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良好语感

2015-09-10 07:22黄可椿
考试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语感课文语言

黄可椿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是学生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培养良好的语感应从朗读入手,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净化心灵。

一、示范朗读,培养语感

教师范读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范读将无声的文字语言幻化为有声有色的可供想象的画面,使学生在语境中从声音的节奏和语调上体会思考语言的魅力。朗读要讲究语气、神态、轻重、快慢、高低、抑扬、顿挫、喜怒、哀乐,这些都得在朗读中体现,不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是不会无师自通的。老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技能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具有极强的榜样作用。教师一般是对文章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及感情较强烈、难度较大的地方进行范读,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与之相应的朗读技巧。例知《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可以这样示范与指导:读第一句,要读出自豪,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我都看见和玩赏过,现在又来观赏与众不同的漓江水,心中不免有种自豪感。读第二句时,要读出赞美,尤其读好三个感叹句,把心中的全部赞叹之情表达出来,同时要注意读好排比句的节奏和气韵。读第二、三句时,还要读出水一般的柔情,漓江水静、清、绿,多么像是一位温婉、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所以要读出温柔、爱怜。

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朗读,这样学生就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二、比较朗读,培养语感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为了一个“绿”字反复推敲。他的故事告诉人们:斟酌语句、培养语感要通过推敲和朗读来体会。推敲说的是思维,朗读则是把文字变成声音细细体会。所谓比较朗读,就是教师将课文中一些运用精妙的词句作适当调整或删减,引导学生将调整或删减后的语句与原文进行朗读比较、品味、感悟。进行比较朗读,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只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比较中感悟,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可以将“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改为:“我如果就这样死了,比鴻毛还轻。我要活下去。我要写完这部史书。”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发现:虽然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它们表达的感情程度却不司。课文中的反问句和两个“一定”,更能体现司马迁要完成《史记》的坚定决心和矢志不渝的精神。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很容易品味出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精妙,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也得到培养。

三、分角色朗读,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入的文章很多,而且生动有趣,很受学生喜欢。小学生想象丰富,模仿能力强,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的角色,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这样不但富有情趣,还会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了解晏子和楚王这两个人的特点,根据课文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各自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然后讨论,模仿当时人物的神态、语气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得非常深刻,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晏子的机智勇敢和楚王的蛮横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感情色彩,读起来情趣盎然。又如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时,我着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要求学生用“傲慢—轻蔑—愤怒一怒不可遏”这样的语气变化,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蛮横;用平缓、谦虚的语气,读出陶罐的虚心和宽容。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不仅理解傲慢、轻蔑、懦弱等词语的意思,还体会到这个故事所阐明的道理,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培养语感能力。

四、精彩引读,培养语感

引读,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插话、提示、设问等铺垫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以读代答,从而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中父亲的话“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设计分层次、逐步深入的朗读,引导学生三次朗读“父亲的话”。第一次引导:“我”从来没有钓到这么大的鲈鱼,既高兴又激动。父亲划了根火柴,看了看表——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说:“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我的导语展示了父亲内心的丰富情感世界——舍不得但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诚信。接着,进行第二次引导:“我”听了父亲的话很着急,带着哭腔和父亲争辩,可是父亲却平静地说:“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最后,我进行了第三次引导:“我”看看四周,静悄悄的,不会有人发现,再次乞求父亲,可父亲却不容争辩地说:“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这样的引读深刻挖掘了父本的内涵,解决了文本教学的重难点,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分析,把朗读的时间用到了刀刃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教师要通过示范朗读、比较朗读、分角色朗读、多样引读等方式,实实在在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猜你喜欢
语感课文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