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元
自主学习是当前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数学学习自信心,促进师生关系融洽,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步入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本文对中职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进行分析。
由于中职生大多是高考落榜后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因而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参次不齐,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提高中职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鉴于中职生学习现状,加强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课前预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各个板块的知识之间具有连贯性和紧凑性。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这一好习惯,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能够对以往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回顾,以此促进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如:在进行“函数单调性”课程预习时,可设置以下问题:什么是增函数、减函数及单调性?怎样判断函数的增减性?你能举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类型函数的例子吗?以前学过的一次函数属于增减函数中的那种?原因?增减性取决于?函数单调性的学习对我们有什么用处?通过这些步骤式的预习引导,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同时,要联想到旧知识及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让其在预习过程中,以对旧知识的反思为基础,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预习方式,形成对过去知识的回顾与衔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提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其后续学习的进行。又如:如在学习《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时,对于“已知a、b、c均为正实数,证明当且仅当a=b=c时,a+b+c≥3abc的等号成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与a+b≥2ab进行类比求证,但由于学生不会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无法进行独立探索。此时有学生提出是否可以用导数法证明。对于学生的提议,教师立即抓住机会,顺势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导数学习中利用函数构造证明不等式的方法,自然地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二、开展互帮互助,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程强调应重视数学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班学生融入到集体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助合作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实现强弱结合、男女结合,实现全体学生的互动交流,不仅可增进师生、生生感情,而且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以“导数”为例,通过学习了平均变化率,知道运动员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平均速度描述。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根据平均变化率时的函数h(t)=-4.9t+6.5t+10,请大家计算一下,跳水运动员在0ss这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在学习这些知识后,学生能够准确地采用瞬时速度描述运动员状态。然后,教师可向学生抛出问题:“例如t=2时,能否通过考察t=2时,了解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如在[2+△t,2](△t<0)时间段内,是多少呢?”在抛出问题后,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两人一组,并由小组内其中一位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其中一个小组计算出为-4.9△t-13.1。然后教师顺势提出:“要想知道1.99s时的瞬时速度呢?1.999s呢,2.01s呢?2.0001s呢?”学生合作计算的形式使中等生与优等生互帮互助,在合作中弥补自身缺点,中等生学习优等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提高。
三、注重生活问题,引导自主解决
课堂作为教学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做好课堂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目标、教学手段等,还应该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好的教学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的情境教学,从而在合适情境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篮球比赛设计课堂,引入“学校篮球队有12名队员,在一次比赛中,每场只能上场5名队员,问可安排几种出场方式”思考,让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出场方式,然后结合问题开始“数列”教学。在此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将生活与实际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又如:学习完“导数”知识后,教师可向学生布置一道习题:“有一个正方形的纸板,其边长为60cm。然后在该正方形纸板的四个角切除相等的正方形,其裁剪方法如图1所示。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相应引导。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课前预习;开展互帮互助,引导合作探究;重视生活问题,引导自主解决等措施,从而较好地提高中职生的数学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