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钊
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等近三年的高考中,湖北、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河北、内蒙古、湖南、江西、辽宁等全国绝大多数省(区),文科综合科目试卷采用的都是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以下简称“文综卷Ⅰ”)。仔细研读这三年的文综卷Ⅰ中的高考政治试题,并总结概括出这三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共性和命题的一般规律,对我们高三师生搞好2016年的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是十分必要的。把握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规律,可避免复习备考的盲目性,提高高考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仔细研读和具体比对近3年高考的文综卷Ⅰ中的政治试题的材料信息和对应教材及其考点知识,我们不难发现,近三年高考的政治试题既相对稳定,又略有变化。
一、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的材料信息和对应教材及其考点知识
从上面的列表中可以看出,在近三年高考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必修1、2、4都有各自的高频考查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特别是该单元的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是近三年高考的频考点,三年高考有6个题目考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简称“三年6考”),第五课下设的“企业的经营”三年2考,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三年3考;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是近三年高考的频考点,分别是三年5考和三年4考;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年6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三年3考、第五课下设的“意识的作用”三年3考、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三年3考;
相比之下,由于所占试题比重很低,作为必修3的《文化生活》没有高频考点,三年考查的知识点基本没有重复。
二、相对稳定
1.政治试题在文综试卷中的分值和分布没变。连续三年高考的文综卷Ⅰ政治试题,总分值都是100分,其中选择题分布在12-23题,共48分;问答题分布在38和39两大题,5小问,共52分。
2.问答题的设问数量及其涉及的知识板块没变。连续三年的高考政治试题,第38题都是两小问共26分,第一问都是考查《政治生活》,12分;第二问都是考查《经济生活》14分;第39题都是三小问共26分,第一问都是考查《文化生活》,10分,第二、三问都是考查《生活与哲学》,分别是12分和4分。
3.考查的板块知识没变。连续三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都是考查必修1、2、3、4四本教材知识,即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板块的知识,没有选修内容。其中,《经济生活》占30%(选择题4个共16分,主观题1问14分)、《政治生活》占24%(选择题3个共12分,主观题1问12分)、《文化生活》占14%(选择题1个4分,主观题1问10分)、《生活与哲学》占32%(选择题4个共16分,主观题2问共16分)。
4.“四选二”组合式选择题一直是重点考查形式。连续三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在总共12道选择题中,2013年9个题目是“四选二”、2014年10个题目是“四选二”、2015年11个题目是“四选二”,三年的“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做好这类选择题关键是运用好“排除法”。一排错误项、二排大于小于项、三排无关项。
5.选择题一直是以“一材一题”为主。
(1)2013年的高考文综卷Ⅰ政治试题的选择题,有10个小题是“一材一题”,只有19小题和20小题共用同一个背景材料,即“一材二题”,分别考查《生活与哲学》与《文化生活》知识:
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从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题。
19.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这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评价,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科学评价不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是学生自己,这是内因,外界的科学评价只是外因,②不选,④错误。故该题选A。
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小薇由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随着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自信心越来越强,说明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后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小薇由自卑向自信的转化,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决定”是错误。④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故该题选B。
(2)2014年高考文综卷Ⅰ的政治选择题,8个小题是“一材一题”,只有15-16、19-20小题共用同一个背景材料,即“一材二题”,15-16分别考查《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的知识,19-20分别考查《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知识: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完成15--16题。
15.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
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③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目的是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关系。也是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③④符合题意,选D。①财政转移支付不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①表述不科学。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观点错误。
16.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幅度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解析: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因此,正确答案为B。大幅度提高税率,虽然短期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是大幅度提高税率会影响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最终影响生产发展。A观点错误,不选。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和扩大资本市场规模都不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C、D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话。完成19—20题。
19.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的原因是:两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③符合题意,选C。①④观点错误。
20.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习近平主席的观点是要求人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克服用片面的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①④符合题意,选B。材料没有体现辩证否定的观点,②不合题意。③“事必躬亲”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
(3)2015年高考文综卷Ⅰ的政治选择题,同样是10个小题是“一材一题”,只有16小题与17小题共用同一个背景材料,即“一材二题”,分别考查《生活与哲学》与《政治生活》知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16--17题。
16.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由题意可知,我同推进依法治国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革的要求,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故选A。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加深,并不是由自发到自觉,也不是表明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我国当前的上层建筑总体上是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③④观点错误。
17.《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
①明确立法权利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立法机关拓宽渠道,健全征求群众意见反馈机制,D选项最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明确立法权利边界”的事,故排除①;材料是“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反映立法尊重民意,体现民意,并不是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在我国,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有《宪法》等相关法律保障,故排除③。
6、试题以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为背景材料,关注国际国内现实社会重大热点问题。连续三年的文综卷Ⅰ政治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热点焦点材料的理解能力。2013年14题的中美贸易摩擦、15题的人民币储蓄存款情况、16题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17题的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意见》、18题的全国政协提案征集函、22题的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模座谈、38题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2014年15-16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情况、18题的联合国会通过相关决议、19-20题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23题的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38题的新一届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2015年13题的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14题的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和用户情况、15题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新变化、16-17题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8题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21题的安全生产问题、22题的中日关系问题、38题的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39题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考题涉及到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引导考生认知时代、审视和解析社会主流生活,体现了高考政治学科命题的价值取向和立意要求。
三、略有变化
1、关于计算题
多年来,经济类计算题成为高考全国卷和部分地方卷政治试题必考的一大特色试题。然而,近三年的全国卷Ⅰ中的计算题出现了微妙变化:2013年有1个计算题,一个变相计算题;2014年也是1个计算题;2015年没有计算题,只有两个变相的计算题。因此,从最近三年的高考试卷中计算题情况来看,高考对经济类计算题的考查有弱化或取消的趋向,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这类试题的难度值太高、区分度不强。
(2013·全国卷Ⅰ·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的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解析:本题考点为利润率和汇率的关系,只要知道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再用汇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在交货时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利润率会下降,所以排除C.D两项,再通过计算可知签合同时的利润为24×6.32-144=7.68,交货时的利润为:24×6.27-144=6.48可知交货时的利润比签合同时少了1.2元每件,1.2÷144×100%,故其利润率下降了0.83%。故选A。
(2013·卷全国Ⅰ·15)2011年我们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
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
③我国居民高效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
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投资与理财的因素。①中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会促使人们消费的发展,故储蓄会减少,①观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经济的增长,所以②不选,因为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所以才选择最便捷,风险小的储蓄,③入选,因为储蓄增加,用于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故恩格尔系数下降。运用排除法,故只能选择D。
(2014·全国卷Ⅰ·12)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 )
A.少141元 B.多141元 C.少150元 D.多150元
解析:本题考查存款利息的计算。老陈把10000元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获得的利息为:10000×3%+(10000+10000×3%)×3%=609(元);老陈把10000元存一个两年期获得的利息为:10000×3.75%×2=750(元)。第一种存款方式与第二种存款方式获得的利息比较:609-750=-141(元)。故选A项。
(2015·全国卷Ⅰ·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解析:A说法不是该公司最终购买甲复印机的真正原因,D选项不断指出甲乙是替代品,而且说出了该公司最终购买复印机的真正原因,就是“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故选D。B选项中的后半句材料中没体现,故排除;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说法明显错误,应该是乙的耗材与乙构成互补品,故C排除。
(2015·全国卷Ⅰ·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出口,故①符合题意;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进口,会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但不一定会从而增加 国内储蓄,故排除③;美元升值,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因为我国的外储美元最多,目前正在使其多元化。③符合题意;美元升值,不一定能优化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故排除④,故选A。
2、关于图表题
与经济类计算题一样,图表题类选择题也是多年来高考全国卷、地方卷政治试题的一大特色试题。然而,这一特色在2015年的全国卷Ⅰ中却不复存在了,估计也是因为这类题的难度值太高,区分度不强,命题者也有弱化或取消的这类选择题的趋向。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2)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在题中已提到“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说明需求没有变化,排除 C.D两项,再由于A选项供给是在不断的减少,所以不符合题干要求,从题干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供给增加,但收入减少,说明价格下降了。故本题选B。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及其类型。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某国20多年来,人均用于日用品的消费支出增长率稳中有降,但用于消费的支出不断增长,③符合题意;人均用于奢侈品的消费支出增长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意味着该国居民享受资料的消费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④符合题意。①②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D。
四、对政治课复习备考的启示
鉴于近三年文综卷Ⅰ政治试题的上述特点,政治学科在2016年的高考复习备考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抓主干知识的落实,夯实基础。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论考题的背景材料怎样千变万化,但最终考查的还是教材知识,即“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复习时,要“以纲(考试大纲)为纲,以本(教材)为本”,全面(要点全,不缺漏)、准确(识记准确,表述规范)、深刻(挖掘深层,力避粗浅)、针对(易混易误,着重辨明)性的掌握教材考点知识。备考时,一定要以教材为根本,打牢基础,切忌根据自己的猜测随意取舍要掌握的教材内容。要以课为单位构筑知识框架图,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树”,简明扼要地显示教材知识基本脉络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主干知识信息库,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是涉及到近三年高频考点的课目,一定要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力求涵盖本课或本目的有所知识,切切不可遗漏。
2.明确考核目标与要求,强化能力训练。对高考四个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三个能力层次(记忆、理解、应用)要求的培养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即通过具体的题目,强化训练,提升解题方法和技巧。还应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应试能力和作答效率。比如,高考政治客观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题干、设问、选项。要提高选择题正确率,审题就必须做到“三个审查”,既审查题干,审查设问,审查题肢,这样做选择题的时效和正确率才能有保障。
3.关注热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鉴于高考文综试卷对现实社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的特别关注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特点,在复习备考中,师生都要密切关注现实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将这些问题适时引入课堂。特别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政治教材中相关考点知识(主干知识)对重大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探讨。事实上,许多有经验的高三教师在最后复习阶段都会进行时政专题复习,但一定要注意防止简单地要学生背时政材料,并反对试题训练脱离考点的时政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