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浅析及疏导策略

2015-09-10 17:53王建智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子女中学生班级

王建智

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它是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过渡期,處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会让父母感叹:“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其实这句听似平常的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中学生在心理完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学生要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人格。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学校和家长的关爱不够或教育方式不当,往往表现出极强的逆反性,从而使正常的教育失效,有的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班主任要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疏导,就必须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正确的疏导策略。

首先是好奇心。人人皆有好奇心,中学生也不例外,况且他们还处于这样一种既非成人又非儿童的特殊地位,纷繁复杂和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极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致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作尝试,如学生对网络的好奇,上网、打游戏无节制,不顾学校的三令五申,其结果是浪费了光阴,耽误了学习。

其次,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许多中学生朋友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父母的管教,他们希望独立思考问题,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干涉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友等私人问题。但在父母眼中他们仍是孩子,出于关爱,父母不得不过问他们的一切,这势必引起中学生朋友的反感,他们常常会因为父母为自己买的衣服不合心意而大发雷霆;因为父母翻看自己的日记、信件而恼羞成怒;会因为父母干涉交友而离家出走。久而久之,他们越发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为了强调自我的价值观念和存在意义而做出有意违反父母意愿或某些约定的事。其实,这恰恰说明了他们还未长大,不够成熟。

最后是整个社会、学校及家长给中学生所造成的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也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在社会、学校及家长眼中成绩好坏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中学生往往被强迫好好学习,这在无形中给中学生造成巨大压力。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便产生了反抗情绪,有的甚至故意有违父母的意愿不好好学习,这种情况在学校教育中不可胜数。

班主任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1.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愿望出发的,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

2.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证明,营造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

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教育效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指导家庭教育优化。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则将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强化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作用。

首先,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应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即要做到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

猜你喜欢
子女中学生班级
班级“四小怪”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