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2015-09-10 07:22李身勇
考试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出路

李身勇

摘 要: 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教育现代化是包括山区和农村教育在内的现代化。山区教育发展面临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奇缺且普遍素质不高,年龄严重老化,有限经费投入不合理等现象。文章提出建议改善山区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机制,科学规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山区教育 发展困境 出路

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基础教育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同一区域内的学生应该享受平等均衡的教育条件。那么,如何推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同一区域内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家长为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变着法子择校,学校为了追求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口头上喊素质教育,而实际上仍然应试教育。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山区教育,因为资源的有限性,更容易因资源分配不均衡而导致应试教育盛行,本文以湖北省西北部武当山遇神农架的房县化龙镇民族小学为例,分析山区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之道。

一、化龙民族小学的现实处境

湖北省房县是鄂西北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域内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矿业缺失,工业落后,地方财政主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化龙民族小学是房县西部化龙镇的一所中心小学,全校182名学生,8教职工,7名教师,1名后勤人员,7个教学班,最年轻的是46岁的校长。

民族小学所在的化龙镇从九十年代国家实施两基达标到2010年的10多年基本没进过教师。近几年,陆续县政府招考了一些年轻教师,每年分配到该乡镇的有6至8人,但退休的却有20多人(不包括生病和意外死亡)。所以教师人数仍然在持续减少,新招聘来的教师都分配到了镇中学和一个班一个教师都不足的学校,而作为镇中心小学民族小学一个也没有分配到。

民族小学182人中,有120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半年拨办公经费30000元(生平250元)。这30000元中,学校为教职工交医疗保险集体部分就出了12800元,上面配电脑,学校出了10000元,也就是说,上级拨付的经费中可以用来办学的经费一学期只有7200元。学校62名学前教育学生,每生每学期收费600元,共计37200元,请两位临时代课教师,一个生活老师,每人每月1200元,半年三人一共21600元(未购买任何保险),这部分可用来维持学校运营,是15600元政府拨款加上可用于学校运营的7200元,一共是22800元。这22800元就是一个学校半年的全部运行费用,包括水费电费,办公用品,教师出差学习及不可避免的各种接待。说国家没有为民族学校投入,肯定不符合事实。这些年,国家在民族小学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盖了标准化食堂,建起了水冲式卫生厕所,修建了漂亮的大门,教室里配备了标准化课桌凳及现代化的班班通设施,体育器材,图书都做了适当配置,可这些多媒体一群年纪大的教师压根不会用,在一个老师包一个班教学的状态下,学校根本抽不出人手开放图书室,很多设施不得不成了摆设。

二、山区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1.山区教育投入不足,且投资不合理。由于山区农民的教育意识淡薄,求学在他们看来并不十分重要,加之地理因素(即居住分散,资源不足,求学难)限制了他们的长足发展。同时,地处边远山区农民由于收入偏低,扣除家庭生产和生活必需费用后,可用于支付教育费用的资金极为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教育消费水平。由于地处深山区,且居住分散,房县化龙镇一般的村小学只办到三年级,不办四、五、六年级,从四年级起就要到其他村或镇上去读书,路途稍远的学生就要住校。虽然说义务教育减免了学费,但生活费、交通费及其他杂费等开支,学生每学期的花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按人均投入的,山区因为地广人稀,一个班往往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按全国生均投入的经费很难维持学校的正常经营。但是,政府又按城市标准修建食堂和运动场地,往往导致修了标准化食堂后会有因厨师缺乏而闲置的情况。

2.山区教师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低下,年龄老化。“素质低、年龄大、人数少、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差”这可以说是当前农村教师队伍状况比较准确的概括。山区农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大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教师年龄老化必然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老化。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教育水平低。

3.山区农村“留守学生”增多。随着外出打工农民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的适龄儿童越来越多,隔代教育和与父母的分离,对这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性格形成和学习成绩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成绩低下、性格怪异、自我放纵,不仅给教育带来困难,而且给社会埋下隐患。

三、加快山区教育发展的对策

1.改善山区农村办学条件,整合山区教育资源。山区农村单纯依靠当地财政很难在较短时期内从根本上解决办学条件的问题,应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结合调整教育布局,相对集中办学,尽快解决办学条件差的问题,优化美化办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学环境,为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认渠道、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要明确对山区农村教育投入的责任,重视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育的投资;加大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覆盖面,力争达到全面覆盖;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支持,农村乡镇要切实把发展中小学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把教育放在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关注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对他们的工资、住房、医疗职称、孩子受教育等问题采取一定的倾斜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公开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实用型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逐步替换不合格教师;二是努力提升现有师资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等,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到农村特别是山区学校支教,吸引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山区学校工作,带动山区学校教育水平提升。

4.创新机制,科学规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只有实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对于山区教育发展滞后状况,用足用活政策,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科学统筹规划,全力加快山区教育均衡发展进程。近年来,我区通过出台一系列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优惠政策,引导县内外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慈善组织关心支持山区教育,特别在整合教育资源、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受财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可是,办好一所学校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呢?是漂亮的大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以及一批大部分人都不会用的多媒体设施?我想都不是,应该是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团体。要想改善农村教育薄弱现状,首先要解决农村教师的编制问题,人先要够用,再提高素质。其次,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锦华,吴方卫.中国农村教育平等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

[2]尤炜.洞见:透视当前教育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5.

[3]张锦华,吴方卫.中国农村教育平等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37-238.

[4]于伟.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2.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出路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新课改视阈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