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 要] 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特性和认识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能恰当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要教授学习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有创新意识。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的教学思路、方式也需要有转变,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走出传统教育的樊篱,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一、创设让学生表现的平台
小学生单纯天真,爱幻想、好表现,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创设让学生表现的舞台,比如让他们多画画、多剪剪、多拼拼、多量量。通过摆弄、操作学具,自己摸索,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形成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9的分与合”时,笔者在这节课之前安排学生带9个小小的纸团,上课时提出问题:9个小纸团,分成两组,一共有几种分法?请学生在自己的桌上分好,老师下去检查。结果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几分钟后同学们摆好了,笔者逐一检查,学生们得意洋洋。笔者通过提问总结,很快得到八种不同的方法。这节课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分析综合,这种思维能力的创新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记忆深刻。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侧面启发引导,渗透了数学中常见的转化思想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二、巧设能够让学生自由讨论的教学方案
在多年的小学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生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总结、抽象与概括的能力不强,他们知识浅、经验少,很难识记理解一些抽象的、立体的知识。如果能够提出巧问,设计方案,让学生自己创造性地讨论学习,教学效果能大大提升。例如,笔者在教授“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设计三种方案:第一种,尝试找出两三个三角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来探究;第二种,尝试找出若干个三角形与若干个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来探究;第三种,尝试通过研究一个锐角三角形与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探究。提问学生通过把三角形剪拼成长方形,找出一种最合理的推理方案。全班分成十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逐组派代表总结,出乎意料的是,每个组的答案是同样的,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案最合理,而第一种方案不全面,第二种方案很难操作。教学中笔者发觉每个组的代表发言时非常自信。这无疑是因为学生们以研究者的角色参与了学习,找到了答案肯定充满着喜悦和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不知不觉地得以拓宽,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也能轻而易举达到。
三、精设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没有强化训练,学生的知识就得不到提高巩固,更谈不上创新,尤其是一些抽象、深奥又与生活实践有关的知识。笔者在教授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时,设计了这样一套试题:(2+3)×4=20;2×4+3×4=20;(2+3)×4=2×4+3×4=20。请同学再换几个数字训练,如此灵活多变的出题,让学生利用课堂自己训练,自己动手找出规律,填写答案,比起教师命令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效果好得多。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易让学生积极地、心甘情愿地动手动脑,而他们的创造性、创新性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如果设计的问题更加开放易操作训练,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进一步得到培养提高。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笔者如此设计:一张圆形纸片将它对折,打开又变换位置再对折,反复多次。提问学生:你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出什么规律来吗?这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结合课本就容易知道圆纸片上有折痕,并且有许多条折痕,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学生打开课本后就知道其交点和折痕的概念,这时候学生高度兴奋,动手操作、动口说理、动脑思维三者合一,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以前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早已让学生生厌,单调的教学语言更显课堂枯燥无味。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教师可适时利用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去叩击学生的心灵,调节学生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枯燥的内容才能趣味化、形象化、生动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机会充分展示出来。幽默生动的语言,可使教学气氛民主快乐。幽默本就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教师的幽默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大脑,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掘学生的智慧源泉。
五、教师要善于使用眼色鼓励学生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在枯燥乏味一片冷寂的环境中,其实很难有创新的欲望,尤其对于那些成绩相对较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自主、公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思维的环境,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除了教学语言的幽默外,还要学会巧使眼色,鼓励学生站起来、讲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被赏识。例如,在一次教学中,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个圆圈问同学们圆圈代表的含义。学生纷纷举手,笔者看见一个平常不太说话的学生露出想说又不敢举手的表情,于是就向他投以热情的目光、暗示的眼色……这位学生看见后,终于站起来大胆地说出“代表鸡蛋”,学生们一下子笑开了,纷纷鼓起掌来,笔者也鼓起掌来,这位学生露出自信的笑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不时地变换眼色,有鼓励、有表扬、有反对、有制止,学生在教师的眼色示意下,或高兴、或沉思、或安静、或讨论。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有些话说出来还不如不说,与学生之间通过眼神交流彼此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这样同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六、让学生有互动的经历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才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自体验,就会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既能够深化数学知识,又能开阔数学视野,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升华,于学生更是一次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社会互动的经历中,创新自己、超越自己。例如在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笔者安排了一个社会实践互动的活动:要求周末每位学生找爸爸要50元钱,上街买水果给妈妈吃,感谢妈妈平常为了自己辛苦的付出,慰劳一下妈妈。而且还要求必须剩下10元给自己买文具。已经知道苹果平常价格为每斤4元,香蕉每斤3元,梨子每斤5元,自己上街去买。到周一提交各自设计的方案。周一上课,在黑板上板书题目“列方程解应用题”,问学生:根据自己购买的实际情况,设计哪些购买方式?列出哪些方程?有学生全买了一种水果,或苹果或香蕉或梨子,列方程为设买x斤苹果,4x+10=50(或3x+10=5或5x+10=50);有同学买了两种水果,列方程为2×4+3x+10=50或1×4+5x+10=50或4x+2×3+10=50……有同学买了三种水果,买了1斤苹果、2斤香蕉、x斤梨,列方程为4×1+3×2+5x+10=50……如比众多的购买方案,各人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列出方程竟然显得那么容易,这样的教学效果比平常也提升不少。这样把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教学,学生参与性更强,积极性更高,领悟力更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返回到生活体验中,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又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恩教育,一举多得。
总之,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多样、灵活多变,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景和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灵自由飘动、想象丰富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