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 明心见性,菩提花开

2015-09-10 16:00孙聚成
中华儿女 2015年12期
关键词:禅宗佛教

孙聚成

如果不去努力做一个沉闷的茧,那就注定没有化为蝶的机会;如果没有经历一番痛苦的磨难,那就注定不会感受雨后彩虹的绚烂。

经历,是人世间的第一成长资本。

六祖慧能的一生,就是化茧为蝶的传奇。他从一个砍柴为生的山间野夫,历经身心磨练和煎熬,得法开悟,大开宗门,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并奠定佛教中国化的第一块基石,让佛教从此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宗教。

慧能(638年-713年),又称惠能,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于唐贞观十二年生慧能。慧能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他每天都要背一担柴到集市上去卖,挣钱来养活母亲。有一天,慧能在客店外卖柴,听到有住客背诵《金刚经》,他豁然有所悟,决心出家学禅。

唐咸亨三年,慧能到达黄梅东山寺,向弘忍问法。

自此发端,慧能从蛮荒之地的村野之民,历尽坎坷磨难,成长为一代宗师。慧能用一生的实践和努力,让佛教回到人间,对佛教的平民化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

当慧能抵达东山寺,初次见面,弘忍问慧能:你从哪里来?到我这儿来求何物?慧能称自己是岭南人,别的什么东西都不求,只一心求作佛。弘忍责问:你是岭南人,不过一只獠(当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怎么能作佛?慧能傲然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异?

经过多次考核,五祖弘忍对这位边远山区的年轻人另眼相看,于是就安排他到槽厂,舂米,檗柴,踏碓。慧能在碓房间踏碓八个月,当时东山寺禅众达七百人。有一天,弘忍为了准备付以衣法,便命各人作偈呈验,借以考验众僧禅解的浅深。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于是,慧能这则光照千秋的偈便应时诞生。

此偈见地清晰,大彻大悟,弘忍即于深夜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并即送他往九江渡口,免遭陷害。临别,弘忍叮嘱他南去暂作韬光养晦,待时行化。

慧能得弘忍衣钵后,连夜潜逃,隐匿身迹,直到十余年后,偶然机会得以在广州法性寺露面。他一出现,即做了一件令人惊服的事情。当时慧能听印宗法师讲《涅磐经》,法堂上挂的长幡被风吹动,有两个和尚对此展开辩论,一个和尚说是风动,另一个和尚说是幡动,双方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众僧听了极为诧异。印宗随即把慧能请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于是,慧能出示衣钵,就在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说般若波罗密法。

自此开始,慧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慧能所倡导的佛理,也在一般百姓中间盛行。史料记载,刺史韦据等到曹溪宝林寺,礼请慧能出山,在城内的大梵寺说法,听众多达一千余人,成为当时的盛会。

慧能传承的禅宗,让中国老百姓知道佛教不从外来,是众生的佛性本具;得佛心者知佛不从外得,通过自修人人皆可成佛;信佛教不从外来,只需领悟达摩西来所传的心印心得。慧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从达摩东渡传教以来,禅宗这颗智慧的种子,历经六世,传至慧能,在他的精心耕作下,终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慧能为佛教的中国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慧能在怀集和四会的深山修行时,与当地山民和猎户打成一片,深悟佛教要想发扬光大,佛性必须大众化和平等化。当慧能成为佛教六祖后,便提出“人人心中有佛”、“明心见性,自成佛道”等主张,通俗易懂地告诉人们,佛性、佛道就是断除一切忘念,认识和复归本性,超脱一切,保持心灵的清净。

做樵夫时,慧能到森林中打柴,突起狂风暴雨。他发现,树木越密,越靠近林子中央,风速越小,树上的枯枝被吹落的也越少,林中的水潭也越平静。由此,他感悟到:一个人,如果思想上建立起严密的戒律,外界的各种风潮便很难吹动他心灵的平静。正是随时随地的思悟,才有了他因缘际会时的大彻大悟;正是苦难的塑造与大自然的启发,使得他具备了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

在慧能看来,所谓持戒和参禅都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离开生活另有修行的方式。《六祖坛经》中说:“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免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具打却,菩提性宛然”。道在哪里?道在人世间,不离世俗生活;佛在哪里?道在人心里,若人无智,则充满妄想执著,故不见道,倘能以智慧观照世间,自然能与道契合,人人皆可成佛。

佛说四大皆空,空过之后就是另一重天地与境界。在世俗生活中,则是一切皆从内心找原因,一切皆突破表象直指人心,必是过渡到自由王国的捷径。《六祖坛经》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有位官员,姓薛名简,曾问道于慧能,他说:“现在京城参禅的大德们都说,我们要觉悟,必须要坐禅习定。请问大师,您有什么高见?”慧能用了短短的八个字回答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慧能开示禅不能从坐卧之相去计较,参禅不一定非要打坐,禅不在坐卧,而要用心体会,所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得道后的慧能,长期弘化于岭南,在中国边远地区以及东南亚等海外地区影响巨大,慧能的宗教实践,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慧能在其创造的禅学中,吸收了不少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后来儒、道、释三家思想从对撞到交融,起到积极作用,也使中国佛教逐渐走向鼎盛。自慧能后,唯传心印,不传衣钵,禅宗法脉流传至今不断,禅宗后分五宗,分别为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法眼宗和沩仰宗,虽分五宗,确同一心印,法脉相承,灯灯相续,也把向善的种子广播人间。

慧能接近半个世纪的禅的弘化,引起了深远的影响。弟子们旦夕请益,对顿悟的广泛推广,不但在老百姓中间产生影响,更涉及到社会高层和皇室,得到了唐朝皇室的礼请及供养。唐长寿元年,武则天派遣张昌期前往曹溪“请能禅师”,慧能“托病不去”;到通天元年,“再请能禅师”,慧能还是不去,于是便请慧能的袈裟入内道场供养。到唐中宗景龙元年,皇帝又派薛简再请。据唐朝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并序》所述,慧能的德化,不但遍布百越氏族(浙东、闽、粤、越南等),连印度以及南洋群岛,都有远来礼敬请益的。

慧能的佛教思想,集中体现在《六祖坛经》,目前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宝本等四个版本传世,虽然内容稍有差异,但是主旨基本相同。作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祖师语录集,《六祖坛经》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六祖坛经》用精美绝伦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譬喻、玄妙深奥的机锋、心领神会的对话,把深奥的佛学思想和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使人明辨是非善恶和真伪邪正,懂得取舍和得失,建立理智、进取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就如慧能总结的那样: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如果心中充满快乐,哪怕身在最黑暗的角落,一样可以悠然自得。当人的心开始懂得以智慧去观察时,生命的真谛便会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自在展现。

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慧能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也被视为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其塑像矗立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里。

慧能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恰似风行草偃,不但使得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而且,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其特质在禅。其后,禅宗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大师辈出,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

慧能,居功至伟!

猜你喜欢
禅宗佛教
佛教艺术
灵 山
落叶禅
佛教造像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
看中国·在浙江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