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荣姣等
人们普遍认为,在教育中使用教育信息化,可以增加学习机会、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结果、更好地管理教学系统和促进教育改革。然而,世界银行信息发展计划中的“制作知识地图”项目的数据表明:尽管在教育信息化中大量地投资了几十年,但发展中国家和亚太经合组织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是有限的,而具体影响因素还不明确。可靠的、高质量的数据缺失,阻碍了国家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由此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能否开发一种科学方法,对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影响进行测量?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明确的、一致的教育信息化指标能帮助各国的教育决策者随时审查国家教育信息化进度,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全球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测量框架
2003年在日内瓦及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两次世界信息社会峰会(WSIS:World Summits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重点关注了教育信息化的教育作用的测量,在行动计划中概述了其使用“跟踪和评价”来测量教育信息化的构想。
为了发展现实的度量方法、建立国际可比性和政策决策因素,世界信息社会峰会邀请了很多国际组织参与测量。测量教育信息化的国际组织成立于2004年6月,目前成员包括欧盟统计局Eurostat、国际电信联盟IT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DES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联合国区域委员会UNRC、联合国拉丁美洲的美国和加勒比经委会UNECLAC、联合国西亚经社委员会UNESCWA、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UNESCAP、非洲经委会UNECA和世界银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定义了初始的教育信息化教育指标的定义和数据搜集方法。2009年2月,在其委员会第四十届会议上,UIS提交了一个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的测量方案:《教育信息化测量指南》。这一文件为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指标,提出了主要概念的标准化定义,并合理地、详细地解释了其测量规准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教育信息化测量指南》进一步细化和建立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指标,为教育信息化的问卷调查提供了搜集和计算的方法,为解决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问题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和备用方案。
教育信息化测量合作组织还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2007年2月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八届会议上获得了认可。为了不断扩大教育信息化核心列表,合作组织还建立了一个教育课题组专门从事研究和测量工作。
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框架
1.主要政策问题
2015年联合国制定的《新千年人类发展目标》指出了国际社会的新千年发展目标和教育将要面临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机制难以可持续地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终身教育最大的挑战不仅仅在于建设可以提供培训或者学习机会的大量教育机构,更重要的是改善现有的学校教育和面向边缘化的群体。根据Haddad和Draxler的研究,基础教育传递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成本,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支持不足,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较差,诸多不平等的情况会导致失去很多优秀的学生。
《新千年人类发展目标》指出,在新千年对劳动力的需求中,传统教学的挑战被技术迅速放大。在教和学中,新教学模式更注重学,学习者不局限于物理空间,学习者根据需要,不再受限于僵化的教育路径或预定的认证目标。而教育信息化则可以超越文化的限制,挣脱物理空间的束缚。技术可以改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的质量,促进先进技能的形成,维持终身学习,以及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表1总结了各种全球政策组织对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中的使用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解,这些组织包括世界信息社会峰会WSIS、新千年人类发展目标MDGs、全民教育EFA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WSIS会议的第一阶段行动计划包括两个目标:一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内,用教育信息化连接大学、中学和小学的信息资源;二是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适应国情与所有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行动计划还认为,对所有人而言,在信息社会中的教育信息化素养都不可或缺。
2.全民教育目标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支持被认为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关键,联合国提出的具体全面教育目标见表2。
其他组织在教学信息化测量上的工作进展
1.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的工作进展
作为一所非官方的国际教育研究机构,其总部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主要职能是组织全球性的跨国家、跨地区的教育研究合作,利用现代化的调查和科学研究技术,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各类教育项目的评价研究和比较研究,资助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就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结果会产生的影响没有达成一致。研究者们只是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在小学生教育中有积极影响,对数学、科学和英语三个科目有最显著的影响,而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不那么显著。研究者们非常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应用,他们指出,教师使用信息化融合的教学法,能较长时间地将教育信息化嵌入他们的课程中。
传统的课程为导向的评估,主要集中在对学生个体的数据搜集和分析上,而第二级的指标在办学条件层面,搜集学校和教师水平、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数据。IEA进行了国际比较评估,在数学、科学和阅读科目测量学生的成绩。
2.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工作进展
世界银行(World Bank)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简称,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五个成员机构组成。世界银行是一个国际组织,起初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破坏的国家进行重建,近年的主要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和提高生活水平。在2012年,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贷款或帮助。
在世界各地,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应用存在的目的是刺激社会发展。在富裕国家,教育信息化已经在教育中应用超过20年。虽然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不能被准确地测量出来,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它是有益的。世界银行得出结论:缺乏广泛接受的标准方法和评估指标会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3.第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SITES:Seco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tudy)的工作进展
第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SITES)是一个国际上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研究教学实践创新的研究所,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资助。28个国家参与了这项研究,确定174个创新课堂。国家研究团队使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实践,搜集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环境因素的支持和对他们的影响。国际协调委员会(ICC)进行了跨案例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和课堂实践。
评估最大的挑战就是工具的复杂性,因为测量需要考虑成本(时间或资源)、文化和语言等各种因素。
第一个样本为基础的评估,始于1997年。SITES 2006是该系列的第三个项目,其教育信息化相关概念的问卷调查框架如表3。
参考文献:
[1]UNESCO-UIS (2008b)."Proposal for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core indicators on ICT in education".Montreal: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http://www.uis.unesco.org/template/pdf/cscl/ICT/bckgrdcore.pdf
[2]Haddad, W.D. and A. Draxler(eds.)(2002).Technologies for Education:Potentials, Parameters and Prospects.Paris:UNESCO and the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AED).
[3]“WSIS Plan of Action".Geneva:ITU.Retrieved from:ITU.http://www.itu.int/dms_pub/itus/md/03/wsis/doc/S03-WSIS-DOC-0005!!PDF-E.pdf
[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D1vHghA6MbB3J5QbOUM4g-V_sOs2jGsXVQEGIbHUTOYx3robDH9v85t2cHC_Itf0YeYe3h5r8TggL00Ki-Hc_
[5]IEA(2002).SITES M2.Retrieved from:http://www.iea.nl/sites-m2.html?&no_cache=1&sword_list[]=m2
[6]http://baike.baidu.com/view/58185.htm
[7]http://sitesm2.org/
[8]UNESCO-UIS (2008b)."Proposal for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core indicators on ICT in education".Montreal: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http://www.uis.unesco.org/template/pdf/cscl/ICT/bckgrdcore.pdf
[9]IEA(1999).SITES M1.Retrieved from:http://www.iea.nl/sites-m1.html?&no_cache=1&sword_list[]=m1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及教育信息化演变机制研究”和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号JLSJY2012Z033)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