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考论

2015-09-12 03:26杨彩丹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史资料阎锡山陆军

杨彩丹 张 楠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甲午战争后,清廷谕令编练新军并在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山西省巡抚胡聘之请准于1898年设立了山西武备学堂,这是近代山西第一所新式军官学校。山西武备学堂仅存在6年时间,①1900年学堂因义和团运动停办;1902年,新任巡抚岑春煊奏准恢复重办,1906年再度停办。但先后分4批共派出28名留日军事生,山西省大规模派遣留日军事生由此开始,它开启了山西军事近代化的进程。目前学界尚无专文研究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本文试从留日军事生的选派、留学状况及其归国后的贡献等方面,对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作一综合考察,以求教于方家。

一、留日军事生的选派

山西武备学堂派遣留日军事生始于1904年。②山西最早赴日留学之人,当属灵石人何澄。1901年,他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次年转入陆军士官学校,属于自费留学。1903年,由山西大学堂中学专斋保送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学子景定成,留学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也是山西较早的留日学生。

1904年5月20日,根据清政府练兵处《选派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规定,即:“选派学生,各省须有定额,……山西……各三名”,“凡已设武备学堂,各省旗学生应在该学堂内选派”,①练兵处:《选派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折》,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岀版社,2012年,第127、128页。山西武备学堂选派清廷官费留日军事生3名:阎锡山、张维清、姚以价。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专题资料选辑》第2辑《清末新军编练沿革》,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337页;《阎锡山早年回忆录》,《近代史资料》总55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22页。

8月13日,时为山西省巡抚的张曾敭以“晋省士习愿悫,只以地居偏僻学识未尽开通,兴学则无堪胜教习之人,练兵更少精习新操之士”,且到日本留学“地近情通,费省效速”为由,提出“由武备学堂遴派学生二十人”,作为省给公费生赴日。③张曾敭:《奏选派学生前赴日本就学折》(光绪三十年七月初三日),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岀版社,2007年,第340页。山西武备学堂遂派20名学生赴日学习军事,他们是:温寿泉、黄国梁、张瑜、乔煦、王宝善、金凤巢、马开崧、顾祥麟、焦纯礼、武滋荣、李大魁、李伟旃、焦滇、郭廷康、张呈祥、张肯构、田国琛、吴长龄、荣炳、王传琳。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专题资料选辑》第2辑《清末新军编练沿革》,第338页。

1905年,根据《选派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的规定,经山西省巡抚奏报和清政府练兵处考核,山西武备学堂再次选出3人作为清廷官费生赴日游学,他们是:孔繁霨、井介福、王炳潜。⑤《东方杂志》,1906年第2卷第12号。

1905年,时为山西省巡抚的张人骏“饬藩皋两司衙门,就本省候补州县佐二各员”,遴选品行端正者作为省给官费生留日。这次成行的留日生中有山西武备学堂2人,即余钦烈、金应升。⑥郭荣生:《清末山西留学生》,太原:山西文献社,1983年,第22页。

地处内陆、存在仅6年的山西武备学堂,缘何能先后派出4批留日军事生?这除了当时全国学生盛行留日外,其原因主要有:首先,19世纪中后期,山西省灾荒频繁,仅旱灾就有19次、洪涝27次、冰雹14次、蝗虫13次、地震4次。⑦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民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220页。其中1877至1878年间的“丁戊奇荒”影响最大。为改变山西穷困现状,有识之士呼吁求新变革。其次,清末“新政”推行,山西新军编练亟需人才。1901年开始,清政府屡颁上谕,要求各省裁撤旧营,创建新军。山西需要“学习陆军以储常续,备军将校之材”。⑧张曾敭:《奏选派学生前赴日本就学折》(光绪三十年七月初三日),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第340页。再次,山西地方当局支持和鼓励留日活动。日本地理位置距中国较近,费用较少。日本学习西方迅速成为强国,也成为中国效法的榜样。故山西从省府到武备学堂积极支持学生去日本留学。山西武备学堂的复办与发展也为成功派遣留日军事生奠定了基础。1902年山西武备学堂复办,学堂严格招生,入学120余人多是各县品学兼优的应试童生和在痒生员。学堂按照新学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军事课与文化课并重,其中军事课包括战术学、筑垒学、地形学、兵器学、典范学等;普通课包括国文、历史、地理、算术、英文、德文、格致等。⑨荣鸿胪、李志舆:《太原解放前山西历届军事学校概况》,《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太原:《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1998年,第372页。所以学生留学能有较好的学习基础。

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的派遣是近代山西军事教育的重要内容,前后持续两年时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的地域分布为“南、中、北并立”,南部集中在临汾,中部集中在太原,北部集中在忻州。据考证,临汾地区有5人,其中温寿泉、李大魁为洪洞县人,①温寿泉、李大魁、李伟旃、张呈祥、乔煦、王宝善、田国琛、荣炳、张维清、阎锡山、张瑜、焦纯礼、焦滇等人的籍贯信息均来自《东瀛同学姓名表》,谢克昌:《孙中山与山西》,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年,第631、632页。李伟旃为临汾县人,张呈祥为赵城县人,井介福为襄陵县人。②《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3卷,太原:《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1999年,第515页。太原地区有6人,其中乔煦、王宝善、田国琛、荣炳、金应升为阳曲县人,③郭荣生:《清末山西留学生》,第24页。张维清为清徐县人。忻州地区有5人,其中阎锡山和张瑜是五台县人,焦纯礼为忻县人,焦滇为忻州人,王炳潜为崞县人。④《 1923年崞县旅省同乡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原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原平文史资料》总第9辑,原平:原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2000年,第268页。各地学生数量的不同与各地区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密切相关。

其次,政府主导学生留学全过程。初期甄选时,留日军事生们就须经学堂、巡抚、清政府练兵处三层考核。政府参与留日生的留学准备和管理工作,如张曾敭派熟悉日本情况的候补道李宗棠先行赴日与驻日大臣杨枢商定留日学生在日相关事项;留学生赴日时,省补用知县吴春康又被任命为留日军事生监督,一起留驻日本。留日军事生毕业回国后,他们又须由练兵处统一考试,然后授以武职。留日军事生均为官费生,其中6名为清廷公费,川资和学费由清政府练兵处和山西省共同承担,另外22名为省给官费。

再次,留日军事生整体素质较高、所学专业方向明确。这与非留日军事生不同,非留日军事生有官费和自费两种,学生素质高低不等,既有“专务学业者”,又有“好为横议者”“堕行废学者”。⑤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709—710页。而《选派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明确规定,武备学堂须选送“体质强壮,聪明谨厚,志趣向上,并无暗疾嗜好,于中学已有根柢,武备各学已得门径”的学生出国学习军事;⑥练兵处:《选派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折》,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第127—128页。留日军事生经过了层层考核,带有明确的为省内培养将帅之才和军事教育之师的留学目的。28名留日军事生专业方向都较为明确,主要集中在士官、测绘和铁路三个方向。

二、留日学习和社会活动

抵日后,这些留日军事生首先进入振武学堂接受军事预备教育,主要学习军事课目和自然科学。课程分为两类:军事学包括徒手教练、机械教练、部队教练、测量、战术等;普通学包括日本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博物、图画等。⑦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年,第63页。其中吴长龄、王传琳和金应升并未学习军事,他们分别进入早稻田大学预科班、明治大学高等预科班和经纬学校接受非军事预备教育。

经过3年的预备教育后,留日生们被分到士官、测绘及铁路等一些非军事专业方向学习,每个专业方向都须先经历1年左右的实习期。其中,士官专业留日生须以“士官候补生”的身份进入日本联队实习,接受日本军官的实地训练。测绘专业留日生则进入当地的测绘机构进行实习。具体实习地见表1:

表1 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抵日时间和实习情况表①表格材料来源:1.黄国梁:《住所人名录》,《黄国梁留日士官学校日记》,山西博物院藏,1907年,第44—46页。2.郭荣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民国留学生簿》,《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编辑》第370种,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第33、36、38、39、41、50、155、158—159页。3.沈云龙:《清末各省官自费留日学生姓名表》,《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编辑》第494种,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年,第 7、24、96、180—182、191 页。4.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 年,第 208 页。5.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 外事侨务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第113页。6.冯自由:《冯自由回忆录 革命逸史》上,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年,第500页。7.郭荣生:《清末山西留学生》,第24、25页。8.《东瀛同学姓名表》,谢克昌:《孙中山与山西》,第630—632页。

实习期结束后,留日生接着进入专门院校进行学习。其中,进入崖仓铁道学校的有:张呈祥(业务科)、荣炳和张肯构(机械科),主要学习铁路建设的相关知识;进入陆地测量部修技所三角科的有:李大魁、井介福、王炳潜、李伟旃、焦滇和郭廷康,学习军事测绘知识;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的有:阎锡山、黄国梁、姚以价、张瑜、乔煦(以上5人进该校第六期步兵科)、温寿泉、顾祥麟、王宝善、武滋荣(以上4人进该校第六期炮兵科)、马开崧、金凤巢、张维清(以上3人进该校第六期骑兵科)、焦纯礼(进该校第六期辎重科)、孔繁霨(进该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后官阶为初级军官;田国琛入陆军步兵学校,为该校炮兵科第九期学生;吴长龄和王传琳入明治大学,分别在法科和商科就学;余钦烈进入警监学校;金应升在早稻田大学理化科学习。

除专心于学业外,留日生们也十分关注和参与国内进步的政治活动:

一是发文吁请山西人民重视“出洋游学”。1904年底,已抵日的22名留日军事生(除王传琳),同其他留日的山西学生发表《山西留日学生呼吁乡人出洋游学公启》,指出山西等西北省份“数十年来,号为闭塞,其民人狃于巩固腐败之结习,不能自据其地势,不能自扩其权利,固已久在劣败之列矣”,使得“山西之祸患,亦如在弦之矢,临崖之丸,骎骎有不可终止之势”。高呼解决山西之困的办法唯有“造才之策”——“出洋留学”,如果“不急求学以自存,将永无求学之日,即永无自存之时,而尚暇为一身私计,以误全省生命存亡大事耶”?①《山西留日学生呼吁乡人出洋游学公启》,谢克昌:《孙中山与山西》,第627—630页。这份公启对山西民众留学意识的唤起到底起了多大作用,无史料可寻。但是到辛亥革命前,山西留日生人数确实大大增加了,达到348人,留欧美生71人。②郭荣生:《清末山西留学生》,第2页。

二是加入同盟会及铁血丈夫团,投身于革命事业。据《山西早期同盟会员录》记载,荣炳、温寿泉、乔煦、张瑜、阎锡山、井介福、张呈祥、焦滇、李大魁、王炳潜、焦纯礼、孔繁霨、余钦烈等13人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③刘吉人:《山西早期同盟会员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资料研究委员会:《山西文史资料》第30辑,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3年,第139—144页。鉴于山西籍同盟会会员的迅速增加,同盟会在东京建立山西分会,荣炳为山西分会会员入会主盟人。另外,王传琳则加入同盟会河南分会。阎锡山、温寿泉、张瑜和乔煦4人还加入了同盟会内部“一纯军事同志之组织”——铁血丈夫团。④阎锡山:《阎锡山早年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总55号,第124页。

三是积极创办革命报刊,进行革命宣传。1907年9月,荣炳在日本参与创办杂志《晋乘》,主张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在杂志论著、杂俎、文艺、附录等栏目里,多用白话文论说,通俗易懂,杂志被其他留日生带回国并借此向省内民众传播新思想,杂志共出3期,1908年6月停刊。1907年12月,王传琳在日本参与创办《河南杂志》,宣扬民族和民权主义,该刊共出10期,因言论过于激进而被迫停刊。

此外,留日军事生还积极做革命斗争准备工作。阎锡山编著《革命军操典》和《革命军战法》,“《革命军操典》注重编制之改善,《革命军战法》则注重夜战”,均为适应回国革命而作。⑤阎锡山:《阎锡山早年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总55号,第124—125页。

三、归国及其贡献

由于所习专业及抵日时间不同,阎锡山、温寿泉等士官专业留日生于1909年回国,井介福、王炳潜、李伟旃、余钦烈等于1910年回国,较迟的孔繁霨、田国琛和王传琳于辛亥革命前后回国。归国后,陆军士官生被初步委任为山西督练公所步操一等科员或者炮操一等科员等职务。军事测绘生则到山西陆军测绘学堂任教。其中,姚以价因表现优异,不久被第43协协统姚鸿法升为第2标第3营管带。黄国梁被任命为陆军第1标标统。温寿泉成为陆军小学堂监督,阎锡山、马开崧成为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⑥李应生:《辛亥前后山西军界见闻片断》,《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2卷,太原:《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1999年,第586页。

1909年12月和1911年1月,宣统皇帝前后两次召已归国的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入京,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列优、上各等级,最后他们均被授予功名及军衔,并被委以职务。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2 山西武备学堂部分留日军事生回国受赏、任职情况表① 表格材料来源:1.《并州官报》第109号,“上谕”,1909年12月3日。2.《国风报》第一年第33号,“谕旨”,1911年1月10日。3.李应生:《辛亥前后山西军界见闻片断》,《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2卷,第586页。

一些留日生回国后迅速投入反对旧官僚的斗争中。如1909年阎锡山和南桂馨等人通过报社揭露时任山西军队标统和巡抚的夏学津和丁宝铨的不良行为,引发“李嵩山案”,②李嵩山为此次活动负责人,被夏学津和丁宝铨下令逮捕,时称“李嵩山案”。夏学津被调为军械局总办。辛亥革命前夕,在军队中任职的留日生积极扩招新兵,壮大革命军力量。他们以原山西武备学堂学生为重心,动员大批青年投军当兵。尤其是1911年,黄国梁和阎锡山根据“旧兵退伍,补充新兵,教育一年”的整顿计划,将大量具有革命思想的新兵安插进新军各兵种中,并通过操作使同盟会员王嗣昌、张德荣分别成为第1、第2标的模范队队长。在留日生的努力下,“黄国梁、阎锡山的一、二标里,同盟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队官(连长)、排长、什长中的同志很多,能够掌握住军队三分之二以上的力量”。③温寿泉、黄国梁等口述,李冠洋整理:《山西乡老座谈辛亥山西起义》,《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2卷,第556—557页。留日生出身的军官掌握了新军的重要力量。(具体任职见表3)

表3 辛亥山西起义前后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任职表①表格材料来源:1.黄国梁:《自述》,《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第149页。2.温寿泉、黄国梁等口述,李冠洋整理:《山西乡老座谈辛亥山西起义》,《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2卷,第555、566、791页。3.《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3卷,第515页。4.《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7卷,太原:《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2001年,第512、535页。5.文闻:《晋绥军集团军政秘档》,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1—2页。6.刘国铭:《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1262页。7.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人物志》,北京:中华书局,2001 年,第 39、57、255、330、331、553—556 页。8.史云桂:《界首人物》,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第17页。9.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662页。

这些留日生还积极策动和领导辛亥太原起义。1911年10月22日,陕西起义爆发,山西巡抚陆钟琦从太原抽调第1标两营前往河东(今山西南部运城、临汾地区)。黄国梁、阎锡山、温寿泉、乔煦、张瑜等人紧急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发动太原起义。10月29日晨,姚以价率军从城外攻城,张瑜和乔煦率兵在城内响应,进而光复太原。李大魁将山西陆军测绘学堂和陆军小学堂的学生组织成学生军,布置到太原城内站岗。同日,参与起义的留日军事生、山西同盟会会员及其他重要人物在省咨议局开会,成立山西军政府。太原起义后,军政府决定分兵东、北、南三路巩固胜利果实和解放山西。东路军方面,姚以价为总司令,乔煦为前敌司令。当时姚以价、乔煦、阎锡山、温寿泉、黄国梁、马开崧等人与革命党人吴禄贞等人召开娘子关会议,密谋东出山西,在袁世凯从湖北返回北京途经石家庄时将其铲除,进而联合山东革命势力直捣满清政府。然而消息泄露,袁安全返京并派兵回击东路军,东路军败退。北路军司令张瑜则率军攻克雁门关,围困大同。刘汉卿、李大魁分别为南路军正副司令,发动临汾起义,之后温寿泉在运城建立山西省河东军政分府。②温寿泉、黄国梁等口述,李冠洋整理:《山西乡老座谈辛亥山西起义》,《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2卷,第559—564页。民国建立后,这些留日生们也多在山西军政界担任要职,成为军政界重要人物。(具体任职见表3)

留日军事生回国后对军事教育事业贡献也颇著。1909年,温寿泉担任山西陆军小学堂监督,负责学堂管理。该学堂开设有普通课和军事课,阎锡山、张瑜、马开崧、王宝善等人担任小学堂兵学教官,负责教授典范令、操场训练和野外动作等课程。李大魁担任山西陆军测绘学堂监督,负责学堂日常管理;王炳潜担任该学堂教育主任兼三角课课长,教授测绘选点课程;李伟旃担任该学堂制图课课长,负责教授清绘、横绘、放大、编篆等内容;李伟旃等则担任该学堂步兵操典等军事课目教官。①荣鸿胪、李志舆:《太原解放前山西历届军事学校概况》,《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第373—375页。此外,王传琳于1911年7月曾任河南法政学堂教员。②河南省教育志编辑室:《河南教育资料汇编》,郑州:河南省教育志编辑室,1984年,第246页。张呈祥曾任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教习和总监。③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第662页。田国琛先后担任黄埔军校中校教官、中央军校上校战术教官、太原北方军官学校少将高级教官、太原绥靖公署军官团教育长等职。④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第208页。军事教育的发展,为山西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新式军事人才。

测绘专业留日生归国后多投身于陆军测绘事业。1909年,山西设立陆军测量队,张维清被委任为陆军测量队队长,主导整个山西的测绘任务,主持了首次太原市地形实测,使该测量队成为山西最早的应用测量技术机构。民国建立后,山西省组建山西陆军测量局,下设局本部及地形、三角和制图三课,井介福、李大魁和郭廷康在不同时期担任过局长,王炳潜为三角科科长。在他们的领导下,全局职工250余人,成为当时全国地方军事测绘人员数量最多的省局。该局主要对山西重要关隘和要塞进行测绘制图。⑤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测绘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28页。焦滇毕业回国后任东三省测量总局科员。因在测绘工作上表现优异,测绘留日生多次受嘉奖,如1913年6月13日,井介福被授予陆军一等测量正,王炳潜、李伟旃、李大魁升为陆军二等测量正;⑥《临时大总统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洋)政府公报》第14册,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第203页。1916年4月9日,王炳潜、李伟旃被授予一等金色奖章;⑦《 谨将山西陆军测量学校职教各员擬给各等奖章缮具清单呈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洋)政府公报》第85册,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第20页。1920年5月31日,王炳潜被授予六等文虎章;⑧《 员王炳潜等勋奖各章缮单呈鉴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洋)政府公报》第158册,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第381页。郭廷康担任北京测绘局局长期间获文虎章及嘉禾章。⑨史云桂:《界首人物》,第17页。此外,崖仓铁道学校毕业的荣炳归国后自创实业,在榆次创办铁路工程公司,为后来阎锡山政府修建同蒲铁路奠定了基础。○10刘怀景:《同盟会早期会员——荣炳》,阳曲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阳曲文史资料》第1辑,阳曲:阳曲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1年,第137页。

山西武备学堂选派留日军事生的主要意图是培养军事人才和师资、推动近代山西的军事和教育发展,以此来稳固满清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因而留日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士官、军事测绘和铁路实业等。在日期间,留日生积极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参加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归国后,他们又领导了辛亥太原起义,执掌民国山西政权,开展山西近代军事教育,参与山西乃至全国的军事测绘事业,积极推动山西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山西武备学堂留日军事生的派遣,在山西乃至全国的军事史、革命史、经济史、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文史资料阎锡山陆军
阎锡山接收日伪企业后的经营策略
浅谈新时期文史资料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陆军海战第一连
论档案与文史资料的关系
奋进吧陆军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
陆军士兵之歌
“互联网+”时代政协文史资料保管与利用研究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
民国时期陆军编制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