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

2015-09-10 16:00学诚
中华儿女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佛陀众生层层

学诚

乐在其中

快乐,对我们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连我们平时都不值得去过多思考,我们就是为了快乐而活着,还用想什么。陌生的是,我们对快乐,了解太少,还有很多痛苦,因为我们看看自己和身边人,很少有能真正作快乐的主人,快乐到底是什么,乐在哪里?

如果一个人没有快乐,我想他很难生存下去,可对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这种快乐的差别,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认识,知道我们的快乐来自哪里,这样才能真正有方向去寻找它。

有时,我们因苦的解决而得到快乐;有时,我们因拥有而快乐。在有形的物质上我们难以一一占有,那些无形的空间为我们提供尽可能的发挥余地。

有时,我们因付出而快乐。在形形色色的追求中,能令我们感到内心欣慰的,是付出。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曾沐浴在父母的慈爱中,这种无私的付出,影响和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已存在于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为了生命的延续,我们一代一代为此付出。我们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哪怕生起一点怜悯心,内心也是欣慰的。在我们身边,不乏这些热心肠人,多少次,被那些无私奉献的善心善行所感动,其实,我们的生活,都是活在别人的付出中,有人懂得珍惜,所以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回报。他们,为了别人的快乐,而活在快乐中。

这些快乐,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都能去用心体会。但有一件事,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它时,很难乐起来,就是死亡。在我们有限的认识里,因为想快乐,而刻意去忽视它、回避它,因为死亡太恐怖或太遥远。但当下,你去想想,如果在下一刻你将死去,我们会如何抉择?你还会为了这个身体去忙碌吗?还会去想拥有更多更多吗?所以,生死问题不认识,我们以上种种快乐,其实是虚幻的。

我们只想活在从生到死之间,生前死后怎样,不到那一刻,也许不值得去思考,那有没有这种超越生死的快乐呢?

两千多年前,印度一位太子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思考着同样的问题:生死。为了寻找摆脱生死苦海的方法,他放弃了荣华富贵,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出家修行。经过苦苦修道,最终证得解脱生死的快乐,成为慈悲智慧圆满的觉者:佛陀。

在佛陀的悟道中,真实地认识到,生死中,痛苦和快乐,其本质是苦的,快乐,也只是苦得到暂时解决,是无常的。

我们所追求的外在物质,如果得不到是苦,得到了,怕失去,内心挂碍,是苦,名声、地位等等,亦复如是。假如我们为了别人的快乐,可以奉献我们的一切,可在死亡面前,我们能给他什么呢?他仍将独自去面临不可预知的未来。你会为此举手无措,有一天,自己也将如此。

生不是没有原因,死不是没有去处,我们都在无限的生死苦海中,被一个东西始终牵引着,这就是痛苦的根源:我执。这种我执,是内心的根本烦恼,所以,我们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一切都从内心去解决,佛,亲自给我们开辟了这条正道,通过“八正道”的修行,我们一定可以断除这个苦源,得到了脱生死的快乐,那时,我们可以乐在生死外。

放下内在的执着,得到自身的快乐,可是我们的生命,都是有关系的,在佛教里,称为业,业力真实不虚。无始以来我们的生命在生死苦海中都关联过,为此我们不忍一个人独乐,希望所有人都能脱离苦海,以无我的内心去帮助一切众生,为此,菩萨为所有众生的快乐而忙碌着,这就是佛的觉悟境界,乐在众生中。

我们内心本具的宝藏,如同层层包装的礼品一样,只有层层解开,才发现,我们可以乐在其中。

猜你喜欢
佛陀众生层层
写在六合金光寺
春·遇见
拜佛
最后的说法
善良的人呵
慈怀众生
养身与养心
女人味,层层绽放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层层深透 肌底的保湿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