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赟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见一些有不良情绪的学生,有的在日常学校生活中表现得悲观、失望、沉默,不爱与同学交往,常为一点小事而伤感、哭泣,情绪中有抑郁的特征;还有个别学生不能适应学校和班级的正常管理,行为举止总是和其他人格格不入,总是拒绝和逃避现实,有时甚至出现出走、逃学现象。这些不良心理和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矫治,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及时发现和疏导、矫治不良情绪,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分析
只有了解小学生不良心理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给予矫治和疏导。小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总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促成的。概括地讲,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1.外在原因。一是学校教育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学校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措施远远没有落实到位,即使在小学,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班级和教师工作的最主要指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导致学校教育依然是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大多仍是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看齐,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各有千秋,用一个标准衡量会使许多学生产生心理恐慌、信心不足等问题。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但由于有的家长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有的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训斥指责的多,真正沟通和交流的少;有些是留守儿童,亲情长期缺失,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产生压抑、自卑和委屈感。三是社会影响。有些不法商贩在利益驱使下干着一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罪恶勾当,校园周边到处存在精神污染。
2.内在原因。一方面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好奇心,容易受影视、游戏中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的影响,形成非正常心理。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的疏导策略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所以,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中的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校园中的朗朗读书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2.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学校首先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对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影响。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以及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3.发现不良情绪要及时疏导。班主任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及时疏导。有位同学连续两天欺负低年级同学,原因是小同学不小心踩了他的脚,他便去打那位小同学,当时引起其他小同学的不满后,他又去打其他小同学,在那个班级中造成较大影响。我知道后首先对他的打人行为进行了批评。第二天,我又找他进行了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请他想想:“假如是你不小心踩了别人,希望别人还手吗?在自己班级同学面前你会这么做吗?为什么?”通过谈话,又加上我对他平时的了解,弄清了他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让他认识到首先从自己做起,平时遵守纪律,争取得到表扬,与班内同学交往时不要斤斤计较,气量大,多帮助别人,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大家一定会喜欢他。此后,我便有意识地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使他在同学中有了一定地位,同时他乐意为大家做些好事,人际关系比以前和谐多了。古语说得好:“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我想在对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方面,一定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完善自我,并愉快地接纳,形成良好情绪。
4.努力提高学生对情绪的识别与控制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有了不良情绪后全然不知,抑郁型的学生认为自己总是处于不利环境中,冲动型学生总是认为自己了不起。他们均未意识到这样的不良情绪对自己的成长不利。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经常利用队活动、晨会课、班会课,结合学生近期不良情绪表现,告知学生不良情绪是什么、有什么后果等。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出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不愉快时唱歌,想想高兴的事;遇到困难,找老师与同学说说知心话。
除了学校和教师外,家长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社会要整治和净化周边校园环境,共同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