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2015-09-10 11:02许雯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音乐情感

许雯

摘 要: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可以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音乐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艺术,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关键词: 情感 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审美教育的实施可分为学校美育教育、家庭美育教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尤其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渗透着审美教育的因素,音乐课更是如此,《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课为什么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音乐本身就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的四要素包括音高、节奏、音色、强弱,这四个要素的结合表现出了音乐的每一种感受,以这四个因素为载体产生出的不论是美妙的演唱、动情的演奏还是用心的聆听,都是在以美的形式表现出美的内容,都内涵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比如当我们欣赏音乐歌曲《爱的人间》时,不仅感受到了歌曲所带来的听觉美感,更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感受到了一群需要帮助孩子的渴望心情和人间处处充满爱的高尚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乐于帮助人的美好品质。又如我们学唱音乐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婉转优美的旋律,而且感受到了一种欢乐的心情和一种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了自豪感和上进心。再如我们在欣赏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时,不仅被它优美的旋律感动,更透过旋律进行思考,了解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明确自己要学习那种勇敢和追求梦想的精神,这样的音乐教学就达到了真正的审美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上的审美教育。因此,音乐教师要牢牢抓住情感教育这点,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撞击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何抓住情感教育达到有效的审美教育,是我们值得研究并且努力实践的课题。

通过努力,我觉得以下三点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有了解音乐内容的欲望,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才能实施审美教育。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比如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导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完善的评价体制、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等等。培养兴趣的同时,积极引导,树立审美观念,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

2.重视美感的训练。

在学习一首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教师可以完整播放音乐作品,启发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聆听、感受。第一遍播放过程中,老师陪学生一起聆听,不做任何点评,让学生自己感受、想象,发现音乐作品所带来的美感,并请学生在初听音乐后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启发美好情感,审视美。初次听完歌曲,教师再第二遍播放歌曲,这时适当问学生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首歌带来的情感体验,并把自己的想象再结合老师的启发性问题,发现音乐旋律的美带来的情感上的震撼。比如在学唱五年级歌曲《爱的人间》时,初听完整首歌曲,教师可以提问:这首歌美不美?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挖掘学生心中对这首歌的美好情感,学生开始关注这首歌带来的美的享受。聆听后,启发学生鉴赏美。学生充分聆听了歌曲,自然就要到唱一唱这一步了,在唱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乐曲的特点,有机地渗透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对于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音乐律动感受音乐;对于节奏,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节奏性的乐器,进行感受和领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增加对美的认识,加深对美的理解。这样以整体的方式表现音乐,启发和指导学生或用轻声、或有感情、或有强弱起伏的变化唱这首歌,这种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感受歌曲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教师再通过各种形式由浅入深地演唱,学生品析了音乐的美好意境,鉴赏了音乐内在的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3.展开美好想象,让学生挖掘美。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完歌曲,鼓励学生大胆演唱,启发学生根据歌曲意境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并可以加上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挖掘歌曲的内在美,更深刻地领会歌曲的情感,释放情感,丰富精神世界,真正体验歌曲的情感价值。

除了上述比较重要的三点,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教师特别注意。

1.教师的状态。

教师的状态会影响到学生,如教师的情绪、体态、语言,等等,教师高涨的上课状态,会把学生的上课情绪调到最高点,教师充满艺术的语言,能让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这堂课中,教师优雅的教学体态,会让学生被个人魅力所感染,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2.教师对整堂课情境的创设。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教师创设怎样的情境,学生会因此受到感染,因为以情动情,是人之常情,只有创造与一节课的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让学生很快进入音乐中,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触发联想产生顿悟,学生在进入情境后会对以往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进行激活,在课堂中自然就很想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对情境的创设要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了共鸣后,便会很快投入到整节课中,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发现美、理解美、想象美、学习美、运用美。

3.营造艺术氛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让每个同学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个人或者小集体的音乐类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与人合作和团队的精神。为了使音乐氛围更加浓厚,也可让学生带一些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并说出推荐理由,这样的资源共享,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能使音乐氛围更浓厚。久而久之,就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营造很好的艺术氛围,如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音乐名曲欣赏等社团,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审美经验。

4.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不简单讲解与灌溉,而应采取讨论式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5.教师要针对整节课学生表现歌曲的情况,针对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提供一个学生互相评价的平台,教师也要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个平等的平台,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通过评价他人和被他人评价,能发现优点、发现不足,并能吸取优点,弥补不足,最终有效进入音乐审美状态。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直接决定审美教育的方向,决定审美教育落实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有热爱这份事业的热情,要有敬业的精神和坚持事业的决心,认真踏实地做好工作,钻研教材。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有序组织好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使整节课围绕审美这个核心,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必须培养艺术修养,提高美育素质,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制作音乐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美好事物、表现美的愿望,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产生情感共鸣。

审美教育即是情感感化、情感共鸣,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纽带,教师要抓住“情”这个关键,以情动人、以情育人,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情感震撼,让他们从中悟出一些思想、一些道理、一些哲理,进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小学音乐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