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棠
摘 要: 微信,一款手机通信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视频聊天,通过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微信带来了新的移动沟通体验,实现了网络环境下何时何地的顺畅沟通,与广播电视大学(下称“电大”)倡导的互动式、协作式学习,以及实时、非实时化个别辅导不谋而合,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导辅助工具。在海南电大学员基本实现人手一机、城乡网络基本覆盖且资费不高甚至免费开放式网络遍地开花的背景下,“开放英语”教学辅导可以利用这一辅助工具,进一步丰富教学辅导手段,切实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课 “开放英语” 教学辅导 微信
电大本专科各专业公共必修课“开放英语”在学生的学习中地位尴尬如同“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该课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从中央到各地方电大均探索了不少好路子,但学生对英语学习仍然是“爱你不容易”。此前的教学改革在教材(文字、多媒体)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目前看来适用性仍然很强,且短期内无大刀阔斧进一步改革的必要,这就要求教学方式方法、辅助学习手段进一步贴合学生学习需要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尤其要注重与当下信息技术发展同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开放”、师与生的“互动”,真正打破一切时空的限制。尤其在当前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与时俱进更显得突出重要。
电大课程教学辅助手段从最初的广播、电视技术到后来的计算机网络,经历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每一个阶段,教学手段不断翻新。在微信出现之前,QQ作为新兴、大众化、便捷的人际沟通工具,已被电大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辅导,更多地取代了此前的电话、电子邮件和BBS论坛,如海南电大“开放英语”课程就建立了更便于师生、生生交流的QQ群。但近两年来,QQ受学生欢迎度已略逊于后起之秀微信,由此看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使教学更贴近学生需求,使教学辅导效果最优化。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wifi环境下甚至无需消耗流量)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短信等。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1]。
电大“开放英语”课程教学及辅导一直主张采用多种媒体,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随同文字教材一道配发给学生的是一张学习光盘,必须在电脑上安装使用。学习光盘的学习记录是形成性考核的主要依据。电大学员多为在职人士,学习时间有限,工学、家学矛盾突出,多种学习媒介方便学生各种方式的自主学习:文字教材可随身携带,方便随时翻阅;学习光盘提供生动活泼、功能完善的辅导、练习和自测,方便学生利用工余时间在单位或家中电脑终端上自学,同时完成规定的形成性考核任务;学生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与课程辅导教师互动,也可登录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网站浏览、下载学习资源,并将学习中的疑问在线提交给辅导教师,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提供实时或非实时的解答。但因为电大开展的并非传统的组班教学,且课程面授时间有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联系不像传统高校师生那样紧密,所以学生普遍感觉学习上孤独、没有动力。此外,由于多种原因,海南电大学员英语基础偏差,学员迫切需要教师的辅导助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虽然“海南电大在线”网页上课程论坛专区可以通过发、回帖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但需要登录、不断刷新网页,步骤较可以不限时挂在网上繁琐得多,而其他方式的互动,如电话咨询要求实时交流,费用较高,且无法提供音视频资料;手机短信主要用于发送小幅文字,缺点是难以尽述相关问题;发送电子邮件过程繁琐耗时,其有效率取决于收件人能否及时从海量的邮箱邮件中发现并处理该邮件。电子邮件适用于发送较大文件,用于一般的辅导答疑犹如杀鸡用牛刀。上述三种互动方式的另一弊端是无法实现多人同时交流,学生在与教师单独交流时仍然难以排除孤独感和畏惧感。虽然前两种方式在缺乏网络的情形下偶有采用,但总的看来,这三类互动已基本淡出学员的社交方式。由此产生对建立QQ群,实现多人实时、非实时对话,即时发送共享资源的需求,“开放英语”课程QQ群于是应运而生。教师发现,将QQ群引进教学辅导,有效缩短了教师答疑解惑的周期,激发了学生好学多问的动机,密切了师生、生生关系,强化了学习效果。
随着微信的出现,其一时之间颇受欢迎,尤其受手机一族的年轻人青睐,人们觉得它比QQ更高效便捷,更符合当下的生活节奏。虽然两者在功能上有很大重叠,且都可以用在手机上,但QQ的主战场还是在电脑终端,而微信则更多地用于手持移动终端。曾几何时,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忙碌的人们背着手提电脑行色匆匆,而今,这种场景已几乎不复存在,人们更多使用小巧轻便的智能手机,其功能不亚于电脑。智能手机用户量暴增,成为微信迅速普及的推手,且功能不断延伸,不言而喻,其将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大众移动沟通的主要媒介。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4年1月底,中国移动通讯用户达12.35亿,较2013年12月增长0.5%,同比增长10.8%。其中4.19亿(33.94%)为3G用户,8.38亿(67.80%)为移动互联网接入用户。与此同时,手机微信用户增速加快,据统计,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破1亿,耗时433天;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耗时缩短至不到6个月;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3亿;2013年7月25日,微信的国内用户超过4亿;8月15日,微信的海外用户超过了1亿。由此可见,微信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更重要的是,就当前而言,与QQ相比,微信可以关注一些公众号,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因此可以拓展其学术性功能。
微信功能强大,并且在不断开发新功能,教学手段革新可以随之不断深化。就目前微信的功能而言,我们使用其中一部分,同时使用QQ,取两者之所长,就能达到进一步强化教学辅导效果、密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目的。
微信支持发送文字、图片(包括表情)、视频和语音短信等,支持多人群聊。QQ的功能也在同向延伸,但其主要终端仍是个人电脑,而微信的终端是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在学生学习和教师助学过程中,师生不可避免需要通过聊天窗口传送大文件,如课件、学习资源、模拟考试题、练习题、截图等,这些在移动终端是难以操作的,但可以在电脑终端上使用QQ完成。微信用户能在移动终端处理的任务在数量、精准度和复杂性上都非常有限,应该主要往轻量级、在移动情境下用户体验友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其重点在于交流、切磋、沟通情感。师生、生生之间可分享有助学价值的链接,可就某一话题或知识点展开讨论,发表不同看法;也可用于提高师生关系融洽度,师生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从整体来说,QQ做的是“大而全”,微信做的是“小而精”,两者结合可相得益彰。
微信和QQ都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前者是朋友圈,后者是QZone(空间),前者可以建立学习交流QQ群,后者则可建立学习交流微信群。微信好友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室和一群人语音对讲,但与在群里发语音不同的是,这个聊天室的消息几乎是实时的,在手机屏幕关闭的情况下仍可进行实时聊天。更重要的是,语音聊天室能更好地实现语言学习的交际功能,师生的口语和听力都可以得到生动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室选择性辅导学生,其既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实时性、友好性,更具有个性化助学特点。但目前微信群允许人数较QQ群少得多,这也印证上述QQ做“大而全”、微信做“小而精”的说法,也就是说,学生人数较多的公共课教师在辅导助学时,可使用QQ群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共性服务,而使用微信群面向少数学生提供个别化服务。相信随着微信功能不断人性化拓展,群人数受限问题会得到进一步解决。
总之,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其深刻影响着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作为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各级电大,其要具有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一次次新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并站在潮头,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走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律宝阅读天下.微信是什么[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c1b1d5e00101fa1o.html,2013-06-12.
[2]工信部.2014年1月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12.35亿[EB/OL].http://www.taolv365.com/html/20140306/06104625595.html,2014-03-06.
[3]户晓娟.大学英语教学中微信软件的应用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
[4]微信[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117297/15145056.htm?fr=aladdin,2014-08-28.
[5]微信和手机QQ的区别[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f562b70101ej15.html,201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