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丽丽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基础学科,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高中生的信息素养;这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根据当前学生的基础与学情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积极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高中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或各种教学模式进行组合应用,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协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阵地。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对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提出明确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新课程改革宗旨要求教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完成课堂教学中自身角色的转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设计符合需要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大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學模式、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科整合式教学模式等。虽然教学模式各种各样,但教学模式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科学有效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一些新想法与做法。
一、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系统化的讲授,便于学生对概念、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效果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采用的次数较少,只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用。
适用范围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认识信息世界》。
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学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是所有科目当中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得多,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我校高中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
在预备讲授第一章第三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剪辑电影《泰坦尼克号》等精彩片段,在上课开始时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
二、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任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学生经过实践达到最终目标。
应用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如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三、四章。
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涉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具体的操作较多,而每一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过程都非常烦琐,讲解起来有时显得较为啰唆;另外,在窗口操作系统中,大部分软件操作有许多的一致性,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软件的规律,就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若干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学习、摸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
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在讲授《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制作电子作品》这些章节时,以“最美家乡——遵化”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传遵化这座美丽城市的电子作品。
学生应当先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当运用以往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得到所需信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及时完成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并适时提供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既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完成教材第四章内容的学习,边学习边制作,逐步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
三、学科整合式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学习模式,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使各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融为一体。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某个问题、某项专题或某一主题的了解、认识,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学生可参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利用电脑作品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多姿多彩的,学生的学习才会是快乐的。教师要在平时多注意素材的积累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注重理论的学习及实践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才能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学生可参与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技术基础.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
[2]李兆君,高铁刚,陈莹,臧晶晶.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