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芬
摘 要: 作文没有典型的素材,文章就没有充实感,主题难突出。观察生活,提炼观点;认真听课,学会迁移;关注时事,感悟生活,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三种好方法。
关键词: 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生活 学会迁移 关注时事
现在学生的写作,并不缺少优美的词汇、丰富的语言,但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空洞,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为什么呢?因为作文没有典型的素材,所以文章没有充实感,主题难突出。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呢?
一、观察生活,提炼观点
平时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密切关注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事、物,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因为写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一个对生活敏感的学生,其感情世界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其笔下的文章一定是贴近生活、感人、有说服力的。有个学生就自己的身边事,写下了这样一篇《不该丢失的传统》的考场文章:
最近我的小妹又迷上了京剧,整天缠着楼内的张爷爷教她唱戏。每天放学回家,总能听见她如黄莺清脆的声音在楼道内回响,有时是简单的二拍,有时是复杂的说文。看着她倒腾着那些曲子,我不禁有些疑惑:小学生年龄的妹妹,怎么不去喜欢周杰伦蔡依林,反倒来喜欢上这种少人问津的京剧?当我想问她的时候,她又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一天放学回家,破天荒地没有听见小黄莺嘹亮的清唱,于是放书包我便直奔张爷爷家。敲开张爷爷家的门,便看到了这样一番滑稽的景象:妹妹穿着大大的戏服,跟着张爷爷在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反复练习,连我来了也不知道。只见妹妹由笨拙到熟练,一个漂亮的转身带动身上的戏服的彩色流苏,宛如在台上的名角一样耀眼。一曲终了,妹妹发现坐在沙发上的我,一个劲地问我好不好看,我秉持着“小孩子不能夸”的想法,板起脸来说“继续努力”。妹妹却丝毫不介意,只是扯着张爷爷,直嚷着要一套合身的新戏服。张爷爷无奈又好笑地看着我向我求救,我不忍拂了妹妹的兴致,装做没看见。张爷爷发现没有人可以帮他,只得先应承下来。
回家路上,我问起了妹妹学京剧的原因,她小心翼翼地将一份报纸递给我。我粗略地看了看,上面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即将遗失,谁来继承它?其中名列首位的便是这京剧。原来妹妹不仅是因为喜欢啊!妹妹对我说,现在的人们只喜欢高科技,现代化,谁还会关注这些?其实这些才是最精彩的、最动人心的宝物!
回到家,我反复看了报道,才发现我对自己中国的古文化多么不了解,甚至是全然不知!妹妹说得对!中国文化得由中国人发扬,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曾经美好的东西。我想我也许也要去学点什么了,可不能丢失了我们祖祖辈辈留的东西。
这位学生的观察很细致,由生活中妹妹的一个兴趣爱好,敏感地捕捉提炼到一个很好的主题——不该丢失的京剧等中国文化传统,以小见大,主题突出。
二、认真听课,学会迁移
教科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每一个事例都是很好的素材。告诉学生:只要用心听课,调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可以受益良多。有个学生在学完《给巴特勒的信》后,情感激荡,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
如果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的美丽,九分给了圆明园;如果上帝给了世界九分的哀愁,九分给了圆明园!——题记
曾经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做圆明园。
圆明园的一生是由两个150年构成的。第一个150年,圆明园让中华民族为之骄傲,它被誉为“万园之园”,是东方艺术中最杰出的代表,圆明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美,是我们心中的一块瑰宝!
然而,第二个150年,圆明园成了我们华夏儿女心中的一道痕,每当提起它,内心总隐隐作痛。1860年的10月,英法两个强盗气势汹汹地闯进了圆明园,他们不仅对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进行洗劫掠夺,甚至对圆明园做出了更野蛮的行径:他们用无情的烈火摧残烧毁这一座世界奇迹的圆明园!三天三夜的熊熊烈火让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瞬间消失,成了一片残垣断壁;三天三夜的熊熊烈火无情地刺痛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眼睛,烈火肆虐,灼烧了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火停后,圆明园只剩下一片废墟!而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一道疤!
150年前,在圆明园燃起的熊熊烈火,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单是血的教训,它更是一个朝代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见证,它记录了中华人民所有的荣耀和屈辱;150年后,心中的那道疤已形成了一道痕,虽历经150年的沧桑岁月,那道痕仍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人民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国耻!
如今,一片残垣断壁的圆明园能否够恢复昔日的风貌?我不得而知。然而,这道痕,任凭谁也无法,也不能忽视,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样去走!
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其强烈的情感在激荡,可以感受到其真正在读文章,用心与作者共鸣,并很好地做到了知识的迁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关注时事,感悟生活
明代顾宪成希望学生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平时学生在读书之余,也能关注新闻时事、国家大事,并且适度地在文章中渗透,或做写作的导入、缘起;或做文章所要突出的重点、反映的现象;或只是单纯地做个联系的材料,都是不错的。这样能使文章有现实的针对性,让作文更有生命力。同样是考场作文,有位学生就在联系时事中,让主题更有针对性,题目是《不该丢失的责任心》:
有这么一位学者说:“当你被投入这个世界的时候,责任——也便与你一起被投入这个世界。”
责任,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小到个人,一位母亲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大到国家,领袖要对数以万计的国民负责……
提到“彭宇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吧?事情追溯到几年前的一天:
一位青年人将摔倒在地的老人扶了起来,并送到医院治疗。可令谁都没想到,老人竟反咬他一口,将这位青年人告上了法庭,索取赔偿……而这位青年人就是彭宇!
事情的经过再清楚不过了:彭宇是出于一份责任心,将老人扶了起来,没想到没有得到一句感谢,却换来了“被告”。这不禁让人担忧:倘若再有人摔倒,谁还敢去搀扶?因为他们都不想成为第二个“彭宇”!
但是,难道能因为这样就无动于衷吗?难道能因为这样就丧失了人最美好的责任心吗?不,人在做,天在看!事情的真相往往会有公之于众的一天!请不要丢了它——责任心!
就拿最近的日本地震来说,地震接连引发了核危机。日本政府向外界隐瞒真相,将大量核污染的水排向大海,构成了邻国的危机……他们可以为了对自己的国民负责不惜一切代价,那么对地球村呢?难道能为了本国就将别国的安危弃之不顾?难道能为了保全自己,就丧失对他国的责任心吗?不,无论到任何一个时刻,责任心都不该丢失!
因为有了责任心,陈嘉庚——使无数孩子圆了上学梦;因为有了责任心,董存瑞——誓死炸毁敌人的碉堡;因为有了责任心,毛泽东——领导建立了新中国,为百姓谋福利……
责任心,不该丢失!不该丢失啊!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教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