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琴
语文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学力培养,这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而“用什么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教什么”,因此语文教学需要重新构建适合学生学力培养的文本组合体系,借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感悟力、阅读力和表达力。只有致力于学力培养,根据不同的语文学力,多维度重组文本进行教学,才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才能扎扎实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涵育语文素养。
一、主题型组合阅读:加强知识网络构建,提高感悟力
【组合方式】以某一个主题为基点进行文本组合,或呈线状,或呈发射状,加强文本之间的内容联系,将零散的语文内容系统化。这种组合方式主要致力于让学生在多篇相关联的文本学习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化零碎为整体,加强知识网络的构建,在联系中多维度理解感悟,提高感悟力。
这样的组合方式,现行人教版教材已有所体现,如五上第8单元以“毛泽东”为基点,选录了四篇课文,以期让学生全面了解毛泽东。六下第2单元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第3单元是以“缅怀革命先辈”为主题。但是,每组课文只有四篇,量太少,光依靠这有限的阅读量,窥一斑难以见全貌,很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况且,年级与年级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主题有的有所类同,有的“各自为政”,非常需要整合重组。
笔者认为,教材的编者按主题来选编课文,希望借助这一个又一个主题让学生领略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这样的编撰思路是符合汉语言文化的知识网络的,但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现状,发挥个人智慧来重新组合,或根据某一主题重新调整课文顺序,或根据本单元内容补充拓展课外的文章,扩大教材已有的知识网络,使主题脉络更清晰,呈现内容更丰富,学生视野更开阔。
【教学策略】
1.横向联系——多元呈现,全方位深化认识
有些主题单元课文的点太少,需要教师补充更多的文章,使学生的知识串挂上足够数量的“果实”,以丰满主题内涵。如五上第8单元的“毛泽东”主题,除了课文中的《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教师可以再补充《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收稻谷》《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人民服务》等课文以及《少年毛泽东的故事》《青年毛泽东的故事》《长征》《毛泽东诗词选》等书籍,通过教材的多元呈现,让学生全面了解毛泽东的生平,了解毛泽东的重要贡献,了解毛泽东的杰出才情以及全国人民对他的深深敬仰等等。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学习,学生自然会横向联系,在脑中清晰地构建起一个以“毛泽东”为基点的知识网络。在这样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中展开学习,毛泽东的伟人形象就立体丰满,学生的感悟也更全面深刻。
2.纵深拓展——比较品析,多角度加深感悟
有些知识横向联系扩充得越丰满越好,而有些知识则需要纵向拓展,理解才会深入,感悟才会深刻。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学习,教师在学生充分感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后,继续补充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学生联系比较,感悟这两句诗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之美——大气之美和精巧之美;然后再补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来比较,感悟诗中的明艳之美和文中的静谧之美。最后,再让学生补充阅读《爱莲说》及杨万里其他写荷花的诗句。可以看到,随着阅读的不断拓展,学生对荷花之美的感悟越来越立体,越来越深刻。又如六上第4单元“珍爱我们的家园”和第7单元“人与动物”两个单元,教师可以调整顺序,将这两组文章组合,以“和谐共处,保护家园”主题展开阅读教学,从“和谐保护美好多”和“盲目破坏后悔迟”正反两个方面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对“保护家园”(《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深刻感悟。
3.网状勾勒——加强联系,多维度串联知识
现在有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但仍然忽视了单元之外的知识网络构建。事实上,教学虽然是以单元为载体,但学生的知识网络构建是不可能以单元为载体的。教师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知识串联,网状勾勒,才能使学生在脑中将知识横向纵向相互联系。如在教学“革命英雄”单元的时候,除了阅读一系列的革命英雄故事,还可以将《圆明园的毁灭》《开国大典》《难忘的一课》《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组合进来阅读。这样,学生既了解到苦难的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艰难历程,也了解了一系列的革命英雄故事。又如,在教学“毛泽东”这一主题单元后,可以适当拓展周恩来、朱德等其他领袖的相关内容,丰富领袖形象。在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时候,又可以组合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还有《梅花》《墨梅》等一系列描写梅花的古诗,以“梅花”为主题串成知识链。这一个又一个知识链,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拓展,每一条链上有无数个点,点和点之间又形成新的链,在联系中扩散,又在扩散中联系,学生脑中的知识不再零散,不再孤立,而是一张互为关联的知识网,知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映现。这样的学习,比之一篇篇课文的零散学习,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二、文体型组合阅读:习得多种阅读方法,增强阅读力
【组合方式】以相同文体的文本为组合方式,主要致力于教会学生更快地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并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加以反复实践运用,使学到的阅读策略得以巩固落实,增强阅读力。
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看习得知识的量的多少,还要看学习的能力强不强。因此,教语文,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其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关键。学生阅读力的形成不是天生的,需要扎扎实实地学与练才能有所提升,这在以人文主题为单元构建方式的现行语文教材中尤其需要注意。由于内容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教师往往将教学落脚点放在知识上,而忽视了阅读策略与学习方法的传授,从而使能力成为无根之木。
笔者认为,不同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同文体的文本来组合教学,让学生在集中的时间内,在重复的操练中更快地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人教版教材中,说明性文章常常是组合成一个单元的,但叙事性文章和抒情性文章则因内容的不同而分散,很少根据不同写法而组合成单元。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关注主题阅读,也要多进行文体阅读,可适当将相同文体或类似写法的课文组合而教,系统地教给阅读策略,增强阅读力。
【教学策略】
1.以典型特征为抓手,严谨组合
教学中,若单元中课文文体相同,则可直接进行文体阅读,教给阅读策略,如四下第2单元的“童话”系列,五上第3单元的“说明文”系列。第7单元的“人物描写”系列等。若是按人文主题进行选编,文体不同的,就需教师精心挖掘,发现一些典型特征进行补充组合,如五下第16课《桥》,虽属于“感人故事”单元,但全文设置悬念,直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篇特征鲜明的小小说。教师可以此文为基点,组合《剪刀的故事》《两只鸭子》《爱之链》《再会》等同类小小说进行教学,最后推荐阅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让学生深入了解“欧·亨利式结尾”的小说特点,掌握这一类小小说的阅读策略。
2.以发现规律为途径,异中求同
不同的文体,各有不同的特点。如寓言,总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些道理。中国的民间传说,讲的是民间老百姓的故事,故事性很强,人物常常充满神奇色彩,具有非常人的神力,语言口语化,自然段常有重复。再如创世神话,往往都含有“宇宙卵”“英雄创世”“垂死生化”等元素。童话,往往都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也都蕴含着无穷的人生哲理等等。通过组块阅读多篇同文体的文本,让学生去异中求同,寻找特征,他们就能发现文体特点,掌握规律,从而很快习得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力。
3.以习得方法为中心,举一反三
(1)精读先行,教给方法。文体阅读中,最重要的是教给方法。因此精读课文的教学很重要。教师首先要仔细研究,确定最具文体特征的文本作为精读课文,以方法的习得为重点展开教学。如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让学生清楚三个步骤:课文主要说明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具体事物;如何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阅读说理性文章,要让学生学会从这些方面去思考:文章要说明什么“理”?作者选用了哪些事来说理?为什么要用这些事来说理?作者在写这些事时跟一般的叙事又有何不同?文体阅读中的精读课文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两篇,视学生掌握情况而定,但都要直接指向阅读方法的落实,使学生有法可循。
(2)略读实践,巩固方法。有了精读课中的方法落实,略读课就可以稍稍加快脚步,利用两到三篇课文,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略读,巩固学习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主要检测的仍然是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3)多文快读,运用方法。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学生的大量阅读只能依赖课外的练习。教师还可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挤出时间,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多文快读,熟练操作。有组织有要求地让学生熟练运用阅读策略去自主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效度。
综上所述,致力于学生的学力发展,教师可以从上述两个维度组合文本。这几种组合方式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师需要根据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合理穿插,灵活组织。组合的文本主要植根于现行人教版教材,适当进行调整或补充,补充的内容包括课外文章和整本书,如此就可逐步实现单篇课文教学、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多元共存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