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各级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2015-09-10 07:22邸磊
中国教师 2015年14期
关键词:培训师德国培训

邸磊

2015年1月,笔者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中德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伙伴研修项目,本次研修旨在通过学习,借鉴德国基础教育和校长教师培训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策略,提升学院骨干教师和管理者国际视野下的教学、研究以及管理水平。研修内容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德国基础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包括学校管理以及学科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是德国校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系架构,包括培养培训内容、培养培训模式、培训师能力建设等。

通过参观考察,我们发现德国各级教育与教师教育在人的培养目标上存在惊人的一致性,这引发了我们对国内教师培训的一系列深度思考: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要培养出合格的教师,教师培训师又应具备怎样的资质?教师培训工作应如何开展?

一、德国各级教育的培养目标

德国教育界将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划分为个人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四个方面。

个人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实现、发挥最大潜能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掌握新方法的能力,包括个人自我认知、个人展示能力、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制定工作计划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的方法、评估工作的方式方法等。

社会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参与能力、小组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也包括自信心、成就感、诚实守信、环保意识、职业道德、自我批评等方面的能力。

专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方法能力即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德国的参观考察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中小学、职业学校,还是教师培训机构,德国教育面对不同教育对象有着一致的培养目标,即围绕“关键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1. 从小学生行为表现看其培养目标

巴登-符腾堡州的安娜弗兰克小学分设四个年级,共12个教学班,其中有3个班是混龄组班,即将1~3年级的学生混合组班。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从其他孩子,特别是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那里获取知识;而大孩子在照顾小孩子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并不是唯一的知识传递渠道。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十分多元化。在四年级的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利用海报向全班汇报关于冬季动物的一个小型探究项目,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提问并与汇报者交流。汇报结束后,学生按照任务清单上的要求自主选择练习作业,在学校走廊里的任意区域独立完成,教师在旁边提供指导。小学生还不能适应长时间的集中学习,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孩子们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进入三楼的教学区域,我们惊讶地发现除了教室以外,包括楼道等区域都被布置成了十分舒适、温馨的学习区。这样学习便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课堂上,孩子们三三两两,或站或坐,在这些区域进行讨论和学习。气氛热烈但又互不打扰,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安娜弗兰克小学的校园并不大,除了一座教学楼外,还有一个游戏场,里面有秋千架、攀爬架以及游戏屋等,都是由木料和沙土铺建的。游戏场旁边还有一个小农场,里面养着绵羊。到了秋天,学生还要帮助绵羊修剪羊毛,体验牧民的生活。学校有意通过这些场所来模拟自然环境,为孩子创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和体验。

从这所小学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表现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即在认真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个人独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 从中学生行为表现看其培养目标

德国的中学主要包括文理中学、实科中学和职业学校三种类型。各类中学的培养目标虽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包含各项“关键能力”的培养。

开普勒中学是弗罗伊登市最大的全日制文理中学,以理科见长,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及全面的社会能力。我们分别观摩了十年级的英语课、数学课,十一年级的德语课、音乐课、体育课和十二年级的英语课。文理中学的课堂教学时间为90分钟,教学内容与国内相比偏难,如十年级(高一)数学已经涉及“函数在某点的左右极限值”的知识。

以十年级英语会话课为例,课堂分为主题会话练习与语音强化训练两部分。学生先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积极进行个人准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接下来,学生分组强化练习字母组合的发音,遇到问题查字典解决;最后,全班集中,各组分别展示练习效果,教师辅导纠正。整堂课活泼而有序,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除了上课之外,学校还安排了项目日、项目周等活动。项目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小组合作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项目周活动一般安排在户外,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勇气,发展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鹰隼实科中学是一所实科中学,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可以依据个性特点分别选修“人文或环境科”与“技术科”两类“实科”。“人文或环境科”主要学习缝纫和烹饪,缝纫课上主要学习不同服装面料对环境的影响,手工制作玩具和衣物等;烹饪课上主要学习营养学、健康学、材料学和卫生学等方面知识。“技术科”分为木材加工、金属加工和电气工程三类。我们在参观时看到一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电路,通过不同开关控制灯光,其中有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操作技能的训练,也渗透着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这里的学生都非常好学,也很懂礼貌。我们走在校园里,经常会遇到学生主动与我们打招呼。

我们还参观了施瓦本机械公司(SW)实训中心和那格尔德职业培训中心,学生在这里学习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市场营销、家政服务、医药实验等专业,大部分时间在做实操练习。他们或在机床上操作,或在检查汽车的发动机,或在讨论什么,或在为“新生儿”洗澡,神情都很专注,一丝不苟。我们的到来完全没有影响到他们,没有人停下手中的活儿,没有人注目观望,大家都专心致志地忙着手里的工作。我们特意向培训学校的校长询问,职业学校的教学是否只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校长解释说,职业学校的学习分两部分,一是在学校的基础知识学习,二是在企业或培训中心的技能实操学习,其中的知识技能学习与个人独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

二、德国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1. 德国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行动能力

卡尔斯鲁厄教师培训学院的德波教授向我们解读了德国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具备职业行动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即2~3门专业知识、专业教学法知识、教学技能等。

个人能力包括个人品德,如诚实可靠、自信力、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的能力;热爱学生、热爱职业;替他人着想的换位思考能力、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社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还要具备运用工具的能力以支撑以上三种能力。

德国各州普遍重视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在德国,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学生,必须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2~3个专业的系统知识及专业的教学法、教育法。学校还安排了3个月的见习期以及各种讲座,这些讲座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教师需面对的人事和社交问题。学生在结束了4~6年的大学学习后,还须接受为期18个月的见习培训,并尽可能地完成实习任务以及通过见习期的各种考试。

见习期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期6个月,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听课并撰写课堂观察笔记。第二,在指导教师的陪同和指导下,执教2~3节课。每节课都要准备完整的教案和学情分析等。第三,课后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授课情况。指导教师将提供书面意见,建议见习教师继续听课、试教,或者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

6个月的见习期结束后,指导教师或所在学校校长决定见习教师是否通过。据统计,一般会有5%~10%的见习教师不能通过考核,必须再进行6个月的见习;还有50%的人无法通过第二次考核,被认为不具备教师资格,无法从事教师职业。

在第7个月到第18个月之间,见习教师每周要独立授课12节。同时要学完105课时的专业教学法和105课时的教育学课程,并参加各种不同的模块培训,自然科学学科还要单独增加培训模块。在此期间,州政府教育委员会的专家每3个月会到见习教师的学校听一次课。见习期的考试包括毕业论文和四次口试(两次专业教学法口试,一次教育学口试,一次学校法口试),最后由见习学校书面鉴定该见习教师是否通过考核。通过考核的见习教师可以在国家层面申请教师岗位,也可以根据具体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考试成绩获得教师职位[1]。

2.德国教师培训师应具备的资质

关于培训师的资质,指导大学生的企业培训师需要获取工程硕士学位,指导协会参训人员的培训师需要获取行业协会颁发的师傅或工匠职业证书。SW公司的培训师一致认为,影响参训人员考试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人从事该行业的意愿。如此看来,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培训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这样的教育观已经成为德国社会的共同认识。

像德波教授一样,在职业学校当教师的培训指导教师一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历。任何层级的教育体系之间,都有可以相互转化和发展的空间。

要成为培训师,需要具有相应学历并在职业学校执教3年(含)及以上。教育学院对应聘教师的简历进行筛选,简历中除了个人情况以外,最重要的是任职所在学校的校长的评价和推荐。简历筛选通过的应聘教师要进行试讲,由评委们进行评价;之后评委与应聘教师共同听一节课,应聘教师评课并提出教学建议,评委对应聘教师的评课表现进行评价;最后应聘教师进行一小时左右的自由发言与演讲,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自己的教育观点以及教学经验等。

从职业学校的教师转变为培训师,职称和工资不会有所变化,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的体现。成为培训师的教师,每周仍然要在实习学校上4节课,加上在教师教育学院的授课,合计每周25节课。这样的课时分配比例与前面介绍的培训师师资选拔制度,都充分体现了德国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高度重视。

三、对我国教师培养培训的启示

1. 加强教师入职前的培养

严把教师入口关,对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职前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特别要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改革现行的师范生培养制度,加大实践环节的要求与培养。对四年制的师范本科生,毕业前至少要参加6个月有指导的教学实习;对于拥有综合大学毕业证书并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在学习并通过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考试后,也要参加6个月有指导的教育教学实习,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2. 加强干部教师培训师制度建设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师?我们的培训师也应具备坚实的实践基础,并不断通过理论学习提升培训专业素养。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在中小学任教的经历就能做好教师培训;没有在中小学任校长或中层领导的经历就能做好高端干部培训。现有的培训师应定期采取适当的方式到中小学任教,真正站到课堂上,零距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调查研究一线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对新入职的培训师要严格把关,须有1年以上的中小学任教经历才能从事教师培训工作;从事干部培训的培训师要有相应岗位的任职经历或挂职锻炼。新入职培训师要经过严格考核才能上岗。

3. 为在职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培训课程

在职教师的工作相对繁忙,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但他们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也需要学习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相关的专业提升。作为培训机构,要全面系统梳理各学段各阶段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便于教师理解和接受的课程;采用网络学习和面对面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问题的大小决定研修的时长;开发并公布供在职教师选择的培训课程,灵活安排培训形式。

参考文献:

[1]吴欣歆,刘加霞,李春艳,等.德国教育印象[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江丽莉)

猜你喜欢
培训师德国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梦梦”“娇庆”德国行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重新培养培训师
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模式探析
如何打造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
最坏的结果
新中国科技60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