由)指定部队负责进行宣传释放,和(保证)可能的物质待遇供给,大量宣传,并依军事情况指定其行动路线,扩大政治影响,其争取部份除工作的需要留下外,其余的送军区工农学校。④陈毅、舒同:《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处理俘护问题的指示》(1945年),解放军档案馆藏:143-Y-WS.W-1945-001-001。

(四)教育改造日俘

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在充分尊重日俘人格尊严的前提下,通过教育启发日俘阶级觉悟,争取日俘思想的转变。通过训练改造日俘,使其帮助我军在对敌军工作中发挥特殊作用。

1940年6月军委总政治部发布的《关于对日军俘虏工作的指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的重大发展和完善。该指示强调要训练教育日俘,争取日俘为抗日军队服务,并提出了训练日俘的具体方法:

对俘虏之训练,应注意多分配事情给他们做,如参加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之日语教授,参加宣传品之起草,参加伪虏之训练,自愿的写信回国给其亲友等等。过去对俘虏工作之困难是因为没有日本人替(赞)助我们,假若我们能训练出几个同情我们的俘虏,则今后俘虏工作及一般敌军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对俘虏之训练,应由浅入深逐渐启发其阶级觉悟,不应一开始即以马列主义重要著作去作教材,而应有长期的渐进的教育计划。①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对日军俘虏工作的指示》(1940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Y-WS.W-1940-004-011。

最初对日俘的教育改造工作,是由各部队独立开展的,后随着日俘人数的不断增加,前线各部队中敌工干部严重不足,也缺乏比较安定的改造环境,原来的教育改造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亟需加以调整,以便能对日俘进行系统、正规的改造。1940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创办“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用以教育改造日俘。1941年5月15日,该学校正式成立,开始对日俘进行学校教育,目的是提高日俘的思想认识和觉悟,使其为反法西斯战争服务。随后,在晋西北、山东和华中等地又相继建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分校。这些学校根据日俘的特点、文化程度、社会经验、思想状况及入校时间,编入不同的班级,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日本工农学校晋西北分校将日俘分成“短期释放者”和留在根据地者两类人,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改造成果。档案记载了该校的教学方法:

对短期释放者的教育:

A、首先使(向)他说明八路军和反战同盟的立场,使了解我军并非“匪贼”,反战支部并非“非国民”,正是为了日本人民的幸福,所以才做反战工作,所以我们的工作是最正义最伟大的,只要在这个问题上稍能了解,以后对于任何问题的教育,都是便利的多。

B、说明八路军的俘虏政策,以及为什么要优待俘虏,说明优待俘虏并不是阴谋,使之不要怀疑。

C、说明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间并无仇恨,中日人民应团结起来,侵略战争是军部挑起来的,对日本人民没有丝毫利益。

D、对之亲切态度:许多俘虏在最初觉悟时,与其说是由于我方政治理论教育之结果,倒不如说是由于八路军和反战同盟员对他们亲切态度所影响,因在以前他们都认为八路军是残酷的“匪贼”,但现在却完全两样,另外他们认为自己是俘虏本应被杀,但我们不但不杀,相反对之亲切态度,所以无形使之对我非常感激,而转变其敌视态度,特别对负伤有病者更应如此,也更易使之对我感激。

E、从卫生上的照顾:新来者首先要给他洗澡洗衣服,购买一些洗服(漱)用具,可能时还可发给新衬衣,因为他身上虱子最多。

F、简单的告知目前国际形势,说明军部发动战争之正邪,战争发展的形势,英美的实力,苏联强大,致轴心必败,盟国必胜,最后说明军部失败日本人民即得到解放,大和民族并不灭亡,以及日本士兵和战争的关系。

G、说明将来军部失败后日本的社会情形,自由幸福的新日本是个什么样的模型,那时日本人民生活是如何幸福自由。

对留在我方者之教育:

A、首先进行对新来者教育中的前五项,后二项以后适当的进行。

B、联系其切身利益说明一般问题,不要马上即以反战理论教育。说明日本人民生活恶化的原因。为什么国内粮食恐慌,煤炭缺乏,煤油恐慌。日本人民负担租税的程度。日本为什么实行“配给制”。日本物价问题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C、从实际生活中给以影响。开欢迎会,让其演说。利用纪念日发动其演说,例:“三一五”“劳动节”“十月革命纪念日”“反战支部成立纪念”等会议上,让其讲话即会提高其对革命的认识,另外也可听到别人的讲话,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减低其忧愁和郁闷,在支部设置野球、将棋、麻雀、扑克等玩具,我们和他一起玩,与之打成一片。对日本杂志最好不要让看,但既经(然)看到了或拿起来的话,就不要从他手里没收,以引起其反感。举行各种座谈会,茶话会,以便交换意见,同时也是收集材料的最好方法。

D、利用俘虏或反战同盟员去教育俘虏,这可减低其敌视心理,容易接受。

E、生活上建立各种规律及制度。寝室规则、办公室规则、教室规则。全体盟员和他们混编小组,一定时间开小组会,建立汇报制度,开生活检讨会批判会,日常个别谈话,以逐渐提高其思想意识之锻炼。但初来者不应强制其这样严格的规律生活,而应让其自觉的遵守,但也不应过于放松,如果本人于有意无意间对中国人民对八路军或对反战支部侮辱行为时,要从道义观念上指责他的错误。

F、由浅入深的进行理论教育。①晋察冀边区北岳区:《敌军工作总结》(1943年),解放军档案馆藏:311-Y-WS.W-1943-024-002。

晋西北分校还要求每位担任教育改造日俘工作的干部,不仅要有一定的日文水平和理论水平,而且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对俘虏教育工作要有深刻的认识,有足够的耐心,切忌对俘虏发脾气耍态度;要求他们关注和掌握日本人的特点,了解和尊重其风俗习惯,不要在这一点上引起日俘的不满;对日俘讲话举例不要千篇一律,不要太政治化、原则化,要能与其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解释问题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通俗易懂。

三、日俘政策威力的重要体现——日人反战组织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及其实施动摇了日军的战斗意志,加剧了日军官兵特别是普通日本士兵思乡厌战的情绪,瓦解了军心,促使其纷纷哗变投诚。尤其是改造日俘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日俘思想的转变。经过改造的许多日俘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感召和实际帮助下,先后建立“觉醒联盟”“日本人民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等反战组织。这些组织不仅积极帮助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场上开展对敌宣传,有效削弱了日军战斗力,还在根据地参与了生产建设、卫生服务等工作。可以说,日人反战组织的建立和作用发挥,是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威力的体现,也是这一政策形成的重要成果。概言之,日人反战组织主要做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收集日军情报

日人反战组织积极收集分析战场上缴获的日军军事文件、报纸杂志、日本士兵和侨民的信件与日记等,认为“这些对于了解日军的军事、政治情况、士兵的情绪以及日本国内的情况,是极为重要的。”“反战同盟”还专门成立了“日本军队研究会”,向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提供军事情报。1942年,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在《敌军工作报告》中,记录了日人反战组织成员收集敌军情报的成功事例:

渡边因过去在日军中是搞收发电报的,知道敌人的号码,他现在总司令部搞情报工作。1944年10月,日军对我冀东地区进行大“扫荡”时,配备了大量的军犬,这些军犬一嗅到我方人员的气味就狂叫不止,给八路军侦察员侦察日军的“扫荡”情况,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搞清日军用什么办法让军犬区别敌我的秘决,冀东分区领导让在日本军犬训练队当过训犬员的宫本潜入日军军营进行侦察,终于搞清了日军的奥妙在于身上带白胡椒,我方人员身上没有。从而,为八路军反“扫荡”创造了有利条件,宫本在侦察任务撤离时负了伤。②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军工作报告》(1942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2-009-033。

(二)加强对日宣传

日人反战组织成立后,开展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反战宣传。由于他们熟悉日军情况,了解日本语言和风俗习惯,对中共的俘虏政策又有切身感受,与日军官兵有同学、同乡、朋友关系,所以日军对他们的抵触情绪也相对较少。日人反战组织成员通过书写标语、编写日文宣传品、喊话和唱歌等形式宣传中共的政策和主张,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劝说日军放弃战斗。

1.书写日文标语。书写标语是最简易的一种宣传方法。标语写在一切日军可能见到的地方,树干、电线杆、桥梁、岩石甚至残垣断壁上。标语的主要内容是:

(1)强调战争残酷和痛苦的(每次(反)“扫荡”都制造宣传品);

(2)指出敌军军队官兵生活的不平等不自由,助长其对长官不满意的;

(3)报告敌国国内消息如经济财政的困难,公债的具体数字引起兵士对家庭生活无办法的;

(4)以反战同盟团体的名义报告八路军(中)日本人的自由快乐的生活,指示他们出路的;

(5)消除敌军对中国军民的偏见,打破民族隔膜的;

(6)揭破敌人各种欺骗宣传的;

(7)利用年节、樱花节的事件引起厌战思家的;

(8)太平洋战争发生后,对敌兵发布告,欢迎他们到八路军内逃战的。①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军工作报告》(1942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2-009-033。

随处可见的标语口号对日军刺激很大。黄烟洞战斗中,八路军新1旅将日文标语口号写在一块大布上,趁夜暗悬挂于敌据点的城门上,使敌人在次日清早一开门便陷入极大恐慌中。有些日军军官甚至命令部属用大炮去轰掉书有标语的建筑,但仍无法阻止日军士兵对这些日文标语的关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通知各部队将旧标语口号全部换成日文新标语口号,并要求标语的字要写清楚,不准写不规范的简笔字和看不懂的艺术字;在敌占区,最好将标语写在或贴在树木、庙宇、破墙壁上,不要写在或贴在老百姓家的院墙上,以免招致日军对老百姓的报复。

2.编写日文宣传品。“反战同盟”山东支部先后编印了《阵地通信》《曙》《觉醒》《士兵之友》等日文宣传刊物;冀南根据地编印日文报纸《兵士之友》;晋察冀区编印中日文报纸《中日人民之友》,等等。这些报纸杂志多半取材于日本报纸、杂志,反映日本国内政治、社会、人民生活方面的新情况,很适合日军口味,非常受日军士兵欢迎。从最早的日人反战组织成立到抗战胜利前后3年多的时间里,日人反战组织共编写宣传品100多种,印刷80余万份,这对于日军官兵了解战争性质、战局发展真相和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帮助日军官兵从迷梦中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

3.日语广播。日人反战组织成员利用日语广播有效打破了日军对广大士兵和下级军官的信息封锁,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战况和自身的处境。比如,“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后,开办了对华北日军的日语广播,主要播出的内容有时事解说、日本政治经济状况、日本士兵在八路军中享受的优待等,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喊话和唱歌。日人反战组织成员在战场上帮助八路军、新四军对日本士兵进行喊话宣传。时机主要选在敌军被我包围、敌军发生动摇并开始退却、敌军已被我打败三五成群逃跑、敌军逃避在破屋里山沟内,或敌军在战败情况下要自杀时进行。由于战场喊话的地点离敌人很近,对敌宣传员处境非常危险,随时都有可能中弹牺牲。但反战组织成员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在枪林弹雨中对敌宣传。据档案记载:

担负喊话这个责任的是连队的敌工小组,但由于组织的不健全和敌工小组成员日语不好,过去喊话工作起的作用很小。自从反战同盟成员担任喊话和唱歌任务后,喊话的内容也从“缴了枪,不杀你,优待俘虏,我们大家都是亲爱的朋友,到这里来,站住,举起手”这些简单的话到一篇道理,如说明战争的性质,八路军是怎样的军队,八路军对俘虏的政策等。唱歌一般连队所用多为“赤旗”和“战友”这两支歌,另外还有新编的“新日本建设歌”等歌曲。如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觉醒联盟太行支部全体出动,协助八路军行动,向日本士兵进行宣传喊话,给日本军队非常大的影响。385旅在狮脑山上,旅敌工干事朝鲜同志是反战同盟成员,当黎明前我军一部和敌人遭遇时,在相距百米远,他同敌人谈了十五分钟之久的话,最后还唱了一支日文厌战的歌曲,他的歌声曾博得了对垒敌人的鼓掌。在1941年春季攻势中,新1旅派出武装宣传队包围积善敌军据点,宣传队中的反战同盟成员在夜半唱歌和喊话有十多分钟之久,歌声震撼了敌据点内睡觉的敌人,使敌兵非常感动,据说次日兵士闷闷不乐,有掉眼泪的,同时也使敌长官非常震惊。①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军工作报告》(1942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2-009-033。

在反战组织成员的帮助下,八路军各连队的敌工小组学习并熟练掌握了战场口号的日文书写和发音,解决了在火线上喊中文口号日军听不懂的问题。1943年太岳纵队政治部关于《对日军宣传标语、口号的规定》辑录了一部分战场口号,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当时该部队官兵学习掌握的简单的日文喊话内容:②太岳纵队政治部:《对日军宣传标语、口号的规定》(1943年),解放军档案馆藏:85-Y-WS.W-1943-006-020。

表2 战场口号(日、中文对照)

(三)协助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日俘教育改造工作

日人反战组织成立后,对日军新战俘开展了大量教育争取工作。那些思想顽固、对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抵触情绪大的日军战俘,经过反战组织成员的艰苦工作,绝大多数思想情绪发生了转变。如日人松山一郎是在华北战场上走投无路准备自杀时被俘的,被俘后他让八路军打死他,态度十分蛮横。“反战同盟”成员田中、东忠等人多次教育开导他,松山得知田中被俘前是日军少尉军官时非常惊讶,他看到田中非但没有被八路军杀死,而且还成了日本“八路”,逐渐相信了中共的日俘政策,最后终于觉醒,加入“反战同盟”,成为了一名反战勇士。

(四)参与部队军事训练和敌工干部培训工作

中共赋予日人反战组织成员以瓦解日军任务,并不要求他们承担军事战斗任务。但他们也会被要求到部队参加训练和培训工作。以1941年为例,日人反战组织共派出23名成员,分18次深入一线旅团部队,累计工作时达1346日。③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军工作报告》(1942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2-009-033。

1.参与部队军事训练。日人反战组织成员大多是日军士兵出身,十分熟悉日军的武器、战术、队形、技术等。一些反战组织成员担任军事教员,负责教授部队刺枪、掷手榴弹、使用歪把子机枪等各项军事技能。教学过程中,他们不仅耐心讲解,悉心传授,还自己动手制作瞄准仪、角度器等器材,供训练使用。他们发现部队军事技术方面存在的缺点、不足,也能毫不客气地对此进行批评,或向部队首长提出合理建议。日人反战组织成员熟练的军事技术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得到了受训的广大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

2.参与培训敌工干部。日人反战组织选派了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成员到部队和院校组织的敌工干部训练班参与教学工作,主要担任日语教学任务。他们自己动手编教材,教学过程中,严格认真、不厌其烦地耐心帮教,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一大批敌工干部的日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多数敌工干部都学会了“缴枪不杀”和“优待俘虏”等战场常用的口号。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军工作报告》中谈到反战日人参与部队和院校敌工干部训练班教学情况:

1941年旅团开办敌工训练班15次,参加人员226名,训练时长114日,主要内容是日语口号及反战歌,另外除专门训练班以外,在没有战斗时随时到连队进行训练,训练成效一般会基本口号6句,2至3个反战歌,同时战士认识和了解日人反战团体的程度也提高了。有的在抗大敌军工作部训练队内担任教授日语任务,如吉田太郎在抗大敌军工作部训练队教了一年日语,非常热心工作,成绩很大。①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军工作报告》(1942年),解放军档案馆藏:5-Y-WS.W-1942-009-033。

(五)参加根据地医疗工作

日人反战组织成员中有一些卫生医务人员,他们在根据地的医疗诊疗和卫生工作方面,对我军贡献甚大。例如,“觉醒联盟”本部负责人之一山田医生毕业于日本东京医科大学,被俘前是日军中尉医官。参加“觉醒联盟”后,山田自愿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服务,在白求恩医院担任救治工作,他医术精湛,服务八路军伤病员热忱周到,在物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苦心研究,发明了治肺病的施疗机,并摸索出许多以土药代替西药的治疗办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根据地西药短缺的难题。“解放联盟”苏中支部盟员加藤,为新四军诊治了大批伤病员。医术高明的肺病专家、“反战同盟”太行支部的吉田太郎经常随身带着小药箱,一面做反战宣传,一面随时随地为中国军民提供医疗服务。像上述积极参与根据地医疗服务的反战日人还有不少。

(六)参加根据地的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期间,敌后根据地党政军领导原本没有要求反战日人参加生产运动。中共中央曾指示要求,边区虽然遇到经济困难,还是要保证日人反战组织一切必要经费,不影响反战日人的生活待遇。然而,日人反战组织成员主动提出不能光接受照顾,也要参加生产劳动。他们组织起来,自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开垦荒地达90余亩。他们还自己制作玩具、糖果等,为丰富边区人民生活尽一臂之力。尽管日人反战组织力量有限,但这种与敌后中国军民同心协力共度难关的精神却是值得肯定的。

总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显示了威力,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抗战八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在正确日俘政策影响下愿意接受改造的敌军官兵,共同对敌作战。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懂得和平的珍贵。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在中日关系上制造事端,我们回顾70多年前中日两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反战的历史,从中可以获取发展两国关系的有益启示。

猜你喜欢
俘虏敌军八路军
俘虏了一“位”自行车
狄斯雷利“俘虏”将军
一句话俘虏一位将军
忆志愿军优待战俘和瓦解敌军工作的成功经验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瓦解敌军工作的特点
淮海战役中瓦解敌军工作概述
宽待俘虏 瓦解敌军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