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峰
摘 要: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话,在今后的写作中有话可写,需要一二年级的教师用好文本,在文本教学上下功夫。首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在拼音识字教学中抓住语言训练点培养说话兴趣,还要根据文本中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文本入手,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关键词:文本;词汇量;说话兴趣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联系学生实际,积极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进入书面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文本教学中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学生不说话的原因是脑海中没有词语,不知说什么。教师在文本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积累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有可说的内容,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学生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了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从文本入手,在拼音、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单元,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有关拼音的插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拼音时可充分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在教学单韵母“ü”及整体认读音节“yu”时,可练习四声说话:yū,淤血,研了手指会淤血。yú,小鱼,河里有一条小鱼。yǔ,下雨,夏天会下雨。yù,遇到,上一年级我遇到了你。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掌握了yu的四声,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理解了字义,学会了运用。
在生字词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再进行字形分析。如,“休”根据字形来理解意思“一个人坐在树下休息。”“秋”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火”字,让学生根据字形说话:“禾苗像火一样红就是秋天了。”学生熟悉了这些常规语言就激发了他们的说话兴趣,他们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样既加深了对字形的了解,又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我在教学《阳光》一课中的“更”字时,就让学生用“更”说一句话,能说话了也就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
三、从文本入手,在仿说中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用好本子,这里的本子指的是课本。平时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读课本上的句子,掌握课本上的句式,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模仿课本上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仿说,不仅能培养儿童的说话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发展儿童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如,在教学《阳光》一课,在学习第一段“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这句话时我进行拓展,让学生也来说说:“( )像( )。”目的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训练。在此基础上又设计让学生仿照“阳光像金子,洒遍( )”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说话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在学习“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这两句的时候,我引导说一说:“花园里的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树林里的树木,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茂盛了。”“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因为有了阳光,玩得更开心了。”然后又让学生再想想其他的植物和动物,说说:“ ,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这样的设计从扶到放,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让学生理解了阳光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上的拓展立足文本,开发了课程资源,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同时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刚开始学生可能并不会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但只要我们耐心地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他们一定会有所进步的。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越说越想说,越说越有信心,越说越有兴趣,我们老师也不用担心再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了。
参考文献:
[1]李英妮.如何培养低年级儿童的说话能力[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4).
[2]朱琴.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训练[J].黑河教育,2011(10).
[3]高瑞芬.浅谈小学语文中如何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