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琴
[摘 要] 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后进生。对于这些后进生,教师要有信心和责任心,充分了解和掌握教育规律及少年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以便在转化进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后进生要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要加大对他们朗读的训练力度,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课前精心设计思考练习题,让他们在阅读课文时认真思考问题;再一方面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发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方设法对后进生进行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转化后进生;语文教学;提高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转化后进生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笔者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找到了一些工作的规律和经验。
一、关爱后进生,争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后进生就像顽疾病人一样令医生头疼,困扰着许多教师。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然而,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要做好持之以恒的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论语·子罕》中的一句名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要求人们做到至知、至仁、至勇,成就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精彩人生,转化后进生就是要成就他们一个这样的精彩人生。后进生的思想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过程。后进生的主要表现在于是非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有些改了的毛病还很容易反复出现。因此,教师应允许后进生反复,做到抓反复、反复抓并常抓常新,对他们的反复作具体的了解、分析,找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新举措。教育心理学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而教育好是爱的归宿”。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教师要充满爱心对待他们,要用爱心去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班集体的温暖,从而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渐渐地向好向善的方面转化。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漫长且非常艰辛的,但只要我们教师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奉献出一片爱心,去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用真情持之以恒地去感化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进生一定能转化为优等生。这样做就正如雨果说的那样:“人生是花,爱便是花蜜。”
二、改进教学方法,多层次做好转化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后进生切实加强了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运用多种方法向他们讲述革命领袖、著名科学家、英雄人物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故事,从中吸取精神动力和榜样力量,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对后进生实行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等新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少年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尤其是后进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多层次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具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和优美景色的特点,加大了对后进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力度。一是教师着重抓住桂林山的特征和漓江水的特点来范读,让后进生在教师范读中了解到桂林的水具有“绿、静、清”的主要特点,桂林的山具有“秀、奇、险”的主要特征。二是后进生朗读侧重课文的结构层次特点,让他们在朗读中弄清楚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每一部分与整篇课文的联系,从中理解课文层次分明的写作特点。
又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教师为了让后进生弄清课文内容,课前进行了一番精心设计:首先,布置后进生预习课文,并列出思考练习题让他们读课文时认真思考。其次,在课堂上让后进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哪些词句用得好。再次,教师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放录像,看榕树的全貌,你认为这颗榕树怎样,观看录像,品读词句,感受这颗榕树的静态美。作者通过写这颗美丽的大榕树,引出鸟的天堂,通过观看鸟来了解鸟群的动态美。这一动一静给了作者以及读者一种美的享受。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
后进生最明显的特征是好动、上课思想不集中、不喜欢发言、学习成绩较差等。怎样来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过多年的摸索,笔者寻找出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条途径。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它特有的风格和作用出现在语文课堂上,引起了后进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对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运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重点、难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后进生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突破教学重点。要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语文教师必须对多媒体教学结合语文教材进行科学的选择。例如,笔者在讲授《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为突出红军指战员奋不顾身、英勇战斗的光辉形象,便选取了“攻天险”这部分来朗读并讲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后进生目睹耳闻枪炮声、军号声等音响再现了这场战斗的激烈场面,加上录音播放动情的朗读,正如电影里的旁白、电视里的解说,学生此时犹如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们被这种情境深深地感染着,仿佛进入了角色,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突破教学难点。要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对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调整、整理。如,教师在讲解《詹天佑》一课时,针对这些后进生对“人字形线路”难于理解的实际,对课文中有关多媒体辅助手段加以整理,将“北上的列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一节调整到了第二段。在教学这一段的同时,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投放多媒体“人字形线路”的图片,这样重复一遍,音、形同步,极大地吸引了后进生注意力,非常直观形象地化解了教学难点,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企及的教学效果。
三是抓住教学特点。要较好地抓住教学特点,教师必须将课文内容与多媒体辅助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一张珍贵的照片》一课时,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一特点,突出周恩来总理的外貌描写,歌颂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质。为了更形象直观,笔者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手段,针对课文内容,使两者紧密结合。通过对周恩来总理的外貌观察,了解到周恩来的光辉形象。为了让后进生对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理解,讲解时侧重讲了“弯腰”“偎依”“爽朗”等几个词语的细节,通过多媒体教学,后进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的一连串细节,对周恩来总理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工作作风的细节描写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所以说,要抓住教学特点,一定要将课文内容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年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没有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要气馁,不应灰心丧气;而做好了转化工作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而又艰巨的工作,班主任、科任教师必须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抓出成效来。
参考文献
[1]王国清,段绪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J]文学教育,2010,(15).
[2]聂景荣.现代教育技术让语文教学更丰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
[3]云歌.以学生为本,让练习“微笑”(原创)[OL]新浪博客,2010.
[4]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