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东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设计、引导、评价时,要注意剔除格式化、教条化、标准化的不良倾向。这是阅读教学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公式化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提倡多元化、自由化,要注意学生语感的培养和理解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真实性、深刻性。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任何固化的教学都是违背学生学习规律的。
一、阅读设计,剔除格式化
阅读教学并没有统一要求,但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往往会受到众多教学设计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固化认知。在设计时,一些教师会将识字(音、形、义)、词语、句式、修辞、结构、表达、写作特色等内容悉数安排到位。表面上看,这是最大地利用了阅读教学资源,其实是一种新的教学固化思想在作祟。阅读教学意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小学生语言基础较差,应该侧重语感的教学。在设计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阅读,获得阅读体验,形成阅读感知。同时,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文本,有明显的个體特征。阅读中,学生能够抓住突出的特征,这才是阅读教学的要义所在。
在学习《师恩难忘》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回忆导入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初读课文,并自行解决字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进入精读赏析阶段。精读第一、二段时,先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找出田老师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再小组讨论: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什么故事;最后让学生复述这部分内容。很显然,这是一般阅读教学的思路,从初读到品读,从字词到语意,几乎对所有语言现象都要进行一番梳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疑属于格式化操作。教师根本不去考虑文体特征和文意差异,不考虑文本的独特性,不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学生思维被固化,阅读的效果自然无从谈起。
二、阅读引导,避免教条化
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而且个体差异大,教师适时进行阅读引导是必要的。在实际操作时,有些教师很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的思维窠臼中,不能对学生阅读习惯、思维基础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致使教学效率低。如释词,教师会利用工具书对词语进行解读,并要求学生也要这样学习。这样要求太过教条。如果是考试,学生如何查找工具书呢?其实,每一个词的意思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放到具体语境中才能确定其意义。只有让学生理解这一点,才是科学的阅读引导之法。
如,《推敲》一文讲的是一个推敲字词的故事,情节非常生动。学生阅读这样的文本自然是兴趣盎然。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不仅利于多媒体展示一组月夜图,还出示一首《题李凝幽居》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让学生结合图画和诗来学习《推敲》一文,并说说阅读感受和收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这个阅读引导是比较成功的。学生阅读自主性很强,获得的阅读感受是真实的,阅读体验是深刻的。
三、阅读评价,摒弃标准化
阅读评价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环节,也是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教师喜欢用“标准答案”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这已经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不仅如此,很多教师还会有自己的标准:有些教师喜欢“丰满”,字数越多越好;有的教师喜欢条理,分成若干条就显得高深。这些“标准”并非一无是处,但这不应该成为推而广之的方法。字数多可以多得分,抄原文也能够多得分,这不是阅读教学的要旨。它一旦成为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那结果当然是可悲的。
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教师给出阅读思考问题:“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你最喜爱的是_________”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填写,非常顺利。但有一个学生最后一个空填写的是“云海”。教师给这个答案画上大大的红叉号。学生对此愤愤不平:我就喜欢云海,为什么就算错呢?很明显,教师的评价太过机械,用文本内容做“标准”本来就不合理。这样阅读评价不仅不能训练学生语感,还会给学生的情感造成伤害。
小学生阅读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多元启动学生阅读思维,循序渐进式地提升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切不可用公式化、标准化等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否则,容易形成阅读教学中的“八股”,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极为不利。这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