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境和方法共融同生

2015-09-10 07:22方君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意境方法

方君琴

[摘 要]古詩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群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好古诗,就要在选文时既见“文”,又见“生”;课堂教学时既得“意”,又得“法”;在课堂延伸时,既要拓“知”,又要延“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既入意境,又得内涵,还习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

[关键词]古诗群文 意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11

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历来是个难点。很多教师认为一节课能让孩子们走进古诗的意境,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古诗的群文阅读更是难上加难。古诗群文教学,难就难在内容多,理解难度高;难在时间紧,意境涵泳空间少;难在方法习得上需要理性思考,与古诗需要感性学习相矛盾。如何让孩子们能在一节课中学习一组古诗,既入意境,又得内涵,还得方法呢?

一、“群”时顾“文”,更要见“生”

古诗群文阅读如何组合文本?如何确定议题?笔者认为,古诗群文阅读在选择文本进行组合时,既要从文本主题、语言、文体等方面考虑文本内容的关联度,考虑相关文本内在的联系,也要考虑学生的年段特性,考虑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的适合性、恰当性。

(一)“群”时顾“文”——关注文本的关联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鸟鸣涧》这首诗。一位教师另选了《竹里馆》《鹿柴》这两首诗来进行群诗阅读,议题是了解“以动衬静”的写法。这种组合很有道理。首先,这三首诗都是王维的作品,都是山水诗,都是“以动衬静”的写法,都能够凸显王维山水诗的共性——恬淡祥和。通过这样的组合教学,学生不但能够了解“以动衬静”这种表现手法,还能通过这一组诗的学习走进一类诗——山水诗,从而走进一个诗人——王维,了解这个诗人的风格特性——恬淡祥和,懂得“以诗读人”的方法。

(二)“群”时见“生”——关注学生的接受度

议题的选择既要关注文本内在的特性,关注文本之间的关联度,还要审视它是否适合学生。像上文提到的这三首诗,都是王维的静美山水诗,都用了衬托的方法。选择是“感受王维山水诗的静美”还是选择“衬托”作为议题呢?显然“衬托”更适合小学生学习。因为前者比较宽泛,而“衬托”这个表现手法,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抓手。掌握了这个方法,学生就能运用它更好地学习古诗,更好地走进山水诗的静美世界。它实实在在,有法可循。同时,“衬托”这个表现手法涵盖面比较广。“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以声衬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以光衬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以动衬静”。这些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太过深奥。这些手法之间的细微差别,很难跟小学生讲清楚,也没有必要跟小学生讲清楚。因此,采用这种深入浅出的方法,用“以动衬静”这么一个相对浅显的说法来作为本节课的议题,是适合小学生的年段特征的。

二、“群”中得“意”,更要聚“法”

群文阅读主要为了弥补单篇课文阅读的不足,通过多文共现,凸显文本所表现的某个主题。在教学时,更关注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方法的习得,不提倡深挖深究。但是,古诗群文阅读却因为体裁的特殊性,与一般的群文阅读不同,需要用学习古诗特有的方式来体悟涵泳,得意聚法。也就是说,古诗群文阅读,一方面要突出古诗的文体特征——感受意境,另一方面也要达成群文阅读的根本目的——习得方法。

(一)突出古诗的文体特征——品悟意境

1.想象不可缺。古诗学习,必须展开想象体悟,方能沉入其意境,寻得其意味。缺少对意境、意味的触摸,古诗学习就没有生命。古诗群文阅读,虽然在一节课内阅读的数量增加了,但古诗的学习重点没有变,也不能变。本节课的中心议题虽是理解“以动衬静”的写法,但这方法的习得教师没有通过生硬的说教“喂”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品味意境中自然地发现。如,在《鸟鸣涧》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种静谧之美”的,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重点抓住“空”“惊”这两个词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果说一个“空”字的体会,让学生仿佛看到春山月夜中的静态之美的话,那一个“惊”字的多元感悟,则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月亮突然洒下皎洁银辉使静谧幽暗的山林瞬间发生的变化。此时此刻,学生很自然地置身其间,小鸟当时那种“惊动”“惊醒”“惊喜”“惊叹”的微妙心理也被细心的学生所触及。这时,静幽的山林也因为这一“惊”一“鸣”而变得生趣盎然。这入情入景的丰富想象,为下文的“以动衬静”写法的发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朗读不可少。其他题材的群文阅读,由于受数量和时间所限,大都采用跳读、扫读、浏览等提取性默读的方式,朗读的训练较少。但是,古诗群文阅读,除了适当的静思默读之外,朗读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王尚文教授曾经说过:“从阅读实践看,感悟理解与诵读吟咏是共生的。这里强调的是理解感悟和诵读吟咏的不可分离性。”朗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想象画面,走进画面,沉入意境。如,上文提到的《鸟鸣涧》群诗阅读课上,教师首先巧妙地借助朗读训练,让学生再现“夜静春山空”的空寂场景,感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惊醒”“惊喜” “惊叹”的不同动态,体会诗中别具一格的灵动之态;接着,在后面两首古诗的学习中同样进行朗读训练,很快凸显了古诗的意境。朗读,为古诗的学习增色不少,也是古诗群文阅读课的“制胜法宝”。

(二)突出群文阅读的独特作用——提炼统整

1.提炼。群文阅读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互文共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联系比较,发现文本之间的某个特性,可以是某个共同的主题、某个类似的表现手法,也可以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等。可以说,学会联系比较、习得学习策略,是群文阅读的主要教学取向。古诗群文阅读也要如此。黄国才老师曾说:“决定由‘一篇’到‘多篇’阅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阅读第一篇之后是否将其‘知识化’,即师生共同总结、提炼为达成目标而运用的阅读策略或方法——此策略或方法是从学生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可以迁移运用的知识,是教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学习有方法的阅读’。”

还是以上文提到的《鸟鸣涧》群诗教学为例。在学生想象朗读,感受诗中的静谧之美后,教师引领学生回顾审视:“诗人要描写的是春夜山中的静美,为什么还要写到花落、月出、鸟鸣呢?”这一个问题使得学生马上展开思辨。学生很快发现作者的写作秘妙——“以动衬静”。正是有了动态的衬托,才更显这春夜山中的静谧之美。这个回味思辨的过程,就是一个提炼的过程。它能引领学生对诗人的写法展开思考,发现更多文本的秘妙,为学法的习得搭好阶梯,也为后面两首古诗的迁移学习打下基础。

2.统整。有了群文的阅读教学,慢慢的,学生就会形成统整的概念,养成统整的习惯,懂得学习需要联系、统一、归纳、分析、思辨。像《鸟鸣涧》群诗的教学,在学习第一首诗提炼出“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之后,教师又向前走一步——让学生将这三首诗联系起来阅读,发现其共同点。经教师启发,学生很快就发现王维这三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山水诗,都是描写安宁之美的,都是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的,甚至都写到了“空山”“深林”等意象,都有“声色互映”“光影交替”的意境……然后,教师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进行归纳,总结出诗人王维的个性特点,使学生从一首诗迁延到一组诗,从一组诗联系到诗人,又到诗人这一类诗;同时,学生更读到了诗后面隐藏着的那个诗人的情怀、性格特征、风格等。有了这样的概念,学生脑中的知识是版块式的,以后学习时会自然地加以联系、比较、归纳、总结。这些都是单篇阅读教学所达不到的,古诗群文閱读要做好这一点。

三、“群”外拓“知”,更要延“学”

古诗群文阅读,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读懂“这一组诗”,更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有了这一扇窗,学生就能触摸到古诗更多的脉搏,透过它看到一个更加丰富的诗的世界,掌握更多的学诗的方法。因此,古诗群文阅读的课堂还要做好拓展延伸的工作。

(一)内容延展

比如,学习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这两首诗,在学生通过想象意境、联系比较等方法感受到诗人笔下的荷花那截然不同的美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外去查找杨万里其他写荷花的诗,感受这些诗中的荷花的别致之美;或者查找其他诗人笔下的荷花诗句。这样,让古诗词中的“荷花”在孩子们心中开得绚烂无比。

通过这样的内容延展,学生脑海中就会勾勒出一张关于古诗的知识网络图。这知识网络越丰富,学生的感悟能力就越强。

(二)方法延迁

如,在《鸟鸣涧》群诗教学的最后环节中,教师再次呈现学生课前诵读的诗句,引领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着的“以动衬静”的写法。当再次诵读起这些早已熟悉的诗句,学生惊喜地发现这些诗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这种惊喜,会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关注诗句的写法,学会联系比较不同诗句的不同特点。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回环复沓”,却起到了方法上的延迁作用。再比如,学了“托物言志”组诗的阅读方法后,让学生课外运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学习另外的“托物言志”的诗。这是学习方法的延迁。通过反复的操练,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掌握这一类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思考延续

课堂教学虽然结束,但学习却要延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方法走出课堂,带着思考走出课堂,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思考在延续。

比如,学习群文《黄鹤楼》《终南别业》《离思》《登金陵凤凰台》,教师引领学生了解古诗中的“云”的意象,初步懂得这些云分别象征着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布置作业题:“《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很难懂。有人说诗人是在思念去世的妻子;有人说诗人在谈人生的得与失;有人说诗人无心官场中的争斗,希望能遵从自己的心愿。如果有机会,请你读一读《李白传》,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在这首诗中,李白借‘云’到底想表达什么?”可以看到,这样的延续,使课堂教学的效能在增大,也使学习的空间扩大。

综上所述,古诗群文阅读只要在选择文本时既顾“文”又见“生”,在课堂教学时既得“意”又得“法”,在课外延伸时既拓“知”又延“学”,就能让古诗群文阅读增添一份靓丽的色彩!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意境方法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